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金祿堂試騎千裏馬 羅大鶴來報十年仇(1 / 3)

話說王五自從在李富東家,替霍俊清誇張了一會,作辭回北京來,草草的過了殘年,心中為著譚瀏陽殉義的事,仍是怏怏不樂,總覺得住北京膩煩的了不得。

光陰迅速,匆匆到了三月。這日,有個虞城的朋友,新從家鄉到北京來,特地到會友鏢局來瞧王五。那朋友閑談虞城的故事,說起虞城西鄉大塔村,有一家姓胡的,世代種田為業,算是大塔村裏首屈一指的大農戶。胡家養了幾匹騾馬,每年產生小騾、小馬,也是一宗很大的出息。他家有一匹老牝馬,已經多年不生小馬了。胡家的人,幾番要把那匹老牝馬宰了,可是作怪,那匹老牝馬好象有知覺似的。胡家這幾日一打算要宰它,它就不吃草料,並且拚命的做工夫,以表示它不是老而無用、徒耗草料的東西。胡家人見它這樣,便不忍宰它了,屢次皆是如此。到去年十月,那牝馬的肚子,忽漸漸的大起來,十二月二十九的那日,居然又產下一匹小馬來。那匹小馬的毛色真是可愛,遍身頭尾漆也似的烏黑,隻有四條腿齊膝蓋以下,雪一般的白得好看。胡家人便替它取個名字,叫做“烏雲蓋雪”。那馬下地才半月,就比尋常半歲的馬還要大許多。胡家因是才生出來的小馬,沒給它上籠頭。誰知那馬出世雖才半月,氣力卻是大的駭人,和它同關在一間房裏的騾馬,被它連咬帶踢的簡直鬧得不能安生。最好笑的,那馬竟知道孝順。

平日那匹老牝馬和旁的騾馬關在一塊兒的時候,老牝馬太弱,常搶不著食料,甚至被旁的騾馬咬踢得不敢靠近食槽。自從小馬出世,每逢下料的時候,小馬總是一頓蹄子,將旁的騾馬踢開,讓老牝馬獨吃。胡家人見了,隻得將騾馬都隔開來,如今才得兩個多月,已比老牝馬還要高大,凶惡到了極處,什麼人都不敢近前,靠攏去就得被它踢倒。春天正是嫩草發芽的時分,家家的騾馬,都得放出來吃青草。胡家的騾馬,自然也一般的放出來。那烏雲蓋雪的馬,既沒有籠頭,人又近前不得,便毫無羈絆,一出門就昂頭豎鬣的亂躥亂跑,躥到別人家的馬群裏,別人家的馬就得倒黴,十有八九被它踢傷。老牝馬吃飽了青草,將要歸家了,隻伸著脖子一叫,小馬登時奔了過來。同回胡家。左右鄰居的馬,三回五次的被小馬踢傷了,養馬的都不服氣,一個個跑到胡家來論理,問為什麼這麼大的馬,還不給它上籠頭?胡家不能護短,隻好一麵向人陪不是,一麵拿籠頭給小馬上了,但是籠頭雖然上了,仍是沒人能捉得它住。哪怕身壯力強的漢子,雙手拉住繩索,它隻須將頭一順,那漢子便立腳不牢。

胡三的氣力,也是大塔村的第一個,他偏不相信拉不住。這日,他做了一個新籠頭,給小馬套上了,就一手把籠頭挽住,牽出大門來。那馬才跨出門限,即將頭往前一揚,放開四蹄便跑。胡三有力也施展不出,兩腳懸了空,兩手死死的把籠頭握住,打秋千似的吊跑了半裏多路,遇了一片好青草地,那馬低下頭來吃草,胡三才得腳踏實地。從此,胡家把那馬監禁起來,再也不敢開放。胡家人說,如有人能騎伏那馬,自願極便宜的賣給那人。

王五聽了,心中一動,暗想我年來正愁沒訪得一匹好馬,那馬若合該是我騎的,必然一騎就伏,價錢多少倒沒要緊。好在我此刻正苦住在北京膩煩,借此去外麵走走也好。

當下向那朋友問了虞城縣大塔村的路徑。鏢局裏的事務,本來是委人料理的,自己在家不在家沒有關係。就在第二日,帶了些銀兩,騎上一匹長途走馬,動身向河南開封道虞城縣走來。在路上饑餐渴飲,曉行夜宿,這日已到了虞城縣,向人探問大塔村,喜得很容易尋找。大塔村的地方不小,進了大塔村口,還得走十來裏才是胡家。王五問明了道路,要見那馬的心切,遂將坐下的馬加上兩鞭。王五騎的這馬,雖不是千裏名駒,然也不是尋常易得之馬,一日之問也能行走五百裏路,隻因齒老了,故想更換。

這時王五進了村口,兩鞭打下去,便追風逐電的向前馳去。才跑了二、三裏路,王五在馬上聽得背後一聲馬叫,忙回頭來看,隻見相隔半裏遠近,一匹漆黑的馬四蹄全自,向自己走的這條道路比箭還快的飛來。馬背上坐著一人。低著頭,伏著身子,好象用雙手緊緊的揪住馬項上的鬃毛。那馬跑的太快,那人又低著頭看不出年紀像貌。王五一見那馬的腳步,心裏好生羨慕。打算將自己的馬勒開一邊,讓那馬過去。隻是哪裏來得及,自己的馬不曾勒住,那馬已從背後一躍飛到了前麵,轉眼就隻見一團黑影了。王五倒大吃一驚,暗想:世上哪有這般猛烈的馬,便是這個騎馬的人,本領也就了不得,我這回為此馬長途跋涉,隻怕來遲了一步,馬已有主了。但我既到這裏來了,少不得要去見個實在,能因馬結識一個英雄,也不白跑這一遭,仍催著坐下馬,不一刻,到了一個大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