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孩子的手和腦(1 / 1)

具有創造力的孩子的父母豁達開朗,通情達理,他們不禁止子女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啟發但不管製孩子,更不強求子女應有與他們同樣的價值觀念。相比之下,屈服在父母權威下的孩子,很容易接受權威性的主張。他們循規蹈矩,避免嚐試新的實踐,因此沒有什麼創新的表現。

可見,獨立性和自主性對於創造力的發展十分重要。但中國的一些父母喜歡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孩子,使孩子喪失了自己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對大人言聽計從,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些父母以自己的經驗和權威束縛了孩子主動的創造性行為。他們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服從父母或老師,循規蹈矩,師長說的、書上講的,如同“聖旨”,不可越雷池半步。

久而久之,勢必將孩子的自主意識、創新欲望在禁錮中磨滅。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兒童和青少年精神保健中心主任利昂·盧森堡醫生認為,孩子的天性與後天培養是相輔相成的。

大多數父母在養育孩子時都會發現一個現象:嬰幼兒在重新發現和重複成人熟視無睹的一切,他們的生活是由一係列有待解決的有趣問題組成的。可以說,創造是他們的天性,問題在於父母對此如何反應。

父母可以通過為孩子提供令他們感到新鮮的原材料,幫助孩子增強創造力和處理問題的靈活性。原材料可以是各種各樣的東西,例如鋼琴,即使在孩子沒有學習而且也不懂音樂的情況下,也要允許他們去彈奏鋼琴。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還應該讓孩子養成自學的習慣,而自學能出第一流的創造性人才,這在古今中外是不勝枚舉的。

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達·芬奇,14歲到畫院學藝,勤奮的自學,終於使他成為偉大的畫家、雕塑家、建築家、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這個人的多才多藝在世界曆史上也是罕見的。美國政治家、科學家本傑明·富蘭克林隻讀過兩年書,因家境貧寒而輟學,12歲做報童時就開始了自學生涯,為後來的發明創造打下了基礎。

華羅庚教授曾說過:“在人的一生中,進學校靠別人傳授知識的時間畢竟是短暫的,猶如媽媽扶著走,在一生中是極短的時間一樣。絕大部分時間要靠自己堅持不懈的刻苦努力,才能不斷地積累知識。一切發明創造,都不是靠別人教會的,而是靠自己設計,自己做出來的。”

創造性思維能力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需要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一旦孩子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運用於實踐活動中去,就容易出現新思想,並在實踐中增長創造力。知識和經驗來源於豐富多彩的生活,而豐富多彩的生活又能為孩子提供運用知識和經驗去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因此,父母應該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空間廣闊、內容豐富的生活環境,使孩子擁有較多的動手實踐、動腦思考的機會。

父母可以讓孩子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情感需要去探索。孩子喜歡觸摸、擺放或拆卸各種東西,這是開展創造活動的基礎。當然,這樣做並不意味著允許孩子去做毀壞財物或傷害自己及他人的事情。

不要強迫孩子參加什麼活動,學習各種才藝。孩子渴望發現新的觀念,經曆新的事情,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更好的做法是讓孩子觀看體驗一下,也許幾天以後,他就會以極大的熱忱去嚐試這些活動。具有高度創造力的孩子和頗有創造成果的成年人的童年有一個相似之處,他們在家庭生活中都享有充分的獨立和自由。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往相當強調平等,做父母的對子女很少擺出權威的架勢,不過份約束孩子,鼓勵孩子獨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