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必須為自己的過失負責(1 / 1)

要想讓孩子在今後的日子裏,很好地立足於複雜的社會,擔當起重任,那麼,就必須從小培養孩子富有責任心的習慣。一個人承擔的責任越多越大,證明他的價值就越大。責任心是衡量一個人成熟與否的重要標準。一個缺乏責任心的人,在遇到沒有人能為他負責的時候,就去哀歎自己的不幸,抱怨生活的不公。

很少有父母能意識到這一點:讓孩子為自己所犯下的錯誤承擔責任也是一種處罰。大部分父母往往會這樣做:孩子犯下錯誤後,父母趕快幫孩子彌補過失,事後再處罰孩子。其實這樣教育孩子,效果並不會太好。在西方,每個孩子都很清楚地被要求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如果違反規則就要接受適當的教訓。

亞曆剛上大學時,爸爸和他約定:每月3號給亞曆寄400美元的生活費。

結果第一次獨立生活的亞曆用錢既無計劃也不節製。三天兩頭與同學到校園餐館揮霍,看到喜歡的東西就買。結果第一個月還沒過完,亞曆的口袋裏就隻剩下幾個鋼鏰兒丁當響了。

第一個月,爸爸容忍了兒子的無節製做法,提前把第二個月的生活費寄了過來。然而亞曆卻不知悔改。第二個月、第三個月仍舊早早就把錢揮霍完了。

終於,在離第四個月的收款日還有14天的時候,亞曆的口袋裏又隻剩下27美元了。萬般無奈之下,亞曆隻好拍了一封電報回家,內容簡短明了:“爸爸,我餓壞了。”爸爸很快回了電報,也非常簡短:“孩子,餓著吧!”

這實在是太奇妙了。在那之後隻有27美元的14天裏,亞曆絞盡腦汁節衣縮食,出手之前必會細細打算,竟然也把艱難的日子熬過去了。

從此以後,大手大腳的亞曆開始精打細算,並且發現,其實隻要稍稍節製一下不必要的支出,每月隻要300美元生活費就足夠了。這樣一來,每個月亞曆甚至可以積攢下一些錢。亞曆用這些錢買了許多自己喜歡的書、磁帶、唱片,做了一些比如自助旅遊、捐款等有意義的事情,當然也沒有忘記偶爾和朋友們到餐館聚聚。

亞曆的大學生活比以前過得充實而豐富了。

在這個故事裏,爸爸給亞曆的處罰是,讓他自己承受錯誤造成的後果,這種處罰手段可以說是糾正孩子錯誤的良方,比責罵更能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因為這種因果教訓更能使孩子直觀地看到自己的錯誤。

我們作為父母的目標就是讓我們的孩子在生活中學會做人——引導、教育、幫助他們形成自我約束感——一種發自內心的對自我的製約,而不是來自外界的強製。任何不能使得孩子在生活中學習做人,不能維護孩子尊嚴的技巧都不能被稱為約束,僅僅稱得上是懲罰,不管它被包裝得多好。

作為父母要下力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須知“責任存乎心,終生益無窮”。培育孩子的責任心的習慣,應從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心入手。家庭責任心主要是指能尊重其他家庭成員的權利,自願承擔家庭義務,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的根源在於父母是否具有家庭責任感,還在於父母是否給孩子練習的機會。假如你不是一個盡職盡責的父母,怎能對孩子進行責任心的教育呢?在一個父母專製的王國裏,很難培養出有家庭責任感的孩子,因為父母對孩子管製得太多,控製得太死,使孩子沒有機會就某件事做出負責的行為,孩子做事隻是服從,聽命於父母的意見。隻有民主的家庭,才是家庭責任感生長的最佳環境。責任感是家裏一旦需要額外幫助時,孩子能夠主動發現並自主地做出反應。孩子受到重視,父母具有威信。要想改變孩子,應從改變自己開始。這是最關鍵的問題。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一定要賦予孩子責任,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首先,要教育孩子學會自我負責。對自己行為的後果負責。要善於抓住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不論事情的結果好壞,隻要是孩子的獨立行為結果,就要鼓勵孩子敢作敢當,不要逃避責任,應勇於承擔責任的後果,父母不應替孩子承擔一切,以免淡漠孩子的責任感。

其次,要從小為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們在生活中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培養孩子關心自己的親人與家庭事務。

第三,讓孩子接觸社會。父母還應該鼓勵孩子接觸社會,使孩子在接觸社會中體會到被他人、被社會需要的樂趣。因為“被需要”是人的一種基本心理需求,能夠在社會中發揮自己的作用,有助於進一步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