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業務專家授予“事”權,對行政幹部授予“人”權。
在流程執行和業務運作的過程中,建立評審與決策相對合一的機製,對業務專家授予“事”權,建立專家決策的高效運作機製,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和價值。財經體係要關注專家的培養與任用。行政幹部更多的是“人”權,要負擔起組織建設和幹部培養的責任。
——摘自:任正非與財經體係幹部座談紀要,2012
流程越簡單越好。
流程的作用就三個:一是正確及時交付,二是賺到錢,三是沒有腐敗。如果這三個目的都實現了,流程越簡單越好。
——摘自:任正非在流程與IT戰略務虛會上的講話及主要討論發言,2012
在華為,提倡把“以客戶為中心”與“以技術為中心”擰麻花,從而更好地為客戶服務,為企業創造效益。這裏我們又要講講“適當分離”,要把行政管理與業務流程管理適當分離,明確組織責任,讓流程清晰化,減少企業內耗。華為正是在這種“力量擰麻花,流程分離化”的機製中穩步前行的。
企業管理的目標是流程化組織建設。企業組織的臃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流程不暢而導致的。正因為流程擁堵,才需要額外的部門來進行擁堵的調節。任正非指出:“今天大家進行管理能力的培訓,和IPD(集成產品開發)、ISC(集成化供應鏈)、CMM(能力成熟度模型)以及任職資格和績效考核體係一樣,都是一些方法論,這些方法論看似無生命,實則是有生命的東西。為什麼我要認真推行IPD、ISC?就是在擺脫企業對個人的依賴,使要做的事,從輸入到輸出,直接從前端到後端簡潔並控製有效地連通,盡可能地減少層級,使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具體來說,企業管理的流程化組織建設,就是建立行政管理與業務流程管理適當分離的運作機製,從而確保整個管理體係始終以客戶為中心,以生存為底線,不會依賴企業家的個人決策而存在。這要求流程Owner(擁有者)負責建設符合業務規則的流程、業務決策機製、流程風險內控及問責機製,承擔對“事”的管理責任。行政主管負責開展匹配業務目標的組織建設、幹部評價及資源配置工作,承擔對“人”的管理責任。一把手對流程不重視的,是流程做不好的主要原因。可以由部門一把手擔任首席流程官(CPO),提高流程的重要性及影響力,確保流程落地。
行政管理與業務流程管理適當分離的本質其實是“管理分權製”的體現,與管理的“直線職能製”是相對的。2003年6月28日的《華為人》報對這兩種機製進行了詳細分析。文章就這兩種機製進行了比較,認為直線職能製從組織機製上看,是“一種上下一致的機製,戰略製定與執行的職責集於一身,長遠目標與短期目標的實現係於一人。但這種組織的一致性並不能確保結果的一致性,相反,往往是顧了短期,丟了長遠,注重了效率,忽略了市場……因為直線職能製經常使直線主管處於一種兩難的困境,既要管方向,又要管效益,既要管過程,又要管結果,難免顧此失彼”。文章還認為,分權製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它是一種上下相悖的機製,它將直線職能製主管的兩難困境適當分離。公司總裁主要負責戰略和政策製定,事業部總經理主要負責競爭對策和贏利;總裁不管日常運營,集中考慮企業發展的大計,事業部總經理則深入市場競爭和經營管理的細節,追逐利潤,追求效率,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最後,任正非補充道,分權製的優化必須要有前端到後端的視野,要在保證業務高速增長的同時為公司降低成本,減少浪費,不能為了局部的優化對全局造成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