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知道,“我”不是一切(1 / 1)

現在的孩子大都會存在這樣的情況,那就是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無論是父母、老師還是同齡人,都要圍繞著自己轉,平時說話喜歡說:“我怎麼怎麼樣……”、“我怎麼怎麼樣……”。也就是說,無論什麼事情,都用“我”為主語。這樣的孩子,父母如果不善加教育和誘導,等孩子長大後,就會形成唯我獨尊的性格。

一些父母為孩子太“獨”而發愁,他們隻想著自己,不管他人。這樣的性格在父母麵前沒問題,可到了學校,到了社會,他們怎麼能夠與人和諧地相處呢!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確實是個問題,如果放任不管的話,必然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因此父母應當采取措施,堅決糾正孩子的自我中心習慣。

萌萌是家裏唯一的孩子,當然是深受爸爸媽媽的寵愛。從小時候起,家裏所有的人都會不約而同地把好吃的、好玩的留給萌萌,萌萌逐漸地變得很“獨”。有一次,爸爸下班晚了,實在太餓了,進家坐下後,順手拿起萌萌的威化餅就吃起來了。因為,這些餅幹已經買回來好久了,萌萌根本不喜歡吃。然而,萌萌看到後卻立刻發起了脾氣,讓爸爸把餅幹還給他,甚至伸手要到爸爸嘴裏去搶,盡管爸爸一再表示第二天一定給他買來更多的,但還是不能說服萌萌,他不僅哭鬧,而且還躺在地上打滾,不依不饒的。最後,還是爸爸說帶他去吃肯德基,才阻止了萌萌的哭鬧。

萌萌的玩具更是絲毫不讓別人碰,幼兒園的小朋友剛剛來玩耍,看見萌萌的天線寶寶非常好玩,便忍不住用手去摸摸,並且對萌萌說:“你的天線寶寶好神氣呀!”說話的過程中,他的眼神中流露著對那個天線寶寶的喜愛,剛剛是多麼希望能玩一會兒。可是萌萌卻很小氣地將天線寶寶藏起來了,並且對剛剛說:“這個是我爸爸買來讓我玩的,你回家讓你爸爸給你買呀!”

生活中,像這樣的孩子並不少見,他們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別人,甚至連自己的父母也不關心。遇到這種情況時,父母們一定要注意了,千萬不能放縱孩子的這種心理,否則孩子就會成為一個徹底的自私自利的人,這樣的孩子即使再聰明也沒有用,因為一個人不能獨立地在社會上生存,他必須要和人合作,而這樣的孩子是走到哪裏也不會受歡迎的。

因此,教育學家建議父母運用平等計教會孩子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這樣他們才不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那麼父母們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父母們不要給孩子特殊的地位,應該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與其他成員是平等的,對孩子任性不合理的要求,要堅決拒絕,以消除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父母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使孩子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需要分擔、共享,並使其懂得應該經常關心他人,而不能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任其發展。同時教育孩子懂得共享為樂、獨享為恥的道理,幫助孩子建立群體意識,這樣可以使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逐漸減少。

其次,父母不應給孩子太多的關注。有位母親非常疼愛她的孩子,她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寶寶不要亂跑!”“寶寶,你沒摔傷吧?”“寶寶,媽媽幫你把扣子扣好!”……結果這個孩子越來越任性,越來越難管。

教育學家認為如果孩子從小在家庭中處於中心地位,父母給予太多的關注,那麼這個孩子在長大以後並不能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大人了,而依然會對父母表現出很強的依賴性。隻考慮自己的存在,而不考慮他人的存在,隻對自己有利的事感興趣,而對其他事根本不去關心,所以當父母遇到孩子獨占、搶奪別人的東西的時候,應當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給孩子太多關注是不必要的,父母應當盡量讓孩子感覺自己與其他家庭成員一樣都是平等的。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有意為孩子製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教育孩子要學會分享,比如當孩子吃東西的時候,教給他要分給別的小朋友;當他有了好玩的玩具時,教給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才會有趣。爸爸媽媽最好引導孩子和比他大的孩子在一起玩,這樣較大的孩子不僅可以適當帶領、照顧他,而且可以培養孩子與夥伴友好合作的意識,教育孩子虛心學習夥伴的長處,尊重別人的意見,珍惜與小夥伴之間的友誼,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可以製止他的某些“自我中心”的行為。父母幫助孩子從狹隘的圈子中跳出來,引導孩子設身處地地替他人著想,以求理解他人,並教給孩子尊重、關心、幫助他人。

如果父母不在家庭中給孩子特殊的地位,那麼孩子就不會事事以自我為中心了,因此要糾正孩子的這種不良心理,父母還要從自身做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