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老尼姑化緣收徒弟 小霸王比武拜師傅(3 / 3)

謝景安道:“自然一個一個的來。我兩個一齊打你一個,打輸了你,也不心服。來來來,我和你先打了,再跟他打。”

說著,跳起身,卸去了外麵的長衣。劉清泉也不敢怠慢,二人就在廠裏,一來一往,各逞所長。謝景安的本領,畢竟還欠四成工夫,哪裏敵得過劉清泉的神力呢?走不到十個回合,謝景安看看支持不住了,滿心想跳出圈子來,讓蔡澤遠來打,叵耐劉清泉存心要用軟工夫收服這兩個徒弟,使出全副的本領來,一味和謝景安軟鬥,把謝景安困住在兩條臂膊裏麵,如被蜘蛛網纏了。不痛不癢的,隻是不得脫身。

蔡澤遠見謝景安鬥得滿頭是汗,想勝固然做不到,就是想敗也做不到,不由得氣往上衝,也不管怎樣,奮勇攻了上去。他不攻上去,謝景安還不至打跌,劉清泉見加上一個生力軍,也怕力敵二人,萬一有些差錯。關係非淺,因此趁蔡澤遠進步夾攻的時候,先下手將謝景安打跌,再以全力對付蔡澤遠。

蔡澤遠的年紀,雖比謝景安大兩歲,本領卻不相伯仲。謝景安打不過,蔡澤遠自然也是不濟。但是,劉清泉在謝公館緊鄰設廠,寫那字條的時候,何以就有把握,知道一定打得過謝、蔡二人呢?這必須將劉清泉學武藝的來頭,敘述一番。看官們才知道劉清泉這樣舉動,確有幾成把握,不是行險僥幸的。

他的師傅劉三元,那時在湖南的聲名,連三歲小孩都是知道的。第一是湘陰縣的米販,聽得劉三元三個字,沒一個不嚇得三十六顆牙齒,捉對兒廝打。最奇的是劉三元得名,在七十歲以後,七十歲以前,並沒有人知道劉三元的名字。據說劉三元周歲的時候,他母親抱著他,走四川蛾眉山底下經過,忽來了一隻絕大的白猿,將他擄上山洞去。

牝猿用乳將他養大,遍身長了幾寸長的猴毛,老猿並傳授給他武藝,十幾歲走出洞來,靈根未泯,見了人,能知道自己不是猿種,跟著人下山,所跟著的人姓劉,就也姓劉,取名本是山猿兩個字,後因這兩字太不雅馴,才改了連中三元的“三元”。這話雖說荒唐,然劉三元在湖南的徒弟,至今還是很多,所打的拳腳,象猿猴的動作,還可說武藝本有一種猴拳,但他的徒弟,無不異口同聲的說。劉三元身上的猴毛,臨死還不曾脫落幹淨,兩腳也和猿猴一樣,能抓住樹枝,倒吊起來,能端碗拿筷子,與手無異的吃飯。

這也就是不可解的事了。

他在什麼時候,因什麼事到湖南來的,少有人知道。初來也沒人從他學武藝,他自己對人說,他三十歲的時候,正是洪秀全進湖南的那年,他在常德,被發軍擄了他去,教他喂馬。馬有病躺在地下,一見他來,那馬自然會立了起來。他生性歡喜騎馬,有一天,騎死了發軍三匹馬,帶兵官抓著他要打,他怕打,情急起來,順手將抓他的軍官一推,那軍官身不由已的,跌了一丈開外,連忙上前扶起一看,已口噴鮮血,頓時被推死了。嚇得他不要命的逃走,背後有幾百兵追趕,騎著馬追的,都趕他不上,竟逃了出來。他從此才知道自己的氣力大,普通人受他一下,準被打死。從發軍裏逃出來之後,和一個逃難的女子配合,居然成了家室。夫妻兩個,做些小本買賣度活,生了一個兒子,取名金萬。

時光易過,他已有七十歲了,這日因事到了湘陰。湘陰的米販子最多,最是橫行霸道。凡是當米販子的,每人都會幾手拳腳,運起米來,總是四、五十把小車子,做一路同走,有時多到百幾十把。不論是抬轎挑擔,以及推運貨物的小車,在路上遇著米車,便倒黴了。他們遠遠的就叫站住,轎擔小車即須遵命站住,若略略的支吾一言半語,不但轎擔小車立時打成粉碎,抬轎的人,坐轎的人,挑擔的人,推小車的人,還須跪下認罪求饒,輕則打兩個耳光,吐一臉唾沫了事,一時弄得性起,十九是拳腳交加,打個半死。湘陰人沒有不知道米販子凶狠可怕的,抬轎挑擔的人在路上遇了米販子,情願繞道多走幾裏,不願立在路旁,讓米販子走過。米販子在路上不遇著讓路的人,都推著米車走得十分迅速,有時他們自己內夥裏比賽,竟是飛跑如競走一般,一見前麵有人讓路,便大家故意裝做行走不動的樣子,半晌才提一步,又每把米車相隔兩、三丈遠,百多把米車,可連接幾裏路,讓路的須站著,等米車都走過了,方能捉腳。所以都情願繞道多走幾裏,免得立在道旁嘔氣。劉三元一到湘陰,就聽得這種不平的舉動,隻氣得他須眉倒豎,存心要重重的懲治米販子一番,以安行旅。不知劉三元用何方法懲治,且俟第二十四回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