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分享製的主旨就是—賺不到錢活該餓肚子。
公司未來發展形式和管理思路。公司通過針尖式發展戰略,部分領域我們已進入無人區了,但我們不要低價,如果使用低價,西方公司就進不來,華為公司就是壟斷,我們就很危險,所以我們的價格賣的比較高,盈利能力就增加了。“針尖”這種方式使我們擺脫了很多利益集團的糾纏,我們不影響別人的利益範圍。這兩年人力資源貢獻很大,提出來一個“獲取分享製”,你賺到錢,交一點給我你才能分享,你賺不到錢活該餓肚子,獲取分享製一出現,這兩年利潤增長很快,大家的積極性和幹勁也調動起來了。
——摘自:任正非在2014年中子公司董事賦能研討會上的講話
財務資源、人力資源、薪酬、獎金都要搞獲取分享製。
無論是財務資源、人力資源、薪酬、獎金等,要逐漸從現在的授予製改為獲取分享製。
——摘自:任正非與財經體係幹部座談紀要,2012
一般來說,薪資製度可以分成四種:職務工資、年資工資、職能工資。
職務工資依照職務的性質、地位與責任來核算工資;年資工資依照職工的實際年齡以及在公司的連續工齡來核算工資。這兩種工資類型都可以算是授予製的工資模型。華為公司采取的薪資製度可以歸為職能工資,即在上述兩種工資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將價值創造因素轉化為不同等級水平的崗位執行能力,依照崗位中不同員工的實際能力來核定工資水平。也就是說,能賺錢的,就能賺到很多錢,賺不到錢的就隻能餓肚子。這就是華為提倡的“獲取分享製”。
2013年,華為公司在曆史的獎金分配方案基礎上,正式開始了獲取分享製的獎金優化思路,薪酬架構的設計參考了業界標準,使各種激勵要素回歸本質,形成了清晰的從價值創造到價值分配的物質激勵導向。華為公司還決定,在未來的激勵方案中,要著重加強物質激勵和非物質激勵的協同效應。
任正非指出:“我們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能英勇善戰,不畏艱難困苦,能創造成功的戰鬥隊列,而不是選拔一個英俊瀟灑、健壯優美、動作靈活、整齊劃一的團體操隊。我們的目的,不是為好看,而是為了攻山頭。我們的崗位責任、薪酬待遇,要服務於我們的業務發展。”華為實行“獲取分享製”的薪資製度,目的就是為了導向衝鋒。
任正非希望借此來創造一種激勵機製—讓公司所有的優秀人員都想到子公司去奮鬥,而不是留在總公司坐享其成,最好還能把總公司的股票兌現了去買子公司的股票。具體的做法是:隻抓前麵那一小批人,後麵的不要花太多心思去管。跑在前麵的那批人,隻要對他們的激勵到位了,剩下的人就會前仆後繼去跟上,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中,整批隊伍都得到了鍛煉,使得戰鬥力越來越強。
這種差距是如何被拉大的?任正非分析道:“我們應讓一線作戰部隊的升職升薪速度,快於一線作戰平台;要使一線作戰平台的升職升薪速度,快過二線管理平台。我們率先推行一線作戰平台,統一獎金評定,繼而統一薪酬評價,從而使所有人為成功努力。沒有成功,任何人都不可能得到什麼。角色的不同,是為成功的貢獻不同,而不是遊離成功之外。”在整個過程中,任正非還強調要從大局和整體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問題,即使個人再優秀,團隊成績平平,也不能予以讚許,目的在於不能強調敗軍中也有優秀分子的說法,否則就有人不全力以赴為成功努力。
“獲取分享製”除了能激勵員工為自己的收入而奮鬥之外,還能有效節約公司的成本。實行獲取分享製,意味著公司的每塊業務、每個區域都形成了一套自我約束機製,項目費用包括成本,都拆分到了各個組織的手中。作戰部隊賺不到錢就沒飯吃,隻要堅持這個原則就可以了,至於是提高效能還是降低成本,這個都交給作戰部隊自己去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