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3 / 3)

“微臣原來也為東邊的情況擔憂,但聽了丞相之言,也就略覺心寬。臣尚有若幹芻蕘之見,過幾天後,俟陛下稍暇,再為奏陳。至於遣使一事,丞相與軍師計慮周詳,臣無他議矣。”

李自成急於要看看三大殿和乾清宮等幾處主要宮殿,便點頭同意。正要率牛、宋等起身去看三大殿,雙喜神情興奮地走進暖閣,跪到他的麵前,聲音急促地說:

“啟稟父皇,崇禎,崇禎……找到了!找到了!”

牛、宋、李岩都大吃一驚,定睛注視著雙喜的神色激動的眼睛。李自成不覺從椅子上跳起,大聲問道:

“崇禎藏在何處?有沒有受到傷害?”

雙喜回答:“是找到了崇禎的屍體。他已經上吊死了。”

李自成鬆了一口氣,重新坐下,忽然產生莫名其妙之感,隨即用輕鬆的口吻說道:

“這倒好處置了!……他是在何處自縊的?是怎樣找到的?”

雙喜說道:“父皇,全部清宮將士,午後繼續在皇城內各處尋找,總無頭緒。剛才忽然補之差人來說,崇禎已經在煤山東山腳下上吊死了,屍首找到了。旁邊一棵小樹上還吊死一個沒有胡子的中年漢子,好像是個太監。為怕屍首認不確實,如今將乾清宮的兩個太監也叫去了。”

“崇禎的屍體從樹枝上卸下了麼?”

“聽說兩個屍首都已經卸下來了,停放在一片草地上。補之剛才差人告訴兒臣,請父皇親自前去看看,下旨如何處置。如今他派兵士將北上門嚴加守衛,不許閑人進入煤山院內。他向父皇請旨,問是否可以將崇禎屍首抬到乾清宮暫時停放,找到棺材裝殮。”

李自成望著牛、宋等問:“你們看,應當如何處置才好?”

牛金星欠身回答:“以臣愚見,陛下雖然以北京為行在,不擬駐蹕過久。但是遲早應將乾清宮祓除不祥,在聖駕返回長安之前,遷至乾清宮居住數日,或在乾清宮正殿召見群臣,宣布政令,以正天下視聽。因此之故,崇禎屍體應在別處停放,不宜抬回乾清宮去。”

李自成問:“停放什麼地方?”

宋獻策欠身說:“臣聽說正對煤山的是壽皇殿,何妨命太監將壽皇殿的門打開,略事打掃,將崇禎的屍體停放壽皇殿中,以備裝殮。”

李自成點點頭,又問:“用什麼棺材裝殮?穿什麼衣服裝殮?他和皇後都裝殮之後,埋葬何處?”

牛金星回答:“自古以來,帝後的棺材稱為梓宮,極其講究,既不能在數日內備辦,崇禎又是亡國之君,也用不著了。宮中為年老宮眷們存有較好的現成棺材,可以找出來裝殮崇禎和周後。崇禎可穿上常朝官服,皇後也穿上常朝禮服。如此處理,較為簡便,也不失陛下對待亡國帝後之禮。”

“如何埋葬?”

宋獻策回答:“崇禎既然亡國,也不必為他修築山陵。可將田妃墓門扒開,將田妃棺材移至旁室,將崇禎帝、後的棺材放在正室,再將墓門封好,就算是我朝對亡國帝後以禮埋葬了。”

李自成又問:“林泉有何意見?”

李岩欠身回答:“丞相與軍師所言,十分妥當,微臣但請陛下飭工政府連夜派工匠在東華門外搭一蘆席靈棚,明日將崇禎帝後棺材放置靈棚之內,任勝朝舊臣前去‘哭臨’致祭,太子和永、定二王也應去祭奠父母。還可以命僧道錄司派僧道去靈棚前誦經,超度亡靈。七日之後,再送往昌平埋葬於田妃墓中。如此處置,更顯出我皇對勝朝寬仁聖德。臣碌碌寡聞,不知所言當否。”

李自成高興地說:“好,好!啟東;這事情命工政府與禮政府共同去辦。現在,都隨孤去看看崇禎的屍體。”

他先站起來。牛、宋、李岩也都趕快站起來。李雙喜率領十名衛士跟在後邊。當走出武英門以後,他回頭向雙喜問道:

“吳汝義到哪兒去了?”

