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讓孩子得到全方位的提高(2 / 3)

科學證明,動手能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進而提高孩子的智力。很多好動的孩子雖然不安分但是很聰明,經常動手做一些小東西,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會特別豐富,所以試著讓孩子動動手,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是父母的明智之舉。創新素質是一個人各種素質中的關鍵因素,是成功素質的核心。一個人創新素質的高低不僅體現出他的智力水平高低,還與個人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個性品質密切相關。喜歡動手去做且具有高創造能力的孩子自信、樂觀、執著、頑強、堅忍不拔,這種堅強的性格、堅定的意誌品質是成功的根本保證。

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教授認為:“中國的學生學習很刻苦,書本成績很好,但是動手能力差,創新精神明顯不足。”傳統的教育方式,隻注重動腦能力的培養,不注重動手能力的鍛煉。當前素質教育要求:變單純的灌輸知識為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孩子動手能力差,主要原因有:(1)父母擔心孩子小不會做事,或怕孩子損壞東西,怕他出事,許多事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而由自己包辦,所以,孩子失去了動手的機會。(2)家庭裝飾擺設成人化,沒有孩子動手的小天地。孩子進了家門,這不許動,那不許碰,玩具不能自由拿放,孩子可活動的空間太小。(3)孩子動手材料少。爸爸媽媽花錢買的玩具,外表雖美觀,但大多數是機械或電動的,不能拆拚,孩子缺乏動手材料。

靈巧的手是一個人大腦發育良好的標誌之一。在大腦中支配手部動作的神經細胞有20萬個,而負責軀幹的神經細胞卻隻有5萬個,可見大腦發育對手靈巧的重要性,而手動作的靈敏又會反過來促進大腦各個區域的發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心靈手巧”。

要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首要條件是從“趣”字入手,隻有孩子在情感上進入了,孩子才有可能具有主動性。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家長應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親子活動,使孩子所學的知識、技能重新組合加工,進行新的設想、創作。模仿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模仿的新發展。要通過各種活動,啟發孩子的創造精神,想方設法讓孩子通過各種活動,促使他們“動口、動眼、動腦、動手”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此來啟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創造能力。

綜合起來,培養動手能力,父母尤其不能忽視這樣幾個方麵的問題:

(1)多動手勤練習。讓孩子在參與的過程中,千方百計翻書查資料,設計出最好、最合理的,甚至找到連家長都想不到的簡單易行的好辦法。不要對孩子嚴厲管束,更不能打罵孩子,要讓孩子有自由想象與拚裝東西的空間,並讓他獲得成功的感覺。

(2)生活中的動手能力。在不影響孩子探索和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在孩子的生活環境中,設置一些適合孩子動手的物件,增強孩子動手的信心和探索事物的勇氣。

(3)鼓勵孩子與父母共同參與遊戲活動。在孩子講話時家長要認真聽並提出問題,顯示出極大的興趣。在遊戲過程中,鼓勵孩子積極動手,可以讓孩子把做東西的感覺用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

(4)父母可以與孩子圍繞一個題目編遊戲,要注意根據孩子的興趣、特點選擇遊戲,探索它的內容,比如,以放大鏡、收藏箱、分類盒為主題。

(5)教孩子生活獨立。鼓勵孩子自己洗手、洗臉、刷牙;家中的一些家務活,如包餃子、擇菜等,可讓孩子動手和父母一起做。很多孩子能在選擇物品時做出正確的決定,盡量讓孩子選擇那些有助於開發他動手能力的物品,然後讓孩子按自己的選擇去做。

5.孩子的思維能力是從小鍛煉出來的

“小孩子講究什麼思維能力?”持這一想法的家長可能沒有意識到,較強的思維能力正是通過小時候的鍛煉得來的,一個從小就遇到問題不求甚解的孩子,你還能指望他長大後有深入思考的能力嗎?郝友的依賴性比較強,他做事經常問爸爸媽媽自己該怎麼做,做作業時,遇到一時不懂的問題想都不想一下就去向媽媽爸爸請求為他講解。

有一天,郝友的爸爸騎自行車帶著他去郊外玩。在路上有一架飛機剛好飛過頭頂。郝友的爸爸說:“兒子,你看,飛機尾巴後麵長長的一條是什麼呀?”郝友往天上一看,果然有一條長長的白線,他迫不及待地問爸爸:“爸爸,快告訴我,那是什麼呢?”

