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聞警告暫回紅蓮寺 報深仇巧刺馬心儀(3 / 3)

當時張文祥束手就擒之後,有職責的官員,便提出他來審訊。他爽爽直直的說道:"你們毋須審問我為什麼殺馬心儀。殺人抵命,馬心儀是我殺的,快將我殺了抵命便了。"這些問官,遇了這樣重大的案件,豈敢就這們糊裏糊塗的定案,不問出一個所以然來。隻是無論如何詰問,張文祥隻咬定牙根,一字也不肯吐出報仇的原由。當時南京的官府和人民,雖都能猜度這案子裏麵,必含有奸情,然因無從知道張文祥的來曆,猜不透這奸情從何而起。馬心儀是曾國藩提拔的人,一旦出了這變故,他恐怕辦理不得法,連累自己,就奏請派他審理。這種駭人聽聞的事,那時清廷也要辦個水落石出,便準專欽命曾國藩專辦這案。旁的官員審問張文祥的時候,張文祥不過不肯供出報仇一事由來。曾國藩來審問他,倒惹發了他的性子,橫眉怒目的指著曾國藩大罵道:"你配來審問我嗎?象馬心儀這般人麵獸心的東西,你瞎了眼,一力將他提拔,倒今日你還有臉來問我麼?我沒有話對你說。我殺了人自願償命,還有什麼話說?"曾國藩究竟是一個學養兼到的大人物,被張文祥這們指手畫腳的大罵,並不生氣,反象很愛惜張文祥的,含笑點頭,說道:"看你這般氣概,倒是一個好漢。你做事,既是光明磊落,何不照實說出來,使大家知道?何苦擔著一個凶手的聲名,死得不明不白呢?"張文祥聽了,冷笑一聲說道:"你休想用這些甜言蜜語來騙我的供。我隻知道你不配問我的話,我就有千言萬語,寧死也決不對你說一個字。"曾國藩見他這們說,隻得問道:"我不配問你的活,誰配問你的話呢?你的千言萬語,必對誰才說呢?"張文祥道:"要問我的供,除了當今天子,就隻有刑部尚書鄭青天才配。此外隨便什麼人來,我隻拚著一死,沒有第二句話說。"曾國藩心想:刑部尚書鄭青天,就是長沙的鄭敦謹,果然是一個清廉正直的人。這廝既說非鄭敦謹來不肯吐實,隻好奏明聖上,求派鄭敦謹來審。不知清廷準與否?張文祥又如何的吐供?且待下回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