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讓孩子得到全方位的提高(3 / 3)

人際關係的破裂也往往是由於缺乏主動寬容他人、諒解他人的胸懷所致。交際的重點是要讓孩子學會寬容待人,要心胸開闊,寬以待人,不嫉妒他人,得理也讓人,教育孩子胸懷寬廣,擺脫嫉妒心理。

有的孩子不能與夥伴友好和睦地相處,不能掌握基本的社會交往方法、規則。有的孩子更害怕與老師交往,不懂的問題不敢問老師,不敢在老師麵前發表意見。父母應有計劃、有目的地解決孩子的這類問題。

首先要注重愛的表達,比如分享孩子的高興情緒,理解和分擔孩子的痛苦情緒等。讓孩子感到父母是他完全可以信賴的人,從而感覺安全。

父母還要騰出時間與孩子共同玩耍。心理學研究表明,遊戲對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給孩子多找一些同齡夥伴,鼓勵孩子與他們一起玩耍,讓孩子在遊戲中體驗到歡樂,體驗到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從而激起他們友好相處的意願和行為。不要誇獎孩子的獨自玩耍行為,這將使孩子更喜歡獨自玩耍。在孩子麵前要多鼓勵他與別人一起遊戲,告訴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是很好的。

鼓勵孩子幫助比自己年齡小的孩子,培養孩子的同情心。父母在孩子麵前說話時也要注意,讓孩子懂得得理讓人,以和為貴。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有時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這是難免的,重要的是要學會處理。孩子的很多理念和行為是受父母影響的,要是父母經常在孩子麵前說某個孩子的壞話,孩子就會對那個孩子產生敵意,而不願與他交往。

現代社會,如果不會與他人合作,知識再多也枉然。父母有責任培養孩子與他人友好合作的習慣。社會是一張網,個人是組成這張網的點,不管你做什麼事,你都會與你周圍的那幾個點發生某種關係。關心和幫助他人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父母應當讓孩子懂得,幫助別人就是幫自己,當孩子無私地幫助別人的時候,心中是自豪的、寬容的,當他全身心投入的時候,他的價值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得到了充分的展現。要教育孩子助人為樂。助人就是助己,生存就是共存,你希望別人怎樣對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別人。父母必須做出榜樣,父母要在生活中熱心幫助弱者,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同時鼓勵孩子幫助別人。

相信為人父母的都希望教導孩子能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意與人合作。實踐證明,人與人之間明顯冷淡的相互關係,必然導致人產生消極的勞動態度,給共同的事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與人合作的能力,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質之一。父母要積極引導孩子與人合作,在合作中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

8.幫孩子練就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

能夠在別人麵前把想法表達清楚,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準確地把自己的想法或情感傳遞給別人,讓別人了解、理解你。良好的口才對於孩子將來的發展非常重要。章顯是個特別聽父母話的孩子,可是,有一點,他就是不愛多說話。平時,做完作業,他就喜歡讀書或者看電視,很少同父母一起交流、談心。章顯的爸爸媽媽平時也很忙,不是很重視孩子這方麵的表現。

2005年11月11日電視裏公布了奧運福娃,章顯和爸爸媽媽一起看這個節目。爸爸和媽媽在討論五個福娃哪一個名字和形象更好一些,在一旁坐著的章顯卻一言不發。

媽媽覺得每一個孩子看到小福娃可愛的樣子,都會情不自禁地說上幾句的,爸爸也意識到兒子實在是太沉默了,家裏幾乎聽不到他的聲音,於是問道:“兒子,你喜歡哪一個福娃呢?”

章顯見爸爸問自己,想也沒想就回答說:“都差不多。”

媽媽接著說:“我喜歡‘北北’。你覺得怎麼樣呢?”