爸爸說:“你要自己先想一想,為什麼飛機飛過會有那麼筆直的一條線呢?自己動腦之後,想不出來時,才能去問別人啊。”

後來老師也向郝友的爸爸反映,郝友遇到問題總是先問別人、問老師,而不是先認真地看看題目、動動腦筋,這個毛病如不能糾正,會影響他的學習和成長。

郝友的爸爸也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苦於不知從何入手。其實,在這個問題上家長需要做的隻是適當的引導,孩子喜歡問說明他好奇心強,隻要把這種好奇心往深處做一點引導,他就會發現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的樂趣。

孩子思維的發展是由具體向抽象發展。適當的教育與訓練,不僅可以促進其思維的發展,還可以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如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和創造性等等,從而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家長要主動提出一些孩子能回答的問題,引導他去思考,鍛煉孩子的思考力。在家庭生活中,鍛煉孩子思考力的機會是很多的,隻要家長在這方麵做有心人,善於引導兒童去思考,就會獲得收獲。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有了較多的感性知識和生活經驗,語言表達能力也達到較高水平,為思維發展提供了工具。父母要引導孩子遇到問題如何通過分析、綜合、比較和概括,做出邏輯的判斷、推理來解決。教孩子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一旦他們掌握了正確的思維方法,就會像插上了思維發展的翅膀,抽象思維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發展和提高。

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要讓他們養成勤於思考的好習慣,遇事不能先問別人的看法,先要好好分析一下過程和原因,自己想出辦法來之後,再看看別人的意見,看看自己的思路和別人的有何不同,然後再總結一下,告訴孩子不要太在乎別人的否定意見。培養孩子科學用腦的習慣,對學好各門功課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應要求孩子獨立完成作業,不可抄襲作業,使孩子養成勤思、勤問、先思後問的習慣。

創造精神是獨立思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能創新的而不是簡單重複前人已做過的事的人。”不要怕孩子提出一些刁鑽古怪的問題,要尊重他們不同尋常的提問、想法,這些問題背後有可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要盡量引導孩子突破定勢的約束,推陳出新,不落俗套。如果父母一味地用狹窄的標準來約束和衡量孩子,必將扼殺多樣化的思維,從而也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人的創造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習得的。沒有人一出生就是創造者,他們隻是喜歡思考。任何新的理論剛提出時,都可能被人們嘲笑,提出者都可能被人們罵做是瘋子,他們的成功都歸功於善於獨立思考,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敢於向權威挑戰。

敢於提問的人才是勇敢者。事事留心皆學問,要孩子留心身邊的現象,發現平凡中的新奇,也是追求成功所必須養成的一種習慣。對於孩子來說,它可以通過培養而形成。觀察者要做有心人,要有意識地觀察某種事物,要帶著問題去觀察。這樣的觀察,收獲大,印象深。

6.別讓孩子的急脾氣成為潛能開發的障礙

人們談到對某個人的印象,大多會提到某某是個慢性子,某某是個急脾氣,可見脾氣的急與緩能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脾氣急躁有很多壞處,小孩子脾氣急躁做事便沒有耐心,大人脾氣急躁會讓人覺得不能托以重任。有的人認為一個人的脾氣是天生的,很難改變。很難改變不假,但隻要家長付出努力,別用你的急躁脾氣去糾正孩子的急躁脾氣,就一定能見到成效。陸凱是個機警、反應很快的孩子,但同時他的性格也是很急躁的。吃飯、走路、說話無不表現出一個“快”字。每次跟大人一起做事情,都是他在催促爸爸媽媽怎麼樣怎麼樣,有時,甚至人家話還沒講完,他就搶過話頭把自己的觀點表述個不停。

這一年元旦,陸凱和爸爸、媽媽、奶奶一起打撲克牌。爸爸發現,每當陸凱手裏有好牌時,他便焦急地催促坐在他左邊的奶奶快些出牌,他這樣做就是為了自己能快些出完手中的牌。

於是,爸爸對陸凱說:“玩牌是大家共同參與的遊戲,你要給別人一點思考的時間才行,不能隻是為了你一個人能早點贏牌就不顧別人。這樣下去,誰還會再跟你一起玩呢?”

