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學習中體會到快樂(1 / 2)

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帶著兩群孩子來到鎮上的小河邊,告訴其中一群孩子:“我一發出口令,你們就跑到教堂那裏去,那裏正在舉行婚禮,先跑到的可能會得到小糖果。”然後,他又對另一群孩子說:“你們要盡快跑到教堂那裏,越快越好,誰落後我就會懲罰誰。”隨著一聲令下,兩群孩子都飛快地跑起來,要知道從河邊到教堂有很長的一段路程。結果呢,那群知道先跑到教堂可能有糖吃,還可以看到婚禮的孩子,先跑到的很多,而且到了以後大多還很興奮。而另一群孩子有的掉隊了,有的幹脆跑了一半就停下來了,停下來的孩子多了,大家也就不怕懲罰了。

從這個實驗中,斯賓塞做出如下的總結:第一群孩子在開始跑的時候就把“跑到教堂”這件事當成了一件快樂的事,因此跑起來就輕鬆得多。另一群孩子則把“跑到教堂”這件事當作了一個命令,隻是被動地去執行,盡管有懲罰的威脅,作用仍然不大。斯賓塞認為,孩子的快樂是很多的,大多都是無目的的,教育則是要引導孩子得到“有目的的快樂”。因此,對於教育者來說,應該先讓孩子們快樂起來,然後再給出可行的目標。

隨著斯賓塞對兒子的教育越來越見成效,到他家裏來請教教育孩子的方法的鄰居和朋友越來越多,他們的問題都是:如何教育孩子。為了更形象地解答他們的疑問,斯賓塞做了上邊的試驗。經過數年對兒子的教育和大量心理學的研究,斯賓塞認為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是最佳的。這也許會使公立學校的校長和老師不以為然,要知道這與傳統教育所講的許多清規戒律大相徑庭。傳統教育者盡管也在教育孩子,但是很少對孩子進行研究,他們在傳統的教育規則中機械地工作著。盡管他們為了教育好孩子而非常認真地執行自己的任務,但教育的效果卻很差。

歐美教育學者經多年研究後得出結論:從學習的生理心理過程看,在學習新知識時信息通過感覺通道進入大腦邊緣係統,這些係統對信息的意義和價值做出初步評價,保留好的、有用的信息,刪除那些不好的、沒用的信息;保留下來的信息進入大腦皮層,在這些地方接受更高一級的“審判”。判斷為有意義的知識信息,就會使大腦產生一種活性物質,促使神經係統網絡接通,信息被接受和儲存。這就是說,如果孩子感到要接受的信息是有意義的、重要的,大腦就會被激活,能輕鬆愉快地學,效率就高。反之,如果孩子認為知識信息不重要、沒有意義,就不願學,大腦就不釋放活性物質,神經網絡就不被激活,知識信息就進不了神經網絡,儲存不牢,記不住,學得苦、學得累,效果差。

所以說,真正的學習是快樂的,它不僅是指學有所獲及學會某事的成就感,還指學習過程本身是令人感到快樂的。學習知識技能或讀書本來就是很快樂的事,好奇心得到滿足也使人感到很快樂;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是快樂的,掌握了某些技能是快樂的,使零散的知識係統化也非常快樂。因此,教育者應當努力讓被教育者確立學習是快樂的信念。隻有孩子帶著喜悅的期盼開始學習,才會在學習結束時感到意猶未盡、戀戀不舍,整個學習過程都會變得津津有味、充滿樂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