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異性交往青春必修課?(1 / 1)

如今的社會早已過了“男女大防”、“男女授受不親”的時代。少男少女可以在一個教室裏上課,一起參加各種集體活動,交往的機會很多。但是筆者卻不斷收到一些中學生的來信,尤其是男生,谘詢“為什麼自己不能很好地與女同學相處,和女生接觸時手足無措,說話結結巴巴”,希望能得到“消除與異性交往時的緊張”的妙方。

“異性交往”雖然是個老話題,但是,對每一個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朋友來說,它始終是無法回避的,就好比一門必修課,考不及格,修不滿學分,青春期就畢不了業,也無法繼續在未來的人生路途上深造。

為什麼在青春期學會和學好與異性交往,是如此重要呢?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異性交往是人的社會化的客觀需要。每一個生活在具體社會現實中的個人,都得和他人打交道。交往的人中,有異性也有同性。對於同性,交往起來會自如一些,因為同性間的共同之處比較多;而對於異性,由於有太多的不同,需要我們逐漸地去了解和熟悉,甚至要去學習與異性相處的技巧,才能使交往變得順暢。

從微觀的角度來看,異性交往也是個人的主觀需求。一個沒有足夠的異性交往的人,往往無法處理好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由於性別差異而引發的各種問題。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異性之間的交往,從一般來往、一般朋友、知心好友到約會、戀愛、結婚等深層次的交往關係,都是循序漸進地開展的,這個過程有時可能不那麼按部就班,但是它確實存在,而且確實在製約著我們。如果我們在青春期沒有學到與異性交往的基本知識和技巧,成年以後,幾乎不能順利地投入戀愛和婚姻。這樣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不勝枚舉。

與異性開展正常的交往也能帶給我們許多好處。許多中學生都有這樣的經曆:與異性同學一起參加集體活動,比如勞動、春遊等,心情會格外舒暢;經常和異性討論問題,學習上進步也較大、學習效率也大增。這就是異性效應所產生的“激勵”作用,也應了“男女搭配,幹活不累”這句俗語。

男孩與女孩的交往,也有助於促進人格的健康和全麵發展。一個既善於和同性又善於和異性交朋友的人,個性往往比較開朗,容易與人溝通,是一個很受歡迎的人;長大進入社會之後,人際關係一般都比較好,社會適應力也比較強。而如果一個人在青春期,隻是獨來獨往,或者隻局限在同性的圈子裏,那麼他的個性會因此變得膽小孤僻,社會適應力也比較差。

一些研究表明,適當的異性交往還有利於緩解青春期的性壓抑。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時常會感到性壓抑,可是他們大多數卻認為異性之間隻要達到知心好友這樣的交往程度,性壓抑就可以解除了。

這聽上去仿佛有些不可思議,但仔細想想,也是屬於人之常情。社會不讚成未成年人發生性行為。所以潛移默化在中學生腦海中的主要需求也隻能是異性之間低層次的人際交往,而不是直接的性行為,所以他們感知的性壓抑,並不是缺乏性行為而產生的緊張,而是缺乏異性交往帶來的壓抑。

明白一點說,多數男女少年的接觸,並不是想談戀愛,也並沒有什麼非分之想,隻是渴望一般的朋友交往。但我們的社會一直對少男少女的往來小題大做,草木皆兵,尤其愛把“早戀”一詞扣在交往過密的學生頭上,學生們不得不膽戰心驚地把邁向異性友誼的雙腳收回來。一些中學生才會發出這樣的心聲:“我們的交往是純真的友誼,不像你們想的那樣複雜。”“請別對我們的交往說三道四,難道男女生之間就不能大大方方地交朋友嗎?”

應當鼓勵青少年進行一般的人際來往和社會接觸。一些學生,連跟異性說句話都要臉紅的,尤其需要關心。一些家長在暗自慶幸孩子“沒有壞心眼”“花心思”的時候,孩子卻無可救藥地離社會和人群越來越遠。這並不是危言聳聽,一些孩子就是這樣患上“自閉症”和“社交恐懼症”的,它們矯治起來相當困難。

一些青少年朋友,在初次與異性接觸時,感到不安和緊張,有的連言行也無法控製,對此不必有過多焦慮,隻要多接觸幾次,增強自信心,這種緊張狀態就會消失。一些青少年,曾經遭到異性同齡人的取笑、作弄,甚至欺負,常常會害怕與異性交往,總是離異性遠遠的,把自己封閉在同性的小圈子裏。這種方式,反過來又加劇了與異性相處時的緊張恐懼。筆者希望這樣的孩子能夠打消顧慮,鼓起勇氣,大膽地和異性交流,同他們一起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你也會和他們建立起良好的友誼。

最後,仍然要提醒青少年注意交往的尺度和分寸。青春期,性別和性意識相繼萌發,容易對異性產生自然的渴求心理。如果花費大量的心思去結交異性朋友,頻繁更替戀人,做出不當的行為,不僅破壞了純潔的友誼,而且嚴重影響了學習。這種交往方式是極不可取的。

在當今這樣一個開放的社會,人際間的活動空前活躍,異性間的交往是躲不掉的,究竟你的這門必修課是順利通過,還是敗下陣來,就要看你把握的程度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