陸凱若有所悟地點點頭。但是過了一會兒,他還是不停地說:“快點出吧,我這次的牌又特好!”

結合兒子平常遇事總愛急躁的表現,爸爸意識到自己對孩子在這方麵的教育出現了空白,如果不及時糾正,不管對他日常的學習還是對他將來的成長,都有很大的壞處。是否有耐心被認為是一個人心理素質優劣、心理健康與否的衡量標準之一,也是孩子未來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培養孩子的耐心、幫助他克服急躁的毛病,不僅對他在學習上有幫助,而且對他今後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幫助。

培養孩子的耐心和意誌力建議使用如下方法:

(1)確立目標法。家長應該指導和幫助孩子製定短暫和長遠的目標,使孩子有努力方向。孩子心中有了目標,有了“盼頭”,就會為表現出堅毅、頑強和勇氣,為實現目標而努力。確立目標一定要恰當,應該使孩子明白這目標不經過努力是達不到的,經過努力就能達到。目標不能太難或者太容易,太難或太易的目標都不能鍛煉孩子的意誌。另外,目標如果是合理的,那就應當要求孩子堅決執行,直到實現為止,不能遷就孩子,更不能讓孩子半途而廢。

(2)獨立做事法。應盡可能讓孩子獨立活動,比如讓孩子自己穿衣,自己完成作業,等等。孩子在進行這些活動時,必定要克服一些困難、障礙,也正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使他的意誌得到了鍛煉。假如孩子不能獨立完成這些活動,父母也不應趕緊去幫助,應該“先等一會兒”,要讓他自己去解決困難。當他戰勝了困難,達到了目的,會顯示出一種經過努力終於勝利的滿足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耐力和意誌也就隨之增強。

(3)解決困難法。父母應該有意識地為孩子設置些障礙,為他們提供克服困難的機會,使他們在生活的道路上有點小小的坡度。倘若把孩子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全部清掃幹淨,他現在可能平平安安,日後就會逐步失去走過坎坷道路的能力。

(4)自我激勵法。孩子的意誌品質是在成人的嚴格要求下養成的,也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自我控製的結果。父母應時常啟發孩子加強自我控製、自我鼓勵、自我禁止、自我命令以及自我暗示等,都是意誌鍛煉的好方式。比如,當孩子感到很難開始行動時,讓孩子給自己下個命令:“大膽些!”“不要怕!”“再堅持一下!”等。

(5)充分肯定法。對孩子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努力和取得的點滴進步,父母要給予合適的肯定和讚許。讚揚、鼓勵可以鼓舞孩子的勇氣,提高孩子的信心,有利於意誌的鍛煉。在孩子沒有耐性完成計劃時,家長要進行具體分析,切忌說:“我就知道你完不成任務”,“我早就說你沒長性”等喪氣話。否則,隻能使孩子一次次增加挫折感,而最終失去做事的信心與耐心。最後,要提請父母注意的是,人的意誌品質與性格特征有著一定的關係。因此父母在培養孩子的耐心與意誌力時,還應該充分考慮孩子的不同心理特點。對性格內向的孩子應加強果斷性和靈活性的鍛煉,培養他大膽、勇敢、堅毅的品格。

父母可以從孩子的興趣著手,選擇一項孩子感興趣而又能夠適應的活動,做深入持久的培養;為孩子製定與其年齡相適應的、相對嚴格的生活作息製度,借助家長的督促,來培養孩子的耐心。為孩子設立一定的困難情景或有目的地讓孩子接受一些磨難教育,通過挑戰和考驗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力,達到培養耐心的目的。

