45 玩物喪誌,迷途知返(1 / 2)

【原文】

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下,日夜相擊於前,死傷者歲百餘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左右曰:“莊子當能。”

【譯文】

當年趙文王喜好劍術,擊劍的人蜂擁而至門下食客三千餘人,在趙文王麵前日夜相互比試劍術,死傷的劍客每年都有百餘人,而趙文王喜好擊劍從來就不曾得到滿足。像這樣過了三年,國力日益衰退,各國諸侯都在謀算怎樣攻打趙國。太子悝十分擔憂,征求左右近侍說:“誰能夠說服趙王停止比試劍術,贈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說:“隻有莊子能夠擔當此任。”

【莊子的大智慧】

這是《莊子》中《說劍》篇的第一段。該篇故事偏長,且節選第一段作為展開論述的引子。

顧名思義,《說劍》篇的中心思想是圍繞著“劍”展開的。趙文王喜歡劍,喜歡劍術,整天與劍士為伍,甚至可以因此就不料理朝政,把自己的本職工作拋在腦後,典型的玩物喪誌。莊子前往遊說。麵對趙文王的劍拔弩張,莊子從容應對,說劍有三種,即天子之劍、諸侯之劍和庶民之劍,委婉地指出趙文王的所為實際上是庶民之劍,而希望他以天下為己任,能成為天子之劍。最後,趙文王三月不出宮門,劍士們都在自己的住處自刎而死。

莊子的《說劍》與“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的“一飛衝天”“一鳴驚人”的故事相類似,這都是在告訴人們,不可玩物喪誌,即使誤入歧途,也要懂得迷途知返。

【莊子大智慧的解讀】

眾所周知,為人處世是應當有一些興趣愛好的。廣泛的興趣,使人精神生活充實,並能應付多變的環境,興趣使人充滿歡樂。積極的興趣能豐富人的知識,開發智力,廣泛而穩定的興趣,能開闊眼界,使人知識豐富。長期穩定的興趣,能促使人勇於探索,深入思維爆發出創造性的智慧。

有興趣當然是好,但也要注意,不要本末倒置,一味的沉溺其中。否則,最終隻會墜入“玩物喪誌”的泥潭。

春秋時,衛懿公是衛國的第十四代君主,衛懿公特別喜歡鶴,整天與鶴為伴,如癡如迷,喪失了進取之誌,常常不理朝政、不問民情。他還讓鶴乘高級豪華的車子,比國家大臣所乘的還要高級,為了養鶴,每年耗費大量資財,引起大臣不滿,百姓怨聲載道。

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侵入國境,衛懿公命軍隊前去抵抗。將士們氣憤地說:“既然鶴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現在就讓它去打仗吧!”懿公沒辦法,隻好親自帶兵出征,與狄人戰於滎澤,由於軍心不齊,結果戰敗而死。人們把衛懿公的行為稱作“玩物喪誌”。古人有詩雲:“曾聞古訓戒禽荒,一鶴誰知便喪邦。滎澤當時遍磷火,可能騎鶴返仙鄉?”

這就是成語“玩物喪誌”的典故,現常用來指醉心於玩賞某些事物或迷戀於一些有害的事情,就會喪失積極進取的誌氣。

曆史上,關於“玩物喪誌”的故事還有很多。尤其是那些帝王將相,權傾天下,大富大貴,往往更難把持、堅守自己的本性。

周幽王三年(前779),幽王姬宮涅驕奢淫逸,自從得到褒國進獻的美女褒姒後,封為寵妃,整天沉溺於佳麗之中,朝政荒廢。

褒姒生性不笑,麵對宮中玉宇瓊樓,錦衣玉食,她毫無悅色。褒姒美豔無比,但整天愁雲密布成為一大憾事。幽王欲睹褒姒笑容,大臣們想盡千方百計始終不得效果。

一天幽王出遊驪山,佞臣虢石父獻出烽火戲諸葛侯拙劣計策,幽王決意一試,遂命點燃烽火。各路諸侯見烽火報警,以為京城出現敵情。迅速整裝帶兵而至。見君臣安然無恙,且遊興正濃,感到莫名其妙。問其原因,對方笑而不答。“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史記?周本紀》)。

看到這種場麵,褒姒忍不住開懷大笑。看到褒姒終於開了笑口,而且笑時姿態更美,昏君樂得忘乎所以。風塵仆仆的諸侯終於明白,烽火報警,調兵遣將,原本為博寵妃歡心。王命如山,無可奈何,隻得怏怏離去。

為討褒姒再開笑顏,幽王故伎幾度重演。

後來褒姒生了兒子,幽王十分高興,取名伯服。公元前774年,幽王廢了申王後和太子宜臼,立褒姒為王後,伯服為太子。同時重用善諛好利的奸臣虢石父為卿,國人怨聲載道。

申王後和宜臼把這些情況告訴父親申侯,申侯非常憤概,毅然聯合兩個諸侯攻打西周。兵臨城下,宮涅慌忙命令點燃烽火報警。屢受戲謔的諸侯以為又是昏君在討好美人,按兵不動,鎬京陷落,幽王被殺,西周300年曆史宣告結束。

這就是“一笑失天下”典故的真像。古人總結這一曆史教訓時認為,“赫赫宗周,褒姒滅之”(《詩經?小雅》)。並發出女色禍害之大,足以亡國的哀歎!他們還把“幽王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搬上舞台,以警示後來者引以為戒。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