章顯說:“嗯,可以。”

爸爸和媽媽相視了一下,媽媽又對他說:“顯顯,你已經是大孩子了,對任何事物都該有一個自己的喜好評價呀?每個人都是有頭腦和思想的。你有什麼想法,以後要跟爸爸媽媽說出來才行。”

後來從章顯的老師、同學那裏了解到,章顯碰到說話、發言的事情就往後躲,上課回答老師問題從不舉手,偶爾被老師提問到,他會滿臉通紅、吭哧吭哧地說不出話來。家長不能簡單地把孩子不愛說話歸結為性格因素,認為是不可改變的,實際上越是早一點重視這個問題,越容易“撬開”孩子的嘴巴,讓他變得愛說話。

當然,孩子愛說話還不夠,還必須會說話,所謂會說話就是說出的話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說話有條理,而且能抓住重點。說話的一方要表達清楚,以便聽的一方能馬上理解,沒有偏差,沒有誤會。許多孩子很能說,在家裏,隻要給他機會,就可以不停地說下去,但大多都不著邊際,有很多時候話講完了,聽的人卻一頭霧水,不知道孩子到底表達了什麼。有很多孩子,在父母麵前能說會道,但如果來了生人,便嚇得不敢出聲。有些孩子在私底下說得頭頭是道,但真正讓他上了正規場合卻扭扭捏捏,說話結結巴巴,這些都不利於孩子今後獨立地走入社會,做父母的應該從小引導孩子會說話,有勇氣有信心說話。

許多孩子在說話方麵存在障礙。前人說:“一言可以興邦”,“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具備良好口才的孩子能與周圍的人們很好地溝通,與周圍的同學朋友友好相處,能在某些場合很大方地推銷自己。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沒有競爭意識的人是很難適應社會生活的。

父母要學會傾聽,滿足孩子說話的欲望。一般情況下,孩子回到家裏見到父母通常會把發生在自己身邊有趣、稀奇的事情說給他們聽。這時父母應認真傾聽孩子的講述,並要用一些神態、身體語言讓孩子感覺到他們正聽得很投入。如果父母正忙著沒時間聽,要態度溫和地跟孩子商量:“你看,媽媽正忙著呢!等會兒我坐下來仔細聽,好嗎?”因為孩子在講話前總是一腔熱情,這樣一說,孩子就不會感覺很失望。

父母還要學會引導、激發孩子的欲望。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常常喜歡獨自一人玩,默默地做事,父母對待這樣的孩子要千方百計地引導他說話,把他說話的欲望給激發出來。問孩子一些問題,盡量避免問那些隻需要孩子點頭說“是”或搖頭說“不是”,“有”或“沒有”這一類的問題。可以問他一些學校裏的情況,比如“老師是怎樣誇獎你的?”“班裏和你最要好的同學都有誰?”

父母要學會指導、幫助孩子說正確的話。孩子說話時可能會出現用詞不當、前言不搭後語等現象。父母在聽的過程中,要隨時幫助選用正確的詞彙,要求孩子有準備地搭配語言,讓孩子把話講完整,教孩子把想講的話聯係起來思考後再講出來。堅持下來,孩子語言的準確性就會不斷提高。

父母要注意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由於孩子的知識麵較淺,接觸外界的機會相對要少,辨別能力比較低,所以,他們說的話常會與客觀事實不符。父母在聽的過程中,應注意把握孩子的說話內容,並作出肯定,給予正確的判斷。在父母與孩子共同的評析過程中,孩子思想的準確性、深刻性會變得更好。

孩子愛不愛說話,還跟環境有關,家裏人多說,孩子的語言能力也強。思辨能力跟口才有著必然聯係,思辨能力強,口才就好。思辨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讓孩子多看一些科普書,看電視新聞,了解世界,了解社會,平時多跟孩子交流、討論一下人和事,多參加社會活動。在家庭中不管討論任何問題都要讓孩子發表意見,也可以鍛煉孩子的口才。多看書,看多了,理解多了,學習書中優美語言的用法,邏輯思維自然有條理了,孩子也就會引經據典,更有說服力,語言表達能力也就提高了。常帶著孩子出去走動走動,多見見人,多與他人交流。隻要有機會就與孩子說話,有意識地反問、提問。讓孩子在聚會時發表自己的意見,全家人一起演講,大家相互提意見,哪怕孩子說得不好,也要鼓勵他。總之,父母要多給孩子提供訓練說話和鍛煉口才的機會與環境。

