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床單心理學(新)01(3 / 3)

很多選擇婚前同居的人,都相信這樣的生活方式對以後形成幸福、穩定的婚姻關係有幫助。但事實並非如此。

研究同居行為的學者發現,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同居者,能夠進入婚姻的可能性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概率分別為51%和22%)。在婚前有過同居曆史的情侶,將來婚姻也多短壽,或出現相處困難,甚至是家庭暴力等現象。

簡而言之,婚前同居的情侶,結婚後離婚的可能性會大增。美國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婚前有過同居行為的情侶,他們婚後的離婚率高達80%;在另一項對3300名成年人所做的調查研究表明,有過婚前同居的夫妻相較那些沒有過婚前同居的夫妻,離婚的可能性要高出46%。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

首先,這是因為會選擇婚前同居的人,通常是敢於違背社會規則、挑戰價值底線、比較自由自我的人。一旦進他們入婚姻之後,發現那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那麼選擇離婚或其他挑戰社會規則的行為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大。而那些沒有過婚前同居的人,在出現期望與現實的矛盾時,則會更傾向於遵守本分。

其次,要建立起一段同居關係,所需的成本比較低(把少量個人物品搬到一起就可以),關係裏的承諾和責任也相對較少。這使得同居情侶對矛盾和衝突的忍耐度比較低,容易有隨時結束關係的心理預期,無法全身心投入到關係的建設之中。而這種心理會有一個順延性,會帶到以後的婚姻中。

最後,研究者發現,很多的同居者都缺乏維係情感關係的能力,而正是這種能力的缺乏致使他們更願意進入同居而不是婚姻關係。加之同居生活容易使人對矛盾和衝突的忍耐度降低,在這個過程中,人就會逐漸改變對愛情的認知度,破壞了婚姻關係中最為關鍵的承諾和親密感。

以上多重因素使得他們即便日後進入了婚姻,也很難建設起幸福、長久的婚姻生活。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婚前同居都會導致離婚的可能性增高。當一對情侶帶著對彼此的承諾和對關係的責任感開始同居生活時,結果就會全然不同。

男女比例關乎於性解放還是性禁錮

母係氏族公社時期,在食物的獲取上,女人負責采摘,男人則主要是出去打獵。果實是很容易就能夠找到的,而跑動著的獵物卻沒有那麼容易獲取,可想而知,那時的女人總是吃得飽飽的,而男人則弄不好就要餓肚子。這個階段應該維持了很長的時間,以至於女媧造人的傳說對國人的影響如此根深蒂固。

所以在人類社會的早期,女性占據了社會的主要管理地位,她們往往有固定的居所,有多餘的糧食,還會圈養可食用的家畜。而男性常常是除了一身力氣之外,再沒有其他東西(最多會有一條獵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個男性想要娶老婆,他就需要先到女方的家裏勞動,這就是人類最早的婚姻形式——服務婚。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學會了種植可食用的植物,使得部分男性開始有了多餘的糧食,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他們對打獵的依賴,變身新富階層。所以,當此時的男性需要一個老婆時,除了到女方家幹活兒之外,他還可以選擇給女方家長一些錢或物作為替代,於是買賣婚就出現了。買賣婚的出現,標誌著女性作為男性附屬品的時代的來臨。

社會就是如此,誰擁有更多的生產資料,誰就擁有控製權。取得了對社會的控製權的男性,在之後的幾千年裏想盡一切辦法去控製女性,想要把她們變得弱小,從而突出自己的強大。在方式上,除了給她們製訂各種規矩,還要通過思想來控製她們。

作為社會的主要管理者,男性會根據女性的數量多少來製訂性的遊戲規則,這就是控製的“伎倆”之一:當女性多而男性少時,他們就會鼓吹貞潔的重要性;而當女性少而男性多時,性解放又變成社會的主流口號。比如,在美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時曾瘋狂宣揚“性解放”,而到了現在卻又開始倡導“處女運動”。這前後的變化,表麵看來是人們性觀念的回歸,但實質卻是因為彼時女性數量太少,使得很多男性無法得到性;而今女性數量又變多了,男性們得到性的渠道變多,自然就開始要求她們守貞和禁欲了。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為何古今中外禁欲的曆史那麼長,而性解放即便被宣揚也僅僅是曇花一現?難道是因為男性的數量常常低於女性嗎?