對孩子的合理要求,隻要情況允許,不要立刻滿足,這叫做“延遲滿足”。要讓他等一段時間,讓他學會忍耐,讓他知道這個世界的事情不是他想怎樣就怎樣的,他所要的東西不是立刻就可以到手的。要磨他的脾氣,煉他的性子,使他變得更有彈性、更有耐心,這對孩子學會做事是非常重要的。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家長必須學會拒絕,否則就是在鼓勵孩子放縱自己。這方麵特別要注意的是父親和母親要互相通氣,保持一致,以免孩子鑽空子。家長應該有意識地給孩子設置點障礙,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難的機會。因為耐心是堅強意誌磨煉出來的,越是在困難的環境中,越能鍛煉孩子的耐心。

糾正孩子的急脾氣,父母要做到以下幾點:

(1)父母要通過和孩子交談幫助孩子認識問題,培養孩子的耐心。如果孩子因為玩不好遊戲而大發脾氣,幹脆不玩遊戲。那麼,父母可以告訴他,這些事的確使人不高興,但是拒絕遊戲也解決不了問題,然後再引導孩子完成它。

(2)父母要以身作則,教育孩子時就要有耐心。孩子做錯了事,要給他講道理,耐心地告訴他錯在哪裏,即使在拒絕他的不合理要求時也要使其心悅誠服。父母要經常結合身邊的人和事,講講曆史上的成功故事,讓孩子認識到每一個成功的人、每一項成果,無不是經過幾年乃至幾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的結果,沒有耐心是無法取得的。父母要讓孩子意識到,成功是件了不起的事,但過程往往是枯燥無味的,是需要耐心和毅力才能達到的。

(3)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菜、擦桌子、洗碗等等。剛開始孩子會漫不經心地邊做邊想玩,此時家長就要站在一邊,教孩子做事的全過程,讓孩子用心去做,直到把事情做好。要集中孩子的精力,使他們持久地沉浸在一種活動中。要讓孩子知道,生活中許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不能因為孩子餓了馬上要吃,渴了馬上要喝,想要什麼立即就給買。

(4)家長可以給孩子找點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做。例如天天掃地、照顧鄰居老人、堅持晨練、寫日記等等,至少要能堅持一個學期。這種事對培養孩子耐心作用非常大。不過要和孩子商量,不要硬派,讓孩子自己下決心去做。

7.社交能力,也是需要從小培養的

人的交際能力越高,交往的時間與空間就越大,生活也越豐富,得到的支持與幫助也就越多,機遇將不期而至。人際交往能力是孩子常會麵臨的一種困難。教育孩子調整自己的行為與態度,主動積極地與他人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人際交往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孩子潛能得以最大限度發揮必備的素質之一。薑美辰是個長得很可愛的小姑娘,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媽媽發現薑美辰很少與同學們一起玩,經常一個人獨來獨往,總是對著電視消磨時間。出去玩時,遇到同齡的小朋友,即使人家主動跟她打招呼,她也很少與對方交流,家裏更沒有她的同學來玩,她也幾乎不與爸爸媽媽說自己的事情。看到電視節目感到好笑時,她也是自己一個人在那裏傻笑,從不講給爸爸媽媽聽。

有一次,她在看《貓和老鼠》時,哈哈大笑起來。

媽媽走到她的身邊,問道:“女兒,這個故事有那麼好笑呀?”

薑美辰沒有理會媽媽。等她看完了之後,媽媽又走過來,耐心地說:“女兒,《貓和老鼠》你從小就看,現在你已經讀三年級了,你能告訴媽媽,你有沒有自己的好朋友?”

薑美辰搖搖頭:“媽媽,我隻喜歡看電視,不願意和別的同學玩,因為每次玩的時候總是會吵架。”媽媽說:“哦,原來是這樣。那麼,媽媽教你怎樣去跟其他人交朋友,好嗎?”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家庭生活很重要。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多創造與孩子合作的機會,如母女一起做飯、父子一起修理自行車等。在與父母的合作中,孩子可以學到與他人合作的技能,在今後與他人的交往中能運用這些技能。對於孩子主動進行合作的行為,父母應該給予表揚。同時還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孩子真正形成合作與競爭的技能往往是在與同伴集體的活動中,如在學校的運動會上,為同學服務、加油等。在當今社會,團隊精神是一種優秀的品質,如果孩子具有團隊精神,將更有益於他立足於世。因此,父母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合作的機會,讓孩子在合作中學會與人交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