9.讓孩子在快樂中茁壯成長

樂觀的態度對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人生會有很多坎坷與曲折,保持樂觀的情緒有助於更好地走好人生之路。樂觀是一種性格,也是一種情緒,開朗樂觀的人不僅健康,事業上也易獲得成功。袁洋經常是一副沒精打采、鬱鬱寡歡的樣子。學校裏有知識競賽,他根本不去積極參加,有別的同學參加了,他也感覺自己的班級不會贏,這種悲觀的性格讓他做什麼事都信心不足,遇到一點挫折就打退堂鼓。

一個晴朗的星期天,袁洋的爸爸媽媽帶著他去郊區爬香山。爸爸媽媽發現,本來就不喜歡運動的袁洋,進入冬天以後,越來越懶得動了。這樣肯定對他的身體不好,所以組織了這次一家三口的登山活動。

坐了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到達以後,袁洋就有些疲憊感,表現得很懈怠。爸爸說:“打起精神,戰鬥馬上開始了,我們來比賽呀。”到了山腳下,一家三口開始了登山比賽。

剛爬了十多分鍾的工夫,袁洋就落後了。他抬頭看看那數不盡的石階,沒精打采地選了旁邊的一塊大石頭,一屁股坐在上麵了。

走在前麵的媽媽發現他沒有跟上來,回頭來找。她看到袁洋的樣子,問道:“兒子,怎麼了?戰鬥才剛剛開始,你就準備繳械投降啦?”

袁洋說:“媽媽,這麼高的山,看不到頂,登山的石階也沒有盡頭,什麼時候才能爬上去呀?我可以放棄嗎?你們上去吧,我在山腳下等。”

爸爸這時也回頭來找他了,聽到袁洋的話,不高興地說:“洋洋,香山的主峰才五百多米,你完全有能力輕鬆地爬上去的,你看,還有很多小朋友都走在了你的前麵呢。”

媽媽也說:“不要把困難想象得太大,眼是懶蛋,腳是好漢。石階大概有一千多階,你把它們分成一個一個的小目標,比如,每登五十個台階就休息一會兒,然後再繼續。說不定,你還能得冠軍呢。”

聽到這裏,袁洋說:“那好吧。我試試。”

果然,在爸爸媽媽的鼓勵和督促之下,袁洋和爸爸同時到達了頂峰,把媽媽甩在了身後。

登上山頂之後,袁洋顯得非常興奮。他說:“爸爸,原來事情並不像我想的那麼難呀。看,香山已經在我腳下了,我們的城市盡收眼底啊!”

爸爸大笑著撫摸了一下他的頭,“兒子,記住,要永遠保持樂觀的心境,它將助你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快樂是一種動機力量,有利於個人的成長。袁洋正是在樂觀情緒的支配下,成功登山的。讓孩子學會樂觀,他會對世界、對社會和人生有信心,待人也多了寬容和忍耐。孩子的快樂不一定是由物質的東西引發的,需要父母的培養和精神上的支持。

健康的情緒能引導人積極向上,不良的情緒會阻礙人的健康成長。孩子擁有樂觀、穩定的情緒是與父母分不開的。積極的心態有助於人們克服困難,使人看到希望,保持進取的旺盛鬥誌;消極的心態使人沮喪、失望,對人生充滿了抱怨。情緒有著極強的感染性,父母情緒的好壞會通過言行、舉止反映出來,影響到孩子的情緒。父母的樂觀情緒能夠感染孩子,使孩子胸襟寬廣、熱愛生活、處世豁達,使孩子懷著積極的心態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和諧幸福的家庭氣氛,父母樂觀自信,幽默豁達,能將自己的樂觀精神感染給孩子,孩子就會樂觀。即使在他們以後的生活中碰到困難挫折,他也能始終保持健康的心態,具備心理承受力,克服困難,實現既定的目標。

