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孩子與老師間的誤會(1 / 1)

''''L��^�老師需要對孩子負責,需要管教孩子,當然有時也就會誤解孩子,與孩子產生一些矛盾。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一定要多“勸和”,引導孩子正確對待老師的誤解,並積極化解彼此間的誤會,不要讓誤會愈演愈烈。

老師與孩子之間產生誤會、矛盾的時候,父母就應該起到一個“滅火器”的作用,讓孩子學會理解老師,避免感情用事,並與老師加強溝通,及時消除誤會。

辰辰是初中二年級的一個女孩,性格很乖巧,學習成績也還不錯。有一位嚴厲的數學老師,一直對她不錯,可是有一天上課的時候,辰辰不小心把書桌上的一本英語書碰掉在地上,辰辰連忙彎腰去撿書。結果又不小心把另一本書也碰到了地上,教室裏立刻響起了一片笑聲。數學老師緊繃著臉把辰辰叫了起來,讓她回答問題,由於緊張,辰辰結巴了半天也沒回答出來。老師生氣了,讓辰辰離開教室。聽到教室的門“哐”一聲關上後,走廊裏的辰辰驚呆了,難道自己這麼令人討厭,老師竟然把自己趕出教室,不讓聽課!自己平時又不是差等生,為什麼要受到這樣的懲罰?初二的女生也是大姑娘了,竟然撞上這種丟人的場麵,辰辰痛苦地流下了眼淚,連書包都沒拿便回了家,向爸爸哭訴了一切,甚至還要爸爸給她轉學。

辰辰的爸爸聽完女兒的哭訴後,認為這個問題雖小卻很嚴重,處理不好就會影響辰辰的學習態度。於是考慮了一下後勸導辰辰說:“我知道你現在覺得很委屈,但爸爸還是勸你冷靜一下。你說要轉學,我們先不說能否再找到一個適合你的學校,即使你真轉學了,也是帶著不愉快的記憶,你也會覺得很難再麵對現在的同學和朋友了。所以,逃避不是辦法,我們還是來解決眼前的問題吧!老師誤解了你,你很生氣,但你也要為老師著想一下,你看教室裏那麼多人,老師又不是神,根本沒辦法對每個同學每一件事都處理得公平合理。況且這個老師以前對你不是很好嗎?我相信她一定不是故意針對你,說不定她現在也在後悔不該對你火氣那麼大呢!”辰辰終於冷靜下來,可是她還是有疑慮:“可我再見她說什麼呀?”爸爸笑了:“這麼聰明的女兒還不知道嗎?解釋啊!誤會是可以解開的。”第二天,辰辰在走廊裏遇到了數學老師,她緊張地走上前去,解釋自己昨天並非故意擾亂課堂秩序,結果,老師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並承認自己確實誤會辰辰了,還讓辰辰放學後等一會兒,把耽誤的課補上,一場誤會煙消雲散了。

這位父親就成功地運用“勸和計”化解了師生間的矛盾。在師生交往中,出現些誤解、矛盾是常事,但要記住,小摩擦處理得好,可以“化幹戈為玉帛”,處理不好,就會留下“隱患”。因為學習的事,師生間出現些誤解,父母要讓孩子站在老師的角度設身處地地想一想,老師是不是故意地站在自己的對立麵,自己的言行有沒有什麼誤導。通過互換位置理解,就會認識到,班級裏那麼多的同學,老師要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和教育工作也是很困難的。他們對問題的判斷也不一定就準確無誤。師生間出現些暫時的誤解,學生應本著有理讓人、無理認錯的態度,這樣才能真正地改善師生關係。

生活中,像這樣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遇到這樣的事情時,父母一定要冷靜地分析情況。

首先,父母一定要教導孩子依據客觀事實進行冷靜分析,看老師到底有什麼看法,不能隻憑主觀就得出老師故意和自己過不去等結論。一般來說,師生之間產生矛盾或誤解都是由學習活動引起的。老師都希望學生能學好他們教的課程,認真聽講,尊重他們的勞動。老師圍繞著學習所進行的批評,應該說動機都是善意的,也都是對孩子的高標準、嚴要求。但有的老師批評孩子時也會出現些失誤或言詞欠妥,在事實上有些出入,從而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被誤解的孩子會認為老師是看不起自己或故意和自己過不去。老師是教知識的,學生是學知識的,老師無論提出什麼批評都是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展開的,師生之間又沒有個人的恩怨,怎麼能產生成見呢?如果父母能幫孩子客觀分析,就會使孩子消除偏見,增進師生間的溝通。

其次,父母要主動地、心平氣和地與老師溝通。有一些孩子,在學校裏與在家中的表現完全不同。在家裏又懂事又聽話,是一個很乖的孩子,可一到學校,就情緒低落,不愛學習,表現糟糕,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也經常頂撞老師。在這時候,父母要主動地、心平氣和地與老師溝通,向老師提供孩子在家的一些日常表現狀況,讓老師也了解孩子的另一側麵,消除對孩子的誤解,從而對孩子的行為有一個全麵的評價,在此基礎上,與父母積極配合,教育好孩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