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成大事(2 / 2)

在采取關鍵性步驟之前,不少人體驗到猶豫彷徨的痛苦,此時內心深陷在自我辯駁與爭執中,而越是深思,我們陷得越深:靈感與紛至遝來的思緒互相僵持、抵消,直到神經焦灼得失去明斷為止。作為潛意識對環境的應急反應,激靈的行為本可以替你排憂解難,最本質的衝動倒有可能是正確的。

要做好一件事需要神經、肌肉、聲音諸方麵的合力迸發於激靈的一刹那。我認識的一位作家,有一次他打算全身心投入到一部著作上。但是他無意中瞥見了一則關於“安全駕駛的十條要訣”的征文競賽啟事,這啟事像投向他心靈窗戶的一道光:因為他對交通與駕駛素有留心,他擱下手頭的著作,以便轉向圖書館去作進一步的研究。他寫下了250個字,這個刹那間的靈感帶給他25000美元的獎金,而那部暫時擱置後繼續完成的著作最終隻給他帶來600美元的收益。

還有一個很精彩的例子。一位年青的大學講師在某次畢業典禮上聽渥朱諾·威爾遜的講演。恰好這位講師剛寫完一本關於政治科學的論著,被出版商拒絕。此書傾注了他的心血與信念,若無法出版,必將使他對日後的教學生涯感到無望。恰在此時,威爾遜的某些話觸動了他的靈感,他頓時覺得非向這位前輩求教不可。不過,他聽說威爾遜為人冷峻,難以接近。然而在演講結束時,他在內心靈感的驅動下穿過人群,大膽走向威爾遜,他攥住威爾遜的手,飛快地說:“你的演講太好了,我剛好寫了一本書……”他用扼要的幾句話陳述了他的理論。威爾遜搖頭說,“不,你錯了,讓我告訴你為什麼……”他約這位講師午餐後到教工俱樂部見他。威爾遜真誠的開導使年輕人茅塞頓開,他開始著手寫一本新書,此書售出了100,000冊,從此,他步入了卓越的教育生涯。

成功人士的生涯無不充滿此類標誌著命運轉機的戲劇性情節。真正的靈感是明智的,它引導我們走向成功,因為它揭示了潛意識中最本質的心靈趨向。所有的人都有一種難以抑製的自我實現的衝動。我們知道自己要做個什麼樣的人,因為靈感會暗示——哪怕它久廢而不用。靈感不是用以替代理性,而是直接指向理性之路。當然,這並非一條坦途,一開始便把自己交給隨機的衝動可能是危險的。

而最有害的莫過於另一種處世哲學——這哲學可以歸結為一句虛弱、搖擺不定的箴言:“很好,讓我們好好考慮。”那些鍾情於這種哲學的人將失去生活帶來的興奮與刹那間“曆險”的微妙感受,最終走向麻木不仁。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