樂觀的孩子活潑可愛,思維活躍,他們將來可成為事業上的成功者、幸福家庭的組織者。相反,有的孩子怕見生人,怕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話,怕做錯事,愛哭泣;很少與父母家人說話,喜歡縮在自己的小房間裏;在學校熱鬧的地方找不到他的身影,這類小孩子長大之後極有可能成為悲觀主義者。一個心存渴望的人看見的是成功的一麵,而悲觀失望的人看見的則是失敗的一麵;積極向上的人覺得生活中總是陽光燦爛,而失望沮喪的人見到的隻是陰雨暴風。擁有自信十分重要,一個自卑的孩子往往不可能開朗樂觀。擁有自信與樂觀性格的形成密切相關,對充滿自卑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多發現他的長處,多加表揚和鼓勵,父母的肯定有利於孩子克服自卑,樹立自信。

一個充滿了敵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絕對不可能培養出快樂的孩子的。父母不要在孩子麵前呈現一副唉聲歎氣、無能為力的樣子。即使事情關係到孩子,父母也要給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父母對小孩的舉止、行為不要太過苛刻,應幫助引導孩子擺脫困難的處境,或者使孩子學會忍耐和隨遇而安,也可使孩子在困境中尋找到另外的精神寄托。

父母還要鼓勵孩子多接觸人,多交一些朋友。友誼在人的一生中起著重要作用,對孩子而言,也是一樣的。孩子在與同伴相處中享受到友情的溫暖,將會使他們更加快樂。努力教會孩子如何與他人融洽相處,與他人的融洽關係有助於培養孩子快樂的性格。應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孩子具備了各種興趣愛好以後,會在不同的愛好中發現自己的快樂。

父母要時常讓孩子為自己的事情做主,要設法給孩子提供機會,使孩子從小就懂得自主使用決策權。還要讓孩子能夠主宰自己的情緒。在孩子受到挫折時,父母應該為他們指出,前途總是光明的,使他們在恢複快樂心情的環境中尋找到安慰。父母應該使孩子懂得,人生的快樂不是與物質財富的占有劃等號的。告訴孩子,不要過分追求物質上的滿足,對物質占有適可而止。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一輩子生活優裕,但是如果把所有的東西都給孩子準備好了,這樣就在不自覺的過程中嬌慣了孩子,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什麼都應該給我”,孩子因此容易形成“患得患失”的心態。

概而言之,讓孩子更快樂、更樂觀,父母須從這幾個方麵入手:

(1)從自我做起。父母要激勵孩子,告訴孩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讓孩子接觸各類事物,接觸的事情多了,心胸自然就開闊,悲觀思想便不容易產生了。父母不僅要盡量在孩子麵前表現出樂觀的情緒,營造快樂的氣氛。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擁有一顆樂觀的心。父母樂觀處事的實例是孩子最好的教科書。讓孩子學會愛別人,積極去幫助他人,向他人顯示自己的信心,並把這種信心傳遞給別人。

(2)教孩子做事情不要拖遝。孩子的大多數煩惱都是由於習慣拖延,從而使其產生一係列的擔憂。

(3)快樂隨完成某種成就的努力而產生。在成功中,孩子得到快樂的同時,也體驗到了力量和信心,有助於自我肯定。讓孩子多看一些幽默漫畫書,培養幽默感,盡可能地用幽默的態度對待事物。父母要注重孩子的愛好,幫助孩子培養各種興趣,並給以必要的引導。

(4)對於孩子的想法、興趣愛好,作為父母千萬不要過分限製,它將壓抑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多參加有益的文娛活動。比如和夥伴玩遊戲,參加學校的體育項目等,開闊視野。

(5)不論工作有多繁忙,父母都要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滿與和諧。從小沒有得到感情體驗,沒有感情依戀的孩子,長大後不會對別人報以愛和同情,他們將形成冷漠無情的性格,難以與人相處,很少體驗快樂,當然也不會具有樂觀精神。

(6)父母要少發些牢騷,多一些寬容心,盡量用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這樣孩子就會明白,有些人一生快樂,在於他們有很好的心理狀態,這會使他們能很快從失望中振作起來。孩子在遇到挫折時,就會調整心理狀態,恢複快樂的心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