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人的烏龜精神,被賦予了持續努力奮鬥的內涵。
我們要持續不懈地努力奮鬥。烏龜精神被寓言賦予了持續努力的精神,華為的這種烏龜精神不能變,我也借用這種精神來說明華為人奮鬥的理性。我們不需要熱血沸騰,因為它不能點燃為基站供電。我們需要的是熱烈而鎮定的情緒,緊張而有秩序的工作,一切要以創造價值為基礎。
美國矽穀那盞不滅的燈,仍然在光芒四射,它仍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特斯拉不就是例子嗎?我們追趕的艱難,決不像喊口號那麼容易。口號連篇,就是管理的浪費。徐直軍說的瀟灑走一回是指不怕失敗,不怕犧牲,努力為發展而奮鬥。任何工作,我們都要從創造價值來考核評價。
——摘自:任正非2013年12月30日在華為年度幹部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03年7月1日,一家名叫特斯拉汽車公司的企業在美國矽穀成立。經過十年發展,特斯拉已經成為了一家致力於生產和銷售電動汽車以及零件的公司,並且成為了全球生產純電動車的標杆企業。就在這時,全球最大的高性能豪華轎車製造商—寶馬也加入到了純電動汽車的競逐之中。當汽車業新生代翹楚遇上了老一代豪門企業,誰能更勝一籌?
針對“寶馬和特斯拉哪家強”這個問題,華為內部爭辯了好一段時間。多數人都認為特斯拉的“顛覆式創新”會超越寶馬,而任正非則表態“我支持寶馬不斷地改進自己、開放自己,寶馬也能學習特斯拉的。汽車有幾個要素:驅動、智能駕駛(如電子地圖、自動換檔、自動防撞、直至無人駕駛……)、機械磨損、安全舒適。後兩項寶馬居優勢,前兩項隻要寶馬不封閉保守,是可以追上來的……寶馬需要的是成功,而不是自主創新的狹隘自豪。”
借寶馬而喻華為,任正非也是用心良苦,希望華為人在探討“寶馬”與“特斯拉”誰更強的時候,同時也能琢磨華為的將來。畢竟,在瞬息萬變、不斷湧現顛覆性創新的信息社會中,華為能否在新的時代中站穩腳跟,成為了所有華為人不可回避的問題。任正非給了一個參考答案:“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艱苦奮鬥。”
華為當年沒錢,所以要艱苦奮鬥,為什麼現在有錢了,還要繼續並且長期堅持艱苦奮鬥?就這個問題,任正非補充道:“我和你們在一起交流,喝咖啡不用付錢,但若是我一個人坐在這裏喝咖啡,是需要自己付費的。因為客戶不可能出錢讓你去打高爾夫,那他不如自己去打。所以客戶出錢,就是讓你要艱苦點,好好幹。”
任正非認為,在不同的時期,艱苦奮鬥的內容並不相同,但內在的奮鬥精神卻是一脈相承的。比如創業初期,華為的艱苦奮鬥精神就是秉承20世紀60年代“兩彈一星”精神,在沒有資源、沒有條件的情況下,研發人員全靠忘我工作、拚搏奉獻的毅力夜以繼日地鑽研技術方案,完成了開發、驗證、測試產品設備等工作,並且由此誕生了華為引以為傲的“墊子文化”;研發時期,任正非強調,踏踏實實地做好工作,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滿足客戶需求,做好本職工作,“我們在很多方麵有很大的進步,但我們在係統性和管理上還需要再提高,我們要不斷思考,能改進嗎,還能再改進嗎?這就是艱苦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