雙喜趨前一步,躬身回答:“他奉旨到午門前邊,派遣一隊將士將太子和永、定二王護送去提營首總將軍行轅,正要回武英殿來,剛走到金水橋邊,恰好得到稟報:我清宮人員在一眼枯井中找到了崇禎的長女長平公主……”

李自成驀然一驚,問道:“不是聽說長平公主昨夜被崇禎用劍砍傷,隨即由太監背出宮去?”

雙喜說:“是的呀,兒臣同子宜叔也覺奇怪。子宜叔罵了前來稟報的官員,他問不出一個頭緒,趕快往壽寧宮去了。”

李自成望著大家說道:“怪事!真是怪事!走,我們看崇禎的屍體去!”

李自成率領牛、宋等親信大臣到了煤山的北上門口時,因為雙喜已經派人跑步通知了李過,所以李過匆忙來到萬歲山門接駕。李自成問道:

“崇禎的屍體如何找到的?”

李過躬身回答:“方才有一太監看見崇禎的禦馬吉良乘從煤山的大院中出來,出了北上門,左右張望,似乎想進玄武門,又不肯進,抬頭叫了幾聲。這馬,鞍轡沒有卸,連肚帶也沒有鬆。臣尋找不著崇禎的下落,正坐在玄武門內休息,得到稟報,立刻來到玄武門外,牽住禦馬打量,心中恍然明白,就在馬身上輕輕拍拍,將馬牽進萬歲山門,說道:‘禦馬,你帶路吧,去尋皇上,尋找你的主人!’由禦馬在前引路,果然在一個很隱蔽的去處找到崇禎的屍首。”

李自成問道:“你上午帶將士進煤山院中查看,為何沒有看到禦馬?”

李過回答道:“根據禦馬監的太監言講,崇禎的每一匹禦馬都十分馴良。崇禎下了禦馬,不再管了,連肚帶也沒有鬆,匆忙上山。這禦馬等候主人回來,不敢遠去;後來等不到主人,就在山下吃草,走進樹林深處。大概臣進入煤山院中時,隻顧登山尋找崇禎,也遇到兩隻梅花鹿被驚跑了,卻沒有留意禦馬。也是臣地方不熟,一時疏忽。這馬在密林中等候半日,不見主人返回,才在山上山下各處尋找,到僻靜處看見主人已上吊死了,才跑出萬歲山門,站在路上悲鳴,告訴人們崇禎皇帝在什麼地方。”

李自成點點頭說:“常言道,好馬通人性,確實如此!如今崇禎的屍首放在哪裏?”

李過說:“放在上吊的槐樹下邊,如何處置,等候陛下降旨。”

“引我們先去看看吧。”

崇禎和王承恩的屍體都放在煤山腳下的荒草地上,相距不到一丈遠。李自成看看崇禎臉孔還很年輕,白淨麵皮(當然死後已經灰白了),略有清秀的短胡須,長發散亂,帽子已經失落,雙目半閉,舌頭略有吐露,脖頸下有一條被絲絛勒成的紫痕,一隻靴子已經失去……李自成的心中一動,不忍多看。此刻他看著崇禎的屍體,並沒有感到勝利的喜悅和興奮,而是產生了很複雜的思想和感情,竟然使他在心中歎息一聲。

在他和大臣們後邊跟來的幾個太監,此時都轉到崇禎屍首的腳頭,由一個顯然地位較高的中年太監領頭,向崇禎跪下,叩了三個頭,而那領頭的太監還禁不住小聲嗚咽,熱淚奔流。李自成向太監們問道:

“你們裏邊有沒有乾清宮的太監?”

那個領頭的太監忍住嗚咽,叩頭說:“回聖上,奴婢是亡國的待罪內臣,原是乾清宮的管事太監,名叫吳祥。”

李自成將吳祥上下打量一眼,命他將崇禎的屍體停放在壽皇殿中,找棺材裝殮,又說:

“你的主子倘若願意將天下讓孤,不要自盡,孤定會對他以禮相待,優養終身。可惜他不知道孤的本心,死守著‘國君死社稷’的古訓,先逼皇後自盡,他自己也上吊了。你是乾清宮的管事太監,孤看你不忘舊主,還是有良心的。你要在宮中找一好的棺材,將你的舊主小心裝殮,停放在壽皇殿中,好生守護,等候孤的聖旨。乾清宮中的宮女還有沒有?”

