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青年怎樣看待自己?(1 / 1)

青年期最重要的心理過程是自我意識和穩固的“自我”形象的形成。心理學中的生物發生學派認為性成熟過程是青少年自我意識和對本身“自我”興趣發展的直接根源。確實,性的成熟、身高的飛躍、體力的增強、身體外形的變化等等,可以激起青少年對自己、對自己身體的興趣。在過渡年齡開始之前,兒童雖然長大了一些,身體有了變化,力量也增加了,然而這還沒有引起他們對內省的興趣。這種情況之所以在青年初期發生,首先是因為生理的成熟,也是長大成人的社會標誌,同齡人和成年人對此特別要注意。少年所處地位的矛盾,他的社會角色的結構以及抱負水平的改變——所有這一切首先引起了一個現實性的問題:“我是什麼樣的人?”

這個問題的產生是以前全部心理發展的必然結果。獨立性的發展不是別的,而是從外部控製係統向自我控製的轉化。但是,任何控製都需要關於客體的信息。就自我控製而言,就應當有主體關於自身的信息,即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水平,“自我”形象的複雜性、統一性以及穩定性的程度,都是與智力的發展密切聯係著的。

盡管男青少年沉湎於自身,以從事體驗為樂事,但他們在獲得這些能力時也發現了整個新的情感世界,發現自然界的美麗,音樂的動人,這些發現常常好像是靈機一動、突然間實現的。比如一個青年在日記中寫道:“昨天我獨自沉思時,忽然聽到鳥在歌唱,我以前從沒有注意過它。”14—15歲的男青年已經不把自己的情緒感知和理解為某些外部事件的從生現象,而是感知和理解為自身的“自我”狀態,這時,甚至客觀上無所指的信息也常常激起高年級學生的內省,思索自己和自己的問題。

發現了自己的內部世界,這是一件非常重要、可喜而又激動人心的事情,但是它也會引起許多令人驚慌不安的體驗。在意識到自己的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特點時,也會產生孤獨感。男青年的“自我”還不確定、模糊不清,並且帶有彌散性,它常常被體驗為混亂不安或內心的空虛感,而必須用某種東西來彌補這種空虛,由此便產生了對交往的需要,同時也提高了交往的選擇性。

青少年關於自己的觀念總是和團體的形象“我們”,即同性別的同齡人的典型形象相聯係著的,但是它永遠不能和這個“我們”完全符合。他們關於人生的各個時期的觀念是極其主觀的:16歲的“小大人”便覺得25歲就已經老了,常常把成年人同靜止不動和平平淡淡等同起來。他們有時熱烈地渴求新的經驗,有時在生活麵前又感到恐懼。這種恐懼心理甚至能引起某些人的厭世情緒。他們常常在考慮如下一些問題:“我是怎樣一個人?”“我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能做什麼和我的前途是什麼?在過去的生活裏我做了什麼以及我還能做什麼?”具體地說來,男青年是怎樣看待自己的呢?

青年期的體力和智力,都處於一生中最活躍的階段,精力特別旺盛。加上又沒有多少家庭牽掛,學習、工作之外,餘力很大,強烈希望發展自己,實現其個人價值,“個人奮鬥”。男青年在奮鬥之初,常常對自己的長短處進行分析比較,以確定最佳成才途徑。在選擇最佳成才途徑之前,他們往往要經過痛苦的、曲折的摸索階段。

男青少年對自己的身體和儀表的特征非常敏感,常常將自己的發育和同伴的發育做對比。這時,男青年關於美的標準和真正“覺得可以令人滿意的”儀表的標準往往過高而不合乎實際。

使男青少年憂慮的另一個問題是,懷疑自己男性功能是否健全,是否已按男子的生理特點發育成熟。通常是男青年擔憂自己的陰莖短小,不像一個男子漢,將來結婚成家以後,不能進行正常的夫妻生活,不能生育後代,或由於快感缺乏而使妻子不滿。其實,絕大多數的男子陰莖發育是正常的。

體格不健壯也是男青年常憂慮的一個問題。因為社會輿論認為作為一個男子漢應當“虎背熊腰”,他們崇拜那些具有虎背熊腰的軀幹、豐滿寬闊的胸部、結實隆起的肌肉、粗壯有力的四肢的“美男子”。反之,若自己個小身矮,則會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在大漢和姑娘麵前昂不起頭來。有不少矮小個子的男青年化氣為力,發憤進行健美鍛煉,練單、雙杠,舉杠鈴,握啞鈴,終於使自己的塊頭增大起來。在大學校園裏,我們可以發現不少男大學生在苦練健美,以期使自已強壯,賦予男子漢氣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