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走為上計(1 / 1)

有些時候,進固然可喜,但退也同樣重要,盲目的隻進不退無異於自殺。當然,盲目的隻退不進也隻能是懦夫的表現,注定終生沒有出息。

退和進是有機地融洽在一起的,根據形勢變化,當進則進,當退則退,理應做出明智的抉擇。

戴維·布朗,是一個美國最成功的電影製片人,他曾先後三次被三家公司解雇過。他覺得自己不適應在商業銷售的公司工作,就到好萊塢去碰運氣。結果若幹年後,一舉發跡成為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的第二號人物,後來由於他力薦拍攝《埃及豔後》這一耗資巨大的影片造成了公司的財務危機,他被解雇了。

在紐約,他應聘出任美國圖書館副主任,但是,他跟上級派來的同僚格格不入,結果又被解雇了。回到加利福尼亞後,他又在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複出,在高層幹了6年。然而,董事會並不欣賞他所舉薦的片子,他又一次被解雇了。布朗開始對自己的困境進行反思:敢想敢說,勇於冒險,鋒芒畢露,不憚逞能——他的作為與其說是雇員,倒不如說更像老板,他恨透了礙手礙腳的管理委員會和公司智囊團。

找到了失敗的原因以後,布朗告別了打工生涯,開始獨自創業經營。他連續拍攝了《裁決》、《繭》等一係列優秀影片,獲得了巨大的名氣與收益。

當麵對對方的堅固防禦屢攻不克時,當對方過於強大而我方無法取勝時,最明智的選擇隻能是機智地選擇退卻。如果硬拚,勢必全軍覆沒;如果投降,也意味著徹底的失敗;即便能勉強求和,也隻不過是在對方的控製下獲得一個苟延殘喘的時機。

軍事家講究以退為進,市場人士圖謀另找出路、在別的領域尋求發展良機,都是“走為上”的最好表現。

日本著名企業家鬆下幸之助說:“武功高強的人,往回抽槍的動作比出槍時還要快。與此同時,無論搞經營,還是做其他事情,真正能做到不失時機地退卻者,才堪稱精於此道。”

值得引起大家注意的是,“走為上”中的“走”,並非消極的“敗走”,而是有易地而戰、從頭再來的意思。幾十年前拍得電影《南征北戰》,不知給多少人留下了以退為進的深刻印象。

易地而戰,是建立在對外部環境和對自己實力的一種理智判斷的基礎上。人生苦短,韶華難留。選準目標,就要鍥而不舍,以求“金石可鏤”。但若目標不合適,或主客觀條件不允許,與其蹉跎歲月,師老無功,就不如學會放棄,“見異思遷”。如此,才有可能柳暗花明,再展宏圖。班超投筆從戎,魯迅棄醫學文,都是“改換門庭”後而大放異彩的楷模。可見,如果能審時度勢,揚長避短,把握時機,放棄既是一種理性的表現,也不失為一種豁達之舉。

從頭再來,是一種不甘屈服的韌性,是一種善待失敗的人生境界;從頭再來,源於對現實和你自有的清醒認識,是對自己實力的一種肯定,是一種挑戰困難、挑戰自我的明智舉動;從頭再來,你肯定要忍受失敗的苦楚,吸取失敗的教訓;從頭再來,總還要堅守自己心中的信念,相信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從頭再來,是一種希望,是遭遇不測後忠實於生命的最好見證。

隻要出現了這樣一個結局,不管這結局是勝還是敗,是幸運還是厄運,客觀上都是一個嶄新的從頭再來。隻要厄運打不垮自己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一定能驅散絕望之雲。

從頭再來,說起來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做起來卻並不容易。可是,一旦擁有的一切都化為烏有,除了從頭再來又有什麼辦法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