吳祥回答:“大部分都投水自盡了,也有逃出宮去的,如今還剩下十來個宮人仍住在乾清宮中,等候發落。”

“等你們將崇禎的屍首抬到壽皇殿以後,命乾清宮的宮女們來給崇禎梳頭,更換衣服靴帽。”

“領旨!”吳祥叩了一個頭,又問道:“請問聖上,崇禎皇爺臨朝十七年,一旦身殉社稷,深蒙陛下聖德,準予禮葬,此實亙古以來未有之仁。不知裝殮之時,是否可用皇帝的袍服冠冕?”

關於此事,李自成剛才本已采納了牛、宋等人的意見,但此刻他的心思很亂,竟然忘了在武英殿商議的話,一時拿不定主意,回頭向牛、宋等望了一眼。

牛金星趕快說道:“以臣愚見,崇禎既是亡國之君,自然不能用皇帝冠冕龍袍入殮。況且臨時找來的棺材,亦非梓宮,更不可用皇帝衣冠入殮。陛下對勝朝亡國之君施以堯舜之仁,不加戮屍之刑,史冊上實不多見。用宮便服或常朝服入殮,準許太子、二王與勝朝舊臣‘哭臨’,於禮足矣。”

李自成再一次同意了牛金星的意見,吩咐吳祥照辦,並說皇後的裝殮也照此辦理。李自成吩咐畢正要離開,跪在草地上的吳祥忽然說道:

“陛下,奴婢舊主崇禎皇爺臨死前在衣襟上寫了幾句話,請陛下看看。”

李自成驚問:“寫了什麼話?”

吳祥說:“崇禎皇爺寫遺詔時,臣在乾清宮暖閣窗外站立,並未親眼看見。當時隻有管事宮人魏清慧站立在崇禎皇爺的身邊侍候,臣是聽魏宮人說的。皇上不妨看一看他的衣襟裏麵。”

“你趕快翻開他的衣襟,讓孤看一看他寫的什麼遺言!”

吳祥在荒草上膝行到崇禎的腿邊,翻開袍子前襟,果然有幾句話歪歪斜斜地寫在袍子裏兒上。李自成和隨侍身邊的大臣們都趕快低頭觀看。因崇禎當時心慌手顫,字體潦草,李自成不能夠完全認清,命吳祥趕快讀出。吳祥一邊讀,大家一邊看。念完以後,大家互相看看,在片刻間都沒做聲,但心中都想了許多問題。他們對“賊來,寧毀朕屍,勿傷百姓”一句話,不能不受到感動。隨後,李自成鬱鬱不樂地說道:

“自古至今,天下無不亡之國。亡國之君,曆代都有,但是並不一樣。崇禎雖然失了江山,但是這是氣數,是他遭逢的國運所致。古人說‘蓋棺論定’,據孤看來,崇禎實非一般的亡國之君!”

牛、宋和李岩都沒說話。他們因看了崇禎的衣襟遺言,都不免受了感動,而且也同意李自成的評論。不過,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所以都沒有發表意見。李自成望望草地上的另一具屍首,又看了吳祥一眼,問道:

“那個陪著崇禎上吊的太監是誰?你認得他麼?”

吳祥回答:“回聖上,他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大軍快到北京時欽命他提督京營和內臣守城,可是無兵無餉,一籌莫展,隻得陪著主子自縊。”

李自成說道:“他也是一個對主子有忠心的人。他的屍首應該如何埋葬?”

“回皇爺,王承恩有家人在京城居住,可以命其家人將屍體領回,自行裝殮殯葬。”

李自成說:“既然王承恩有家人在京城居住,這事兒你就辦了吧。”

“奴婢領旨!”

