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的目標有助於我們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如果你製定了目標,又定期檢查工作進度,你自然就把重點從工作本身轉移到了工作成果。做出足夠的成果來實現目標,這才是衡量成就大小的正確方法。隨著一個又一個目標的實現,你會逐漸明白要實現目標需要多大的付出,你往往還能從中悟出如何用較少的時間來創造較多的價值,這反過來能引導你製定更高的目標,實現更偉大的理想。隨著你工作效率的提高,你對自己、對別人也會有更準確的看法。

☆理想是什麼?

理想是指盼望,希望等。那是一幅呈現在自己麵前的遠景,那份遠景非常鮮明,並不含糊。含糊的理想並不是理想,隻有能夠呈現出一個清楚境界的遠景,才是真正的理想。

洛克菲勒在14歲時,就為自己訂下了賺10萬美元的清晰目標。

耶穌十二門徒中的約翰,被囚禁在一個海島上,在監牢中,他見到了異象,見到很多神秘的東西,他根據自己所見的,寫出了《啟示錄》,那就是《聖經》中最後一卷書。書中道出了末世的光景,也講出了新天地的情況,他把新天地的境界勾畫得十分清楚,所以啟示錄就成為曆代基督徒的盼望,也就是他們的理想。他們為了這個理想,積極行動,甚至如史懷哲醫生那樣,深入非洲地區,治人的病兼治人的心靈,成為一個超越宗教

界限的偉人。

理想並不單單限於宗教人士才有,也不是天才方可擁有。嚴格地說,任何人都應該有理想,這個理想可大可小,但大小並不重要,最緊要的是“有理想”。這和“沒有理想”是對立的,沒有理想的人生是空洞的,有理想的人生是積極的、進取的,使人的每一日都可以過得很有意義。

☆一個律師的遭遇

有一位律師,他的收入非常豐厚,而且有一個看起來十分美好的家庭,有社會地位,受人尊敬。後來,他因為身體不適而入院接受檢查,檢查的結果令人傷感,他患上了癌症。他隻有暫時放棄工作,專心接受治療。

電療、化療、手術治療等,令他的身心受到重創,體質越來越虛弱,但癌細胞依然不受控製,最後醫生認為他沒治愈的可能了。當醫生放棄對他的治療後,他才開始麵對現實,抱著接受死神來臨的心理準備。

這時候,他遇上了一位心理醫生,這位醫生非常明白身心相互影響的重要性,很多癌症的病因是來自心理,生理情況隻是一個誘發因素。心理醫生嚐試和病人溝通,意圖觸及他的心靈深處,了解他的心事,從他的心結中找尋他患癌的原因,並且試圖幫助他解開這個結。

心理醫生發現,雖然病人名利雙收,看似風光,但實際上他活得並不快樂。在童年時,他愛上了音樂,擅長演奏小提琴,他的理想是要成為一個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可是,他的父母卻認為搞音樂沒出息,不準他以當小提琴家作為人生的理想,雖允許他玩玩小提琴,但卻逼他學習法律。大學選科時也不準他選和音樂有關的課程。

結果,受不了家庭的壓力,他放棄了童年的夢想,而選擇了他自己不喜歡的法律。完成學業之後,他順理成章地當上了律師,享受律師職業帶來的收入和地位。但他卻不快樂,這份不快樂隻有他自己知道,甚至連他自己亦承認。在心理醫生引導之下,他才打破自我封閉了許久的心靈,開始麵對自己已經失落了的理想。

心理學中的自我實現,就是追求人生的滿足感,如果自我不能實現,就算有很多錢和很高的地位,一樣不會快樂,心靈仍承受著痛苦,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很富裕的人一樣會厭世自殺,一些很有權勢的人卻沉浸於毒品和酒精當中,自我麻醉。

病人的理想給釋放了出來,心理醫生便告訴他,既然目前他已經被醫生判了“死刑”,餘下來的日子並不多了,名和利、父母的期望,一切一切已經都不重要了,現在可放手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拾回自己的夢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