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善良中成長(1 / 1)

仁愛是人類最光輝燦爛的品格,最崇高偉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賦予他一顆仁愛之心。

科林·盧瑟·鮑威爾生於紐約,父母是牙買加移民。鮑威爾從小聰明好學,意誌堅強,並且樂於幫助別人。他當過裏根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曾經被布什總統任命為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擔任該職的黑人,也是最年輕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2001年1月,他出任小布什政府的國務卿,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擔任該職的黑人。

鮑威爾上初中的時候,就開始關注研究街頭流浪者無家可歸的問題。

有一次,在從學校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一個流浪漢。鮑威爾就停下來問那個流浪漢需要什麼東西。

“我需要一個家、一份工作。”無家可歸的人感歎道。小鮑威爾為難了:自己還是個小孩子,怎麼才能幫他呢?家和工作自己都不能給他呀。於是,小鮑威爾接著問:“你還要什麼其他的東西嗎?”

無家可歸的人很無奈的笑了一下,帶著滿臉的憧憬說:“我真想能夠吃一頓飽飯呀。”

鮑威爾很想立刻答應他,可是還是有點擔心,父母是否會同意自己的做法。鮑威爾對流浪漢說:“你可以等我一下嗎?我回去征求一下家人的意見,你一定要等著我!”男孩飛跑回家了。

鮑威爾回到家,把事情告訴了爸爸,希望得到他的支持,父親聽罷孩子的所說,欣慰地笑了:“好孩子,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爸爸絕對支持你。孩子,你要記住,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關心他人。仁愛是人類最光輝燦爛的品格。”

鮑威爾高興地點點頭,並把父親的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腦海中。

接下來的三天裏,鮑威爾在爸爸媽媽和兩個姐姐的幫助下,作計劃,采購,做了一百多份的飯,送到他們家附近的一個流浪者的收容所。

在以後的一年時間裏,幾乎每個周五的晚上,鮑威爾全家都要給收容所送飯。後來,鮑威爾的活動得到了全班同學還有他們的社區的理解和支持,活動不斷地擴大了。

鮑威爾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關心他人,仁愛是人類最光輝燦爛的品格……這是父親對我說的話語,它影響了我的一生!

有一位父親,他和妻子把所有的愛都給了獨生兒子,但兒子卻很自私:好飯菜要獨吃、先吃;衣服鞋帽要父母幫拿、幫脫;隻知道伸手向父母要這要那,對父母卻從不關心,父母生病不聞不問。

自私自利是愛心的大敵。但它根源於父母的私愛和溺愛。大海靠一滴滴水彙集而成,愛的殿堂靠一沙一石來構建。自小給予孩子同情心和憐憫心的情感,是在他身上培植善良之心。比如,公共汽車上,父母對孩子說:“你看,那個阿姨抱著小弟弟多累呀,我們讓他們坐到這裏來吧。”鄰居阿婆年老生病,父母帶著孩子去探望問候,幫阿婆做事……經常讓孩子看到大人是怎麼同情、關心、幫助人的,對於培養孩子的善良品質是最好不過的了。

隨著孩子的長大,還要逐步擴大教育內容,教育孩子熱愛故鄉,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熱愛勞動、熱愛事業、熱愛人生……

一點一滴的培養,一言一行的引導,仁慈博大的愛心、人道主義的道德,就會在孩子心頭紮下根,就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不斷擴展和升騰。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的教育應是整個教育的主旋律。”希望父母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培養孩子的愛心,讓愛在孩子的心靈生根發芽,讓愛充滿這個美麗的世界。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呢?

要落實在平時的點滴行動中。引導孩子觀察他人的表情,理解別人苦惱悲傷的緣由,努力想出辦法來減輕別人的痛苦、煩惱,使大家快樂。

培養愛心,最需要的是情感的熏陶和榜樣的示範。讀一些報刊上青少年為父母分憂、立誌再艱苦也要完成學習的真人真事,特別要以父母本人愛國敬業、關懷長輩和他人的行為去感染子女,讓孩子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讓孩子從小懂得向別人奉獻愛心、付出關心可以帶來歡欣和快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