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老尼姑化緣收徒弟 小霸王比武拜師傅(1 / 3)

話說李梓清向那老尼姑跪下,求收作徒弟,老尼姑道:“貧僧是出家人,怎能收在俗的人做徒弟?並且貧僧遊行無定,又哪有工夫能收人做徒弟?”

李梓清既遇了名師,如何肯放,叩頭如搗蒜的說道:“出家人收在俗的人做徒弟的事極多極多,算不了希罕。若師傅因遊行無定,沒有工夫收徒弟,我情願侍奉師傅到老,師傅遊行到哪裏,我跟隨到哪裏,難道還耽擱師傅的工夫嗎?師傅遊行無定,為的是要募化,我情願把祖遺的產業,盡數募給師傅,隻求師傅收我。師傅不知道我學武藝的事,實在是冤屈無伸。我祖遺的產業,就為我學武藝,十成耗去了八成,三伏三九,也不知吃過了多少苦頭,練出來的看家本領,剛才師傅是瞧見的。若不是今日遇見師傅,還不知要到什麼時分,才明白那些教我武藝的師傅,都是些不中用、專會騙錢的壞蛋。今日算是天賜我學武的機緣,豈可錯過!若是師傅執意不肯收在俗的人做徒弟也容易,我立刻削發都使得。”

老尼姑見李梓清如此誠懇,說不出再推諉的話,隻是心裏仍似不大願意,教李梓清且立起來。李梓清道:“師傅不答應,便跪死在這裏也不起來。”

老尼姑微微的點了點頭道:“要我收你做徒弟,你得先答應我幾句話。不然,你便跪死了,我也不能收。”

李梓清喜道:“請師傅快說,什麼話我都可答應。”

老尼姑道:“為人處世,全賴禮節,敬老尊賢,是處世禮節中最要緊的。沒有禮節,便是自取羞辱,即如剛才你不對我無禮,怎得受這場羞辱!你從此拜我為師以後,不問對什麼人,不準再使出這種無禮的樣子來。”

李梓清連忙答道:“我已知道後悔了,下次決不如此。”

老尼姑點頭道:“我看你一身傲骨,將來武藝學成,沒行止的事,料你是不會幹的。

不過從來會武藝的人,最忌的就是驕傲,你瞧不起人家的武藝,人家自然也瞧不起你的武藝。你既是驕傲成性,就免不了要和人動起手來。你要知道,我們出家人練習武藝,不是為要打人的。儒家戒鬥,釋家戒嗔,戒尚且怕戒不了,豈有更練武藝,助長嗔怒的道理麼?為的是我們出家人,不能安居坐享,募化十方,山行野宿,是我出家人的本等。山野之中,有的是毒蛇猛獸,沒有武藝,一遇了這些害人的異類,就難免不有性命之憂,所以我們出家人,不練武藝則已,一練便不是尋常把式的武藝。因為要和毒蛇猛獸較量,尋常和人相打的武藝,克伏不下。你將來若拿著我的武藝,動輒和人交手,為害就不在小處,你從我學成之後,非到生死關頭,無論如何不準和人交手,你能答應不能答應?”

李梓清連聲應道:“謹遵師傅的訓示,不是生死關頭,決不出手打人。”

老尼姑道:“我因你學藝心誠,才肯收在門下。若專就你的性格而論,習武是很不相宜的,其所以要你先答應兩件事,不過借此預先警戒你一番。你起來吧,也不用你跟隨我到處募化,你隻在家用功,我隨時來指點你便了。從我學武藝,不必常在我跟前。”

李梓清這才歡天喜地的爬了起來。

老尼姑就在這日,指教了李梓清一會,吩咐李梓清依著所指教的,在家用功,仍托著缽盂出去了。自此或二、三十天一來,或三、五個月一來,來時也隻看看成績,指點指點就走。不拘哪一種學問,但能不走錯道路,猛勇精進的做去,其成功之快,無有不使人驚訝的。李梓清起初從一班花拳繡腿的教師,苦練了好幾年,花去財產十分之八,一些也沒有成效,及至從老尼姑練起來,並不曾耗費資財,隻整整的練了三年,老尼姑就不來了。老尼姑最初幾次來教他的時候,原曾對他說過了,武藝不曾到可以離師的地步,至久三、五個月,總的來教一次,可以不來,便不來了。

李梓清整練了三年之後,有半年不見師傅到來,心中甚是思慕。隻苦於這三年之中,曾屢次請問他師傅的法諱。和常住的庵堂廟宇,他師傅總不肯說,這時想去探望,也無從打聽。隻得仍在家中,不斷的研練。但他專心在武藝上做工夫,謀生的方法,一些兒沒有研究,前幾年被騙不盡的十分之二的產業因不善營運,坐吃山空,又幾年下來,隻吃得室如懸磬,野無青草,看看的在家安身不住了。好在他父母早死,終年打熬筋骨,也沒心情想到成家立室,孑然一身。在家既存身不住,就素性將家業完全變賣了,出門謀生,在大江南北,混了十多年。隻因性情生得太耿介,又是傲骨崢棱,混跡江湖十幾年,隻落得一個鐵漢的頭銜。他守著他師傅的訓示,不肯和人較量,真有眼力的人,知道他的本領,才肯貲助他,俗眼人哪裏能看出他的能耐?為的他片刻不離那把單刀,江湖上人才稱他為“單刀李”,其實他的單刀,好到什麼地步,知道的人也就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