李自成帶著牛、宋等大臣,轉到煤山的北邊,遠遠地向壽皇殿和其他建築看了看,隨即又轉到煤山西北腳,沿著黃土磴道,登上煤山中峰。丞相牛金星,軍師宋獻策,副軍師製將軍李岩,毫侯權將軍李過,站立在他的左右。養子雙喜帶著十名護駕武士站立在煤山中峰兩側一丈之外。

十幾年來,李自成率領著老八隊的起義人馬,起初活動於陝西、河南、山西境內,後來進入湖廣,打回陝西,東征幽燕。他走過無數的高山大川,都不像此刻登上煤山的心情舒暢。其實煤山並不是山。它是明朝初年改建北京城的時候,將元大都的北麵城牆拆毀,利用一部分城牆土堆成了這座假山,不但不能同大山相比,也不能同大山餘脈的丘陵相比。論它的占地範圍和高度,都不值一提。按照當時計算,從山頂垂直到地麵是一十四丈。就這座小小的假山的中峰,在當時就是北京城內的最高處。李自成登上煤山的正中峰頂之後,向南縱目,從金碧輝煌的紫禁城到房屋鱗次櫛比的南城和外城,從午門、端門、承天門、大明門、正陽門直到永定門,盡入眼底。神聖不可侵犯的紫禁城,如今踏在他的腳下。遼、金、元、明四朝赫赫的皇都,如今踏在他的腳下。占領了北京就是滅亡了明朝,奪取了天下。十幾年百戰經營,如今才看見真正勝利了,大功告成了……李自成一站到煤山的中峰之巔,又是欣喜,又是驚歎,不自覺地發出一聲:

“啊!”

原來因為崇禎父子都沒下落,為他的大順江山留有很大隱患,使他駐進武英殿以後一直放心不下。如今太子和永、定二王找到了,崇禎的屍首找到了,擺在他麵前的隻有節節勝利,隻有擇吉登極,招降吳三桂,再招降南方的左良玉及江北四鎮,消滅張獻忠,統一全國,建立傳之久遠的大順鴻業,而且他很快就要開始按照盛唐的規模重建京城長安。此時雖然他也想到宋獻策和李岩所擔心的滿洲入犯,然而他認為他的大順朝並非風雨飄搖的明朝,東虜必不敢來。他懷著躊躇滿誌的心情向牛金星說道:

“啟東,如今崇禎已經有了下落,登極大典之事要加速籌備。北京雖好,終是行在,孤應當早回長安,一麵招撫江南,一麵經營關中,奠定我大順朝萬世基業。”

牛金星躬身回答:“今日初進北京,六政府尚未安頓就緒。臣已告訴了禮政府,依照軍師所擇吉日,皇上準備於四月初八日即位。從二十六日起,每逢三、六、九日百官上表勸進,陛下三讓而後俯允諸臣之請。禮政府從明日起即火速準備大典儀注,還有法駕、鹵簿等事,百官還要準備朝服,鴻臚寺也要做許多準備。這三四天內,明朝舊臣必然陸續投降,也要使在北京新降諸臣躬逢盛典,得沾陛下雨露之恩。”

“張若麒與唐通何時去山海關勸降?”

“臣將於明日叫來吳襄麵談,用他的口氣給吳三桂寫一家書,還要與張、唐二人商量如何前去,由戶政府籌措五萬兩銀子和一千匹綢緞帶去,作為陛下犒軍之物。最快,也得三天後才能動身。”

李自成又說:“但願吳三桂能隨我大順使臣於四月初八之前來北京。”

牛金星說:“倘若吳三桂因為有五十萬遷入關內百姓需要安置,不能如期來參與盛典,應該有賀表送來。隻要吳三桂有賀表來到,即是他順應大勢,在陛下駕前稱臣,不惟不再擔心他會勾結滿洲韃子為患,而且也可為南方諸鎮表率。”

李自成微笑點頭,望一望宋獻策和李岩,用眼色向他們征詢意見。他們二人對滿洲的問題看得比較嚴重,目前對吳三桂的問題也看得比較複雜。因皇上正在躊躇滿誌,牛金星的話已經使皇上含笑點頭,他們也隻好恭敬點頭,不敢說出他們的不同看法。李自成以為軍師和李岩同牛金星的看法相同,便不再多問,轉身打算下山。恰在這時,雙喜從樹隙中看見吳汝義走進萬歲山門,立刻向他躬身稟報:

“啟奏父皇,吳子宜將軍進萬歲山門了。”

李自成向身邊的大臣們說:“我們快回宮吧。真是怪事,原聽說長平公主已經由太監背出宮了,剛才又聽說公主並未出宮,在宮中投井未死,被人救出。孤命吳汝義親自去壽寧宮處理此事,他現在來了。我們下山吧。兩個公主……真是怪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