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2 / 2)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事:如果小朋友闖了禍,家長大多會為他們收拾殘局。比如,孩子灑了牛奶,家長就會—邊拖地—邊指責孩子。這說明了一般家長常有的“孩子做錯事,家長應負責”的不正確的觀念。

他們認為孩子還沒有承擔責任的能力,因而替代他們善後或道歉。這種管教方式,對孩子隻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對於能夠分辨是非的孩子,家長應使他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觀念,家長隻需要在旁協助提醒。隻有讓孩子從小樹立責任感,將來步入社會後,他才會敢於承擔責任,並成為富有責任感的人。

這天,健健的媽媽帶著他到鄰居小雙家去做客,大人們在客廳裏喝茶聊天,兩家的小朋友在一邊玩,把玩具撒得滿地都是。

忽然,傳來了孩子的哭聲,原來是健健弄破了小雙心愛的玩具,兩個孩子起了爭執。

這時,健健的媽媽馬上代替孩子道歉:“噢,小雙不哭,是健健不乖,我替他向你賠不是!給你重買一個新的好嗎?”

而小雙媽媽則先了解清楚事件發生的原因,再告訴自己的孩子說:“小雙,向健健道個歉,請他原諒你。看看能不能幫他把那輛火車修好。”

接著便具體告訴孩子怎樣做,並讓他立即實行。小雙媽媽的這種行為,也就是向他灌輸了應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思想。

這兩種教育方式孰優孰劣,不辯自明。

要知道,沒有原則的家長不能使孩子養成對自己負責的習慣。一味替孩子向人道歉,而不讓孩子做事來彌補過失,孩子也就不知道是否應該負責任。代孩子道歉會削弱孩子內心應有的責任感,也使他喪失了自己獨立處事的機會。

孩子多以自我為中心,所以一旦出了差錯,往往推脫說:“不怪我,都是他不好……”

他們以此為借口逃避責任。所以家長一定要改正孩子的這種壞習慣。如果孩子將全部責任都推卸到他人身上,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自己和他人的立場不同。告訴他:“如果你是他,你又會怎麼做?”提醒孩子改變立場看事情,他不但會發現自己也應負責任,而且會反省自己敷衍塞責的行為是不對的。

總之,隻有從小就訓練孩子冷靜地從他人的立場來分析,他們長大後才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成為堅毅、負責、體諒他人的人。如果不能讓孩子理解種什麼因收什麼果的道理,孩子就很難真正改掉錯誤。隻有讓孩子學著為自己的錯誤負責,孩子才能吸取教訓,逐漸養成好習慣。孩子隻有學會了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才能逐步地發展為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負責。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