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學習是反對放縱和怠惰的。它需要持續不斷地努力,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集中思想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所有一切具有挑戰性的要求。

王安石曾寫過《傷仲永》一文,說是有個神童仲永,長到5歲,不曾認識筆、墨、紙、硯。有一天忽然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從此,指定物品讓他做詩,他能立即寫出。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都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就每天牽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再讓他學習。他長到十二三歲時,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他的才能消失,淪為普通人。

仲永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但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這是因為他沒有做到後天的勤奮學習。人生所或缺的不是才幹而是誌向,不是能力而是勤奮。所以,無論是天縱奇才,還是先天不足者,都時時當以此自勉。天才無需自傲,凡人無需自卑,因為凡人每日勤勞,積至十年,雖愚亦智。而天才久不用功,也會變得碌碌無為。

學習就如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曾經對天才所下的定義那樣,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所有的學習也一樣:需要勤奮,懶惰沒有用處。

毫無疑問,懶惰者是不能成大事的,縱使你是天才,也需要後天的勤奮努力。因為懶惰的人總是貪圖安逸,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另外,這些人還缺乏勤奮好學的精神,總想吃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從不相信勤奮有收獲。勤奮是千百年來人們成才的法寶,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天道酬勤。有一首歌唱得很好: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無論什麼時候,勤奮都是一種值得社會稱譽的美德。

任何人都要經過不懈努力才能有所收獲。收獲的成果取決於這個人努力的程度,世上機緣巧合的事太少見。有人說“我很聰明”,假設你果真如此,你就應該為聰明插上勤奮的翅膀,這樣,你就能飛得更高更遠;如果你還不夠聰明,你就更應該勤奮拚搏,因為“勤能補拙”,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發現“龜兔賽跑”的故事。最終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人,但無一不是勤奮的人。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勤奮比天才更可靠。

父母要經常教育孩子:懶惰不可取,勤奮才是最重要的。沒有勤奮就不會取得好的成績。萬事要以勤為本。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