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性不夠,才會走兩步就放棄(1 / 2)

在競爭激烈的快遞行業,訂單數量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衡量標準。似乎隻有接到更多的訂單,才能夠讓企業“野蠻”成長。但是在王衛看來,有的快遞公司,為了眼前的利益接了大量訂單,最終難以按時完成,導致大量顧客投訴,盡管暫時得到了利潤,但是卻失去了潛在的顧客市場。

王衛在創業初期也曾采取過這種戰略開拓市場。但是在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之後,他決定反其道而行之,隻做自己能夠做到的業務,盡管訂單量減少了許多,但是卻把每一個業務都辦得非常妥當,讓客戶滿意。雖然利潤不如前者多,但是卻能夠悄然打開潛在顧客市場的大門。

這種想法剛剛實施的時候,順豐在“四通一達”等民營快遞公司瘋狂蔓延的勢頭下很顯然處於弱勢地位,短期內業務量停滯不前,這讓順風許多員工特別是派件員產生了怨言。由於順豐的按件計酬製度,許多派件員拿不到更高的工資,萌生了跳槽的念頭。

王衛看到這樣的狀況雖然心裏著急,但也不想為了短期利益而不顧企業長遠發展,因此依然堅持順豐高質量派件的要求。王衛曾對外說:“中國的民營快遞企業家,總能想出辦法在最短的時間裏賺到錢,戰術上不輸於人。但是,戰術上再贏,隻要輸掉了戰略,企業也可能就倒閉了。因此我認為,戰略差距是中國民營快遞企業的致命差距,我們民營企業有個‘短板’,就是堅持性不夠,很容易走兩步就放棄了。因此我會要求自己特別關注戰略和投入這部分,對短時間能夠達到什麼規模、贏利多少等關注相對少些,對該采取怎樣的發展戰略,以及一定要堅持下去這方麵關注多些。”

憑著長遠眼光和在困境中仍然堅持的態度,王衛領導下的順豐速運逐漸贏得了廣大客戶的信賴。一位客戶購買小米手機時,前一天晚上剛剛下單,第二天下午就收到了順豐快遞員上門送來的外包裝完好無損的手機,這種效率讓順豐積累了大量人氣,許多淘寶賣家也把順豐當作自己發貨的首選。

1991年的一個夏夜,俞敏洪推著裝滿行李的三輪車,黯然地走出了北大南門。他因為私自辦輔導班被北大開除了,為了謀生,他隻好開始創辦自己的英語培訓班。他從依托一所名叫東方大學的民辦學校起家,1993年,他經常騎著自行車去北京市海澱區教育部門,用半年多的時間終於磨下了辦學許可證。1993年11月16日,“新東方”正式成立,它最終給俞敏洪帶來了輝煌和榮耀。

俞敏洪能夠在當時辦學條件森嚴的環境中堅持下來,把新東方做大做強,靠的就是不放棄的堅持精神。在順境中順流而上,抓牢機會,或許每個人都能夠做到。而一旦陷入困境,許多人就退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