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戀男大學生的心理淺析(1 / 3)

探究早戀男大學生的心理,根據調查資料可以歸納為下列五種類型。

(1)嚐試型

進入大學校園的男大學生,生理上性的成熟,相應地感情、欲望亦同樣趨於發達,產生了一些特殊的心理體驗,逐漸產生了對愛情生活的追求,即初戀的情感,有接近異性的欲求。另一方麵,社會輿論,如報刊、雜誌、電影、電視等大眾傳播媒介大肆渲染男女私情、婚姻戀愛,特別是精神空虛的男大學生,受到不健康書籍或電影中肉感鏡頭的影響,觸發了較強烈的性的體驗。生理衝動,驅使他們產生了對“異性交往”的神秘感,想了解與嚐試。有些男大學生,對戀愛尚處在半懂半不懂的狀態,但看到校園裏高年級同學不少雙雙對對談起了戀愛,並且十分親熱,受到影響而產生了好奇心,雖然覺得不太好,但願意嚐試嚐試。

早戀的男大學生主觀上有嚐試戀愛的需要,而客觀條件又得到了“許可”。因為大學生的管教方式與中學不同,中學時代是教師和家長“保姆式”的管教,而大學裏則是強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相對自由王國。而且大學裏強調自學,有大量的時間由學生自由支配。

嚐試型的早戀男大學生,由於他們的正確的戀愛觀尚未形成,他們急於探索戀愛的秘密是基於性的成熟而產生的對異性的好奇心、愛慕之情,而且他們也把談戀愛作為“嚐試”人生的一種途徑,因而他們的早戀易出現兩種情況。其一是不易成功。一方麵,由於這些男大學生處在選擇與嚐試之中,情緒不穩定。另一方麵,是由於女大學生是有知識、有頭腦的人,她們一般是不會輕易接受一個自己並不十分了解的小夥子的求愛。她們大都具有事業心,不想在年紀輕輕就考慮個人問題,以致影響學業,不能為將來的事業打下牢固的基礎。嚐試型早戀男大學生極易出現的另一種情況是“單相思”。因為他們並不是在深思熟慮地權衡彼此具體情況後,再確定自己的追求對象,而是盲目地按照理想中的戀人去追求。他們的不少想法是浪漫的,不切實際的。

調查表明,這種嚐試型的早戀男大學生,一般是學生幹部、社會活動積極分子和有文娛、體育方麵的特長的學生。因為這部分學生,在同學麵前可以充分地表現自己的才幹、品質,引起大學生的注目。一般地說,在大學低年級裏,在班裏、係裏最受歡迎,大家最佩服的學生並不是那些考分最高、一味用心學習的“書呆子”,而是誰有某一方麵的特長,誰能為班裏、為係裏在集體活動中爭光、拿名次的學生。這些多才多藝的男大學生和學生幹部,自己容易追求別人,也容易被人追求。

嚐試型早戀男大學生,談戀愛的心情是迫切的,情感也是強烈的。若得到對方肯定的答複,他們使會情緒高漲,學習、工作的勁頭十足。愛情的灼熱情感會對他們各人的性格、興趣和愛好等個性心理特征產生巨大的影響,愛情的力量也可能成為激勵他們前進的巨大動力。這類男大學生是幸運的,他們在同齡人的競爭中,考進了大學,成為時代的寵兒。上大學不久,又有了自己心愛的人,此乃第二大幸運。反之,若求愛被心愛的姑娘拒絕,屢次追求仍無成效,他們的情緒就會一落千丈,整日愁眉苦臉,哀歎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研究表明,這類男大學生喜歡記日記,把自己心裏的秘密、懊惱以及對對方的“深沉的”愛一古腦兒記在日記本上,經常回味。有的男大學生失戀後,便在自我形象中談起戀愛來,即終日做“白日夢”,想象自己將來有一天同心愛的女大學生相愛,並構思每次約會的情景。

(2)彌補型

這種類型的男大學生多是由於學習枯躁乏味、班裏、校裏的文體活動不能滿足他們精神上的需求,而尋求戀愛,想藉以彌補精神上的空虛。

一些原來是“寶貝”、“寵兒”的中學生。經過高考,來到社會的一角——大學,開始獨立生活,隨之而來的是生活上、學習上、語言上的各種難題。如果得不到集體的溫暖和同學之間的友誼,他們就會感到孤寂、空虛和惆悵。他們在感情上有一種“危機”,渴望得到彌補。“戀愛”,則是他們選擇的渠道之一。當然,更多的是交結摯友,“和舟共濟”。

另外,進入大學之後,學習較中學輕鬆,生活又較為安逸,他們自然而然地會產生精神需要,追求像小說中描寫的那樣的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認識的需要、美的需要等都屬於精神的需要。認識的需要激勵著人學習科學知識,探索自然界的奧秘,並在此基礎上產生科學活動和發明創造。美的享受的需要使人力圖美化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的條件下這種需要有可能轉化為藝術欣賞與創作的需要。而戀愛的精神需要,則會使他們體會到生活的美好,人生的豐富多彩。

調查表明,彌補型的早戀男大學生,他們的追求對象往往在本班、本年級、本係。他們容易打破年齡、籍貫的界限。在遇到各種困難時,一方主動幫忙,另一方默認或願意接受,久而久之,他們之間的關係就跨出了一般的異性交往的範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