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妒賢忌能,小人之心(1 / 2)

【原文】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也。同於己而欲之,異於己而不欲者,以出乎眾為心也。夫以出乎眾為心者,曷常出乎眾哉!因眾以寧,所聞不如眾技眾矣。

【譯文】

世俗人都喜歡別人跟自己相同而討厭別人跟自己不一樣。希望別人跟自己相同,不希望別人跟自己不一樣的人,總是把出人頭地當作自己主要的內心追求。那些一心隻想出人頭地的人,何嚐又能夠真正超出眾人呢!隨順眾人之意當然能夠得到安寧,可是個人的所聞總不如眾人的技藝多才智高。

【莊子的大智慧】

莊子在這裏所說的主要是指世俗人的忌妒心,他們都希望別人的才智與自己處於同個水平,若同於己則喜,若高於己則惡。這是一種很不利於顯示每個人的個性,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以便社會求得更快發展的心理。這兩句可用於表現某些人妒賢忌能的小人之心。

嫉妒,內潛著對他人幸福的破壞傾向,並對自己所謂的不幸深感無奈的一種心態。莎士比亞說:“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個綠眼的妖魔!”嫉妒的人是可恨的,他們不能容忍別人的快樂與優秀,會用各種手段去破壞別人的幸福,有的挖空心思采用流言蜚語進行中傷,有的行取卑劣手段……

莊子說,嫉妒的人孤立地存在於自己的世界,使得自己的見聞和學識顯得極為有限,所以應該改善這種心理,去和更多的人交流,來提升自己。這與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相同之處。

【莊子大智慧的解讀】

嫉妒是指人們為競爭一定的權益,對相應的幸運者或潛在的幸運者懷有的一種冷漠、貶低、排斥、甚至是敵視的心理狀態。

嫉妒是一種被破壞的優越感。也可以稱之為優越感被破壞後的心理反應。人隻有在自己具有優越感時,並被別人超越才會產生嫉妒,如果不具有優越感他隻會表現為自卑和羨慕,而不會有任何的嫉妒。

例如,我們經常見這樣一種情形,小孩看到別人的父母抱他們自己的孩子時會產生羨慕心理,但不會嫉妒。可是當他看到自己的父母抱著的是別人的孩子而不是自己時,他就不樂意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在別人的父母麵前不具有任何優越感,但在自己的父母麵前卻具有絕對的優越感。這是小孩身上最明顯的嫉妒心理。

同樣,一個一無所有的乞丐決不會嫉妒皇帝的權利、地位、財富,以及獲取皇位的機遇,因為與皇帝相比,他從未在這些方麵產生個人優越感,沒有個人優越感也就不可能產生嫉妒。隻有那些可以對皇帝產生優越感的人才會嫉妒皇帝,如,皇帝的兄弟和手握重權權臣等。

嫉妒是人性的弱點之一,嫉妒是一種比較複雜的心理它包括焦慮、恐懼、悲哀、猜疑、羞恥、自咎、消沉、憎惡、敵意、怨恨、報複等不愉快的情緒。別人天生的身材、容貌和逐日顯出來的聰明才智,可以成為嫉妒的對象;其他如榮譽、地位、成就、財產、威望等有關社會評價的各種因素,也都容易成為他們嫉妒的對象。

古往今來,嫉妒就像一股禍水,不知害了多少人。

春秋時期,孫臏與龐涓同拜於鬼穀子門下學習兵法戰策,兩人為同門兄弟,友誼非常。孫臏和龐涓都是才華超卓之士,深得鬼穀子真傳。

龐涓下山之前,鬼穀子對龐涓做了測試。告誡龐涓不可自作聰明,被名利蒙蔽了雙眼。龐涓不以為然。臨行,他對孫臏說:“我們弟兄有八拜之交,情同手足。這一去,如果我能獲得魏國重用,一定迎取孫兄,共同建功立業,也不枉來一回人世。”

龐涓下山之後直投魏王,得到魏惠王的重用。後率領魏武卒橫行天下。功成名就。期間,孫臏卻仍在山中跟隨鬼穀子學習。他原來就比龐涓學得紮實,加上鬼穀子見他為人誠摯正派,況且正是一代兵聖孫武的嫡係後人,就把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十三篇》傳授與他。孫臏認真學習了《孫子兵法》後,才能更遠遠超過龐涓了。

有一天,山下來了個魏國大臣,說是代表魏王迎取孫臏下山。孫臏以為是龐涓以魏王名義請他共創大業,很高興兩人的情誼並沒有失去。但他顧戀自己的老師,仍不肯下山。鬼穀子已推算出孫臏日後雖能飛黃騰達,但卻命中注定有此一劫,因此明知此行是禍不是福,也隻得鼓勵他下山,並暗中給予孫臏一個錦囊,要他在萬不得已時才可打開。

然而,請孫臏到了魏國,並非出於龐涓的推薦。而是一個了解孫臏才能的人向魏王講述後,魏王自己決定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