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工資的增長率一定要逼近經濟的增長率。
我們隻能有限度地將條件不斷地改善。我們工資的增長率一定要逼近我們經濟的增長率。如果收入增長率超過公司的經濟增長率,那華為公司過兩三年就沒有了。
——摘自:任正非與員工座談會紀要,2002
無限製地拔高奮鬥者的利益,就會使內部運作出現高成本,就會被客戶拋棄,最後反而會使奮鬥者無家可歸。
要使奮鬥可以持續發展,必須使奮鬥者得到合理的回報,並保持長期的健康回報。但是,無限製地拔高奮鬥者的利益,就會使內部運作出現高成本,就會被客戶拋棄,就會在競爭中落敗,最後反而會使奮鬥者無家可歸。這種不能持續的愛,不是真愛。合理、適度、長久,將是我們人力資源政策的長期方針。我們在家裏,都看到媽媽不肯在鍋裏多放一碗米,寧可看著孩子饑腸轆轆的眼睛。因為要考慮到青黃不接,無米下鍋,會危及生命,這樣的媽媽就是好媽媽。有些不會過日子的媽媽,豐收了就大吃大喝,災荒了就不知如何存活。
——摘自:《逐步加深理解“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的企業文化》,2008
華為公司致力於提高奮鬥者的收入水平,改善奮鬥者的福利條件,為的是讓公司內部團結得更有力量,使公司的前進速度更快,戰鬥力更強,才能創造出更好的工作、生活條件。在更快前進的路上,任正非提出了一個議題,供華為管理層謹慎思考—要控製總體薪酬水平,防止高工資、高福利對企業將來的威脅。合理的工資增長水平應該貼近經濟的增長率。
在《深淘灘,低作堰》的文章中,任正非進一步指出:“客戶是決不肯為你的光鮮以及高額的福利多付出一分錢的。我們的任何渴望,除了用努力工作獲得外,別指望天上掉餡餅。公司短期的不理智的福利政策,就是飲鴆止渴。”
在“高福利、高工資”的問題上,任正非指出:“在發展中要注意,一旦富裕起來後,可能產生的福利社會的動力不足問題,提早預防,就不會出現日本出現的問題。目前,加拿大、北歐這些福利國家都遇到收稅過高、福利過好、優秀人才大量流失的困境。我們認真研究吸取經驗教訓,就會持續有效地發展。”
為了公司的長久生存,任正非還提議,公司的管理層人員要認真研究曆代封建王朝覆滅的深層原因:當新一代皇帝取代舊主時,他成本是比較低的,因為前朝的皇子、皇孫形成的龐大的食利家族,已把國家拖得民不聊生。但新的皇帝又生了幾十個兒子、女兒,每個子女都有一個王府,以及對王府的供養。他們的子女又在繼續繁衍,經過幾十代以後,這個龐大的食利家族大到一個國家都不能承受。人民不甘忍受,就又推翻了它,它又重複了前朝的命運。華為如果積累了這種病,不要幾年就會破產。
因此,華為內部也紛紛對此問題進行發聲:“高福利會滋生懶惰,同時助長了部分人‘不勞而獲’的思想,因為有人為他們的‘不勞而獲’買單。”“高福利不但會滋長國民的惰性,而且會使經濟發展背上沉重的包袱,最終的結果是企業沒有了,個人權益保障無從談起。”“高福利隻是一種表象,根源在於:企業和員工丟掉了奮鬥精神,企業追求四平八穩,美其名曰對股東和投資者負責;員工追求及時享受,‘照章辦事’,人的主觀能動性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