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中如何保持最佳的、主動的狀態(1 / 2)

如何在人際交往中正確地估價自己和別人?古語說得好:“人貴有自知之明。”何為“貴”,為何“貴”?貴,說明其難。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錯誤的自我估價中,對交往妨礙最大的,莫過於自卑和自傲。

孩子的自卑心理源於心理上的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很多心理學家指出,自卑感和本人的智力、受教育程度、所處的社會地位等因素無關,而僅僅是對“自己不如他人”的確信。

所以,要克服和預防自卑心理,首先要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對於一些不可改變的事實,完全可以用別處的輝煌來彌補,大可不必自慚形穢。

其次,要正確地與他人相比,自卑心重的孩子往往很善於發現他人的長處,這本身不是一件壞事,可是他老是用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比,不是激發起奮起直追的勇氣,而是越比越泄氣,從而貶低、否定自己,以偏概全。

其實,人各有所長,自己不可能事事都強於別人,反過來也一樣。見賢思齊應當鼓勵,這其中還有一個量力而行的新問題,所以,要防止和克服自卑感,還要注意不可對自己提出過高的要求,在選擇目標時除考慮其價值和自身的願望外,還要考慮其實現的可能性。與其追求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還不如設立一些較為現實的目標,采用“小步子”原則,不斷地使自己得到鼓勵。最後一點,要鍛煉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因為一次失敗而一蹶不振,或因自己某方麵的過失而全盤否定自己。

自傲與自卑相比,也源於錯誤的自我估計,自傲者喜歡過高地估計自己,在交往中表現為妄自尊大,自吹自擂、盛氣淩人。這樣的人當然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自傲者一旦受挫,往往會較為自卑。自傲者要學會尊重別人,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這樣才能有利於客觀地評價自己,還要學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為什麼有的孩子不能從人際交往中得到快樂呢?人是社會的動物,人際交往是我們每個人的需要。在人際交往中,過分留心、處處算計、總怕吃虧上當,這當然得不到快樂。可以說,這樣的孩子還沒有領悟到人際交往的真正內涵,因此,他無法體驗到交往中的快樂。兩人互相交換一個主意,一人就有兩個主意。交往的意義還在於增大個人的心理空間,減少彼此的心理距離,建立“同心感”。這些都是人的一種心理需求、社會需求。

消極的情緒,如不快、痛苦、憤怒、失望等,會影響人際交往的正常進行,這點不言而喻。這些消極的情緒的產生,可能來自某種壓力或者受到挫折。每個人都要學會在生活中對付這些不良情緒,這也是個人成長的一種重要表現。現代社會主張個性獨立,人際交往也日益複雜。如果說在一些場合,或者和某些人的臨時性的交往需要一些表麵的客套、應酬,那麼,建立和發展深入持久的人際交往,最重要的是保持最佳的、主動的狀態,坦誠相見,表達真實的自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當然如果自己身上存在明顯的缺點,理應努力克服和改正。人們在人際交往中不斷審視、認識自己和他人,不斷領悟人生,這是人際交往的內涵所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