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階段是中年期。人到中年,古有所謂“四十而不惑”之說,就是說中年是成熟期;又有所謂“人到中年萬事忙”的說法,就是說中年期間是事業的高峰期,然而中年期過後就是老年了。這個階段的近期目標是利用自己充沛的精力和豐富的經驗,創下一份可觀的家業;長期目標是為自己能安享晚年打下經濟基礎。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其一,重視投資的流動性。所謂投資的流動性是指較易脫手變成現錢的投資,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經驗和財力,快速地從於己不利的投資中解脫出來,另選投資效益頗佳的,從而加快以錢生錢的速度。其二,投資安全取向。俗話說,歲月不饒人,人到中年不能過於冒險,一旦賠掉,就沒有多少回轉的餘地。因此,投資的方式需要以安全性為主要考慮。例如,銀行存款、短期票據、長期債券、房地產投資等,都是安全性高的投資項目,都可以穩健地為自己帶來固定的收入。其三,尋找新機會和新事業,中年人的目標是發展自己的事業。積極尋找機會,開闊自己的眼界,重新訂立今後若幹年的發展方向,對於自己的未來會有一定的幫助。

第四個階段是退休期。時下我國仍奉行男60歲、女55歲的退休年齡,一些特殊行業的退休年齡還要低5~10年。這個階段的目標主要為安度晚年與發揮餘熱。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其一,要保持收支平衡。退休後除有特長者可重新就業外,一般人沒有工作,其固定收入主要靠退休金和家庭資產帶來的利息。例如,租金收入、股息收入、存款利息等。由於這筆錢有限,加之年老,身體健康狀況有所下降,醫療費用開支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數目,故在個人消費上要力求節省,以達到收支平衡。其二,注意享受人生。辛苦了一輩子,晚年才是真正享受人生的時間。此時,可在財力許可的範圍內,把錢用在不同的享受之上。比如,從事健身活動、社會交往、上老年大學、養寵物以及外出旅遊等。其三,發揮餘熱。老年人的知識和經驗是一生中最豐富的時期,而知識和經驗就是財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介機構的增多,一些有某方麵專長的老年人可充任顧問之類的角色,既為社會做貢獻,又充實了自己的晚年。其四,正確對待遺產安排。任何人都會為自己撒手人世做準備,將自己的財產留給自己的家人。提早考慮遺產分配的問題,做好計劃,自己才能心安理得。

☆理財計劃如何製訂

在英國作家狄更斯的著名小說《大衛·科波菲爾》裏,有一位密可白先生曾經製定了一個家庭憂樂的公式:進款20英鎊,支出19鎊19先令6便士,結果快樂;進款20英鎊,支出20鎊6便土,結果憂愁。的確,家庭收支平衡並略有節餘,日子過得踏實,生活沒有憂慮,心中自然快樂;如果家庭入不敷出,捉襟見肘,為著虧空和負債擔憂,日子總是不太愉快。

有些人不顧自己的經濟收入,圖虛榮,愛麵子,講排場,追求超前消費,結果債台高築。有個青年女工,每月的工資隻有800多元,但她卻擺出一副“闊小姐”的派頭,為了博得男朋友的歡心,外出遊山玩水,來回乘飛機,出入坐轎車,吃住大賓館,經常彈指間花掉5000多元。結婚時,購買貴重家具、高級音響、大屏幕彩電……把家庭布置得富麗堂皇,還在酒店中大擺酒席,宴請賓客。他們似乎為自己築起了一座幸福的殿堂。誰料結婚後,負債累累,債主紛紛上門討債,苦不堪言。為圖虛榮,到頭來空歡喜一場,夫妻倆的感情也隨之亮起紅燈。可見,在債台上建築起的家庭現代化,並不能給你的家庭帶來真正的幸福。

家庭理財是一種使家庭財富保值增值的手段,是通過對家庭收入的科學管理、合理有效支配,實現經濟價值最大化的過程,這一過程的成功實現離不開係統的家庭理財計劃。

完善的家庭理財計劃可以使家庭“財政”處於一個比較寬鬆的環境之下,確保理財重點,避免家庭財政隱患,從而使家庭處於一種積極向上、穩步發展的狀態中。同時,係統的理財計劃還能促使家庭成員養成良好的消費和思維習慣。

遵循以下的步驟,便可以“量身定製”出一份適合自己的理財計劃:

(1)估量收支狀況。這是家庭理財計劃的起點,包括初步分析家庭未來可能出現的收支狀況,形成判斷並分析收支實現的條件。

(2)確定家庭理財目標。這是製訂理財計劃的第一步,是在估量收支狀況的基礎上,為家庭確定理財工作的目標,並確定重點。

(3)確定理財計劃工作的前提條件。即確定實施理財計劃的預期環境。對具體條件了解得愈細愈透,理財計劃就會做得愈細。

(4)擬定多種可選方案,通過綜合評價確定方案。要避免隻訂一個方案,隻有考慮多種情況,擬訂備選方案,才能在比較中找到最切實可行的方案。

(5)製訂派生計劃。即分計劃,它是家庭理財總計劃的基礎,總計劃要由分計劃來保證。對於人口少的小家庭則無須這一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