答案是正確的。

首先,攜帶XX基因的精子總是比攜帶XY基因的精子更富有競爭力,所以如果沒有人為幹預,女嬰的正常出生率始終是高於男嬰的;其次,由於男性參與更多外界活動,在成長過程中遭遇的風險更大,能夠長大成人的概率低過女性;第三,女性要比男性更長壽,更能抵抗疾病、意外傷害的侵擾。

我國計劃生育開展30年來,由於“傳宗接代”觀念的根深蒂固,在“隻能生一個”的社會大背景下,使得男嬰的出生率一直高於女嬰。現在社會上對性價值觀的寬容尺度越來越大,可以預見在未來的15—20年裏,性解放將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信息大爆炸時代,人們性感覺閾值的變化

如果讓一個敲擊電腦鍵盤的白領改行去做建築工人,在新奇中拿起粗笨的工具開始工作。那麼,他的雙手很快就會被磨出血泡,感到火辣辣的疼痛,並且身體也會疲累得很。可是如果要求他必須堅持做下去,不出幾個月,他的手上就會長出老繭,再拿起各種工具也不像最初那麼生疏,那種火辣辣的疼痛感也會逐漸遠離他,一切都變得司空見慣、稀鬆平常。

用心理學術語來描述“白領的雙手從疼痛到感覺平常”,從“剛換工作環境的新奇感到一切變得司空見慣”這個變化過程,我們就說他的絕對感覺閾值被加大了。

一個領域或一個係統的界限,被稱為閾,而這個閾的數值被稱為閾值。感覺閾值,就是能夠讓人體有感覺的閾的數值。用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從剛好能引發人體的感覺,到剛好不能引起人體的感覺刺激的範圍的數值(對人體的刺激過大或過小,都無法讓人體產生感覺)。而絕對感覺閾值,是指那個剛好能引發人體刺激感覺的數值。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我們的社會對性的態度越來越寬容。人們每天都處在各種性刺激的環境中。選美比賽、比基尼美女秀、帶有明顯性意味的廣告等性刺激,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與此同時,婚前性行為的低齡化、“一夜情”、婚外性行為,以及更加開放的“換偶俱樂部”……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我們對性刺激的感覺閾值被逐漸拉大。說得直白一些,古代的男性由於鮮少見到女性,較少接觸性方麵的刺激物,所以他們隻要看到女性的腳脖子就能引發性衝動;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對性話題依然是百般禁忌,男性們長期生活在性壓抑的環境中,那時隻要看到女性襯衣下若隱若現的內衣就激動不已了;而到了今天,車展上衣著暴露的美女雖然吸引了許多男性競相拍照、圍觀,可是卻不至於讓他們無法自持,甚至有些男性還會覺得這太司空見慣、不值一提。

所以,現在有新的觀點認為,在這個可以公開談性、大膽體驗性的時代背景下,性體驗已然變成一種需要被保護的能量資源,不可過於揮霍。由於過早、過多、過於多樣化的性體驗,使很多人到了30多歲,就已經感覺自己對性刺激的體驗快感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或者說是鈍化,即性的絕對感覺閾值被加大了。這個變化的過程,就是前麵講到的辦公室白領如何在適應了新環境之後,不再感到新工作環境的新奇,以及手的疼痛感也逐漸消失的過程。

很難說這是社會的進步還是退步,因為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性觀念的封閉會導致性壓抑,可是性壓抑會讓人更容易得到性的滿足;性觀念的開放會導致性泛濫,這反而讓人們由於得到太多刺激而導致性感覺絕對閾值的加大,從而更不容易得到滿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