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導語
隻有有天才的人才能發現天才的幼芽,發展這些幼芽,並善意地給予他們以必要的援助。必須讓有天才的人獨立,而人類應當深刻地掌握一條真理,即人類要使有天才的人成為火炬,而不要讓他們放棄真正的使命。
——聖西門
本節要點
成湯重用伊尹為相;劉備“三顧茅廬”; 曾國藩略施小計得人才;曾國藩為國得人,知人善任。
故事案例
說到求才,我們自然就會想到伯樂和千裏馬的故事,“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句千古名言來自戰國時期的一則故事。
當時沉埋於民間的賢能之士汗明問春申君說:“君聽說過千裏馬的故事嗎?千裏馬到了可以乘用的年齡,就拉著載鹽的車子上太行山,伸蹄曲膝,垂著尾巴,皮膚一塊一塊地潰爛,嘴和鼻子噴著白沫,大汗淋淋漓漓地直往下落。到了半山坡,它再也走不動,駕著車轅,不能向山頂爬。這時,正好碰上伯樂。伯樂一見,就從車上下來,拉著馬絡頭哭了。伯樂脫下自己穿的麻布上衣,蓋在它的身上。它被感動了,就低下頭噴著鼻子,抬起頭發出長鳴。它的聲音響徹高高的天空,就像從金鍾石磬裏發出的樂音。為什麼這匹馬會這樣呢?因為它認出伯樂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1.成湯重用伊尹為相
在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中,不僅千裏馬常有,那些慧眼識人、看重賢才的伯樂也世代皆有。先說說周代的伯樂們。
商末,周族的勢力大增,引起了商王朝的注意。後來西伯季曆被商王文丁殺死,他的兒子姬昌即位。姬昌為了替父親報仇雪恨,開始積蓄力量,圖謀滅商。商紂王昏庸無道,整H淫逸玩樂,不聽群臣勸諫,甚至殺死自己的兄長比幹、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有一次紂王又開殺戒,正在殷都的周侯姬昌聞聽後悲歎,也被紂王網羅罪名禁閉在菱裏城(今河南湯陰縣北部)。直到周人閎天、散宜生進獻美女寶器,姬昌才被放了出來,還被紂王授予了征伐諸侯的特權。
姬昌回到周地後,自己稱王,即周文王。文王尊老愛幼,禮賢下士,贏得了不少諸侯的擁護,前來歸降投奔的賢人誌士絡繹不絕,其中包括勸諫過紂王75次的商朝貴族辛用大夫。周文王還出遊訪查人才。一次,他在渭水南岸遇見了老人薑尚,即太公望,又名呂尚。薑尚向文王陳述了治國安邦的見解,正中姬昌的心懷。自此,太公望輔助文王治理周族,訓練軍隊,準備滅商紂王。因為周文王本是賢能之士,治國又盡力委任於呂尚等賢能之士,所以周族迅速強大起來,在諸侯中的威信與日俱增。周文王雖然早死,但他所開創的事業卻為兒子周武王消滅商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距今三千年前,中國處於夏朝。夏朝最後一個王夏桀荒淫無度,殘忍成性,使得民不聊生,夏王朝日趨衰落。
此時,夏王朝的一個屬國——商卻日趨強盛起來。商國國君成湯胸懷大略,賢明能幹,廣施仁義,禮賢下士,注重農耕,使百姓安居樂業,商國也越來越強大富庶。
成湯每年要向夏王朝納貢。沿途他聽到夏王朝百姓怨聲載道:“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意思是,你夏王朝哪一天結束啊?我們情願與你一起滅亡!成湯看到桀王把國家搞成這樣,非常不安,他四處尋訪賢才,想推薦給夏王,使他納賢從諫,治好國家。
成湯聽說伊尹是賢能之士。伊尹每日耕作桑田,細心養蠶,還潛心讀書,研究堯、舜、禹等英明先王的治國之道。
成湯派使者帶著重禮前去聘請伊尹。伊尹婉言謝絕說:“我隻是一個農夫,自耕自食,不懂國家大事,多謝商王。”
成湯對伊尹的一請不就並不灰心,派使者帶更多的禮品,再次去請伊尹。伊尹對於成湯的再次聘請雖有些惶恐,但仍推托道:“我隻是一個莊稼漢,沒有一點功勞,怎麼能無故受商王的禮物,坦然受任呢?”
成湯對伊尹的兩次拒絕既不灰心也不惱怒,認為自己有真心有誠意,定能打動伊尹。就派人再次帶著更珍貴的禮品去請伊尹。
伊尹早聽說成湯寬仁大德,禮賢下士。現在看到成湯能夠屈尊來聘請自己這個農夫,決定助他一臂之力,伊尹於是欣然從命,隨使者來到商都亳。成湯非常高興,親自出迎,並想留下伊尹幫助自己治理國政。但伊尹認為:桀雖然暴戾跋扈,卻是夏朝的君主;成湯雖然賢德,卻隻是臣子,他不能舍君而輔臣。於是伊尹來到夏都。
桀見到伊尹,並不很看重他,仍每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伊尹看到桀王倒行逆施,荒淫無道,實在無可救藥,料定夏滅亡已成定局。於是他仔細考察了夏朝朝廷內外的形勢,離開了夏都。
成湯見伊尹沒被重用,就把他聘請到商為相。伊尹幫成湯發展農業,屯集糧草,鑄造兵器,加緊操練親兵。
公元前711年,成湯聯合各諸侯,興師討伐夏桀。夏王桀荒淫無道,不得人心,兵敗被俘,夏朝滅。各路諸侯推舉成湯為天子,建立了商朝,此後,伊尹又幫助成湯安定了天下。
2.劉備“三顧茅廬”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縣)人。其祖先是西漢的宗室,以後支係疏遠,家世沒落,到了劉備這一代便以織席販鞋為生。
東漢末年,各地割據稱雄,統一全國便成為當時有識之士的共同理想。胸懷大誌的劉備為了擴充實力,也在注意訪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