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心告別冷漠(1 / 1)

一位媽媽向教育專家抱怨說,她懷疑自己的女兒性格冷漠、缺少愛心,生活中很多父母也都有相同的感受,他們的孩子對他們冷漠,毫不關心,這讓他們傷心極了。然而,孩子變成這樣要怪誰呢?愛是人類天性,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愛,同時也應該向別人付出愛。可一些父母往往隻給予孩子愛,卻不懂得要求孩子回報,也不鼓勵孩子施愛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習慣於父母關心自己,卻不知道關心父母。因此,父母們應學會引導孩子關心自己。

五歲的羅尼跟同齡的孩子一樣,喜歡吃漢堡,喜歡喝碳酸飲料,喜歡各種新奇的玩具。媽媽因此也把他當成一個除了吃喝玩鬧之外,其他什麼都不會的小孩。不過,一次意外的機會讓她徹底改變了這種想法。

那一年,羅尼家搬到了一個新的城市,進了一所新的幼兒園。一個半月後,幼兒園要開家長會,羅尼媽媽也在被邀請之列。去幼兒園的路上,媽媽開玩笑地對羅尼說:“怎麼辦啊?媽媽還沒有完全適應這個城市,在你們幼兒園裏,媽媽更是一個人都不認識,到時候你可要幫我啊。”

沒想到羅尼一本正經地說:“沒問題,媽媽。我認識那裏所有的老師和小朋友,包括每天接送小朋友的爸爸媽媽。”

媽媽看他認真的樣子覺得很有趣,但她也隻是笑笑,沒有放在心上。

到了幼兒園,羅尼開始執行他的承諾,他盡責地陪媽媽到會議室,嚴肅地把媽媽介紹給校長和其他老師,又認真地向媽媽介紹了幼兒園的每一個小朋友,最後告訴媽媽小朋友們的名字以及哪位是他們的爸爸或媽媽。

接著,羅尼把媽媽帶到一個沙發麵前,給她端來了一杯果汁:“媽媽,你先坐在這兒別到處亂走,我去趟廁所,一會兒就回來。”

羅尼媽媽坐在沙發上,欣喜地看著突然間長大的孩子,她突然明白了一點,在孩子麵前偶爾扮演弱者的角色,實際上是對孩子責任心與愛心最好的鼓勵與讚美。

真是一個溫馨的故事。媽媽的一個小玩笑,讓她看到了孩子懂事、負責任的一麵。世上沒有不愛父母的孩子,如果你希望得到孩子的關愛,那麼至少先要讓孩子知道你是需要他的關愛的吧!如果這個故事中的媽媽不是扮出需要幫助的樣子,她的兒子又怎麼會主動去照顧她呢?看來能否讓孩子有關愛之心,關鍵還是在於家長的引導。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心是最寶貴的,孩子的愛心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因此引導孩子的愛心也是父母對孩子應盡的義務。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發現這一點,你小小的孩子是樂於充當你的保護者的。如果停電時,你拉住孩子的手告訴他你很害怕,那麼孩子一定會故作勇敢地抱著你:“媽媽不要怕,我來保護你!”曾經有一個很頑皮的孩子,他的父母對他的任性不懂事一直無可奈何。有一次,爸爸要出差,就告訴孩子說,“你長大了,爸爸出遠門後,你要照顧這個家,媽媽很柔弱,你要像男子漢一樣保護她。”結果父親回來後驚訝地發現孩子變了個樣,他為爸爸拿拖鞋、揉痛,據說在爸爸出差的日子裏,他每晚睡前都要檢查門窗是否鎖好,還常為媽媽倒茶、幫媽媽幹活。這位爸爸為兒子的轉變而驚喜,同時他也認識到這樣一個道理:孩子對父母的關愛之心是需要培養的,是需要家長去引導的,不能隻向孩子付出愛,而不向孩子索取愛。愛心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尤其在兒童時期,孩子的身心發育最為迅速,是最關鍵的時候。因此,在這個階段嗬護孩子的愛心,對塑造他們的良好性格和健康行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現在的許多教育方法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智力開發,卻往往忽視了孩子品德的培養,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現在許多孩子在被教育的時期是處於感情教育的荒漠之中的。愛孩子不是隻要讓他(她)吃好、睡好、學習好就可以了,還要讓孩子心存愛意,關心父母和他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