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局要平(1 / 1)

春秋時期,齊國有田開疆、古冶子、公孫捷三勇士,很得國王齊景公寵愛。三人結義為兌弟,自詡“齊國三傑”。他們挾功恃寵,橫行霸道,目中無人,甚至在齊王麵前也“你我”相稱。亂臣陳無宇、梁邱據等乘機收買他們,陰謀奪取政權。

相國晏嬰眼見這種惡勢力逐漸擴大,危害國政,暗暗擔憂。他明白奸黨的主力在於武力,三勇士就是王牌,因此屢次想把三人除掉,但他們正得勢,如果直接行動齊王肯定不依從,反而弄巧成拙。

有一天,鄰國的魯昭公帶了司禮的臣子叔孫來訪問,謁見齊景公。景公立即設宴款待,也叫相國晏嬰司禮;文武官員全體列席,以壯威儀;三勇士也奉陪左右,威武十足,擺出不可一世的驕態。

酒過三巡,晏嬰上前奏請,說:“眼下禦園裏的金桃熟了,難得有此盛會,可否摘來宴客?”

景公即派掌園官去摘取,晏嬰卻說:“金桃是難得的仙果,必須我親自去摘,這才顯得莊重。”

金桃摘回,裝在盤子裏,每個有碗口般大,香濃紅豔,清香可人。景公問:“隻有這麼幾個嗎?”

晏嬰答:“樹上還有三四個未成熟,隻可摘六個!”

兩位大王各拿一個吃,佳美可口,互相讚賞。景公乘興對叔孫說:“這仙桃是難得之物,叔孫大夫賢名遠播,有功於邦交,賞你一個吧!”

叔孫跪下答:“我哪裏及得上貴國晏相國呢,仙桃應該賜給他才對!”景公便說:“既然你們相讓,就各賞一個!”

盤裏隻剩下兩個金桃,晏嬰複請示景公,傳諭兩旁文武官員,讓各人自報功績,功高者得食此桃。

勇士公孫捷挺身而出,說:“從前我跟主公在桐山打獵,親手打死一隻吊睛白額虎,解了主公的圍,這功勞大不大呢?”

晏嬰說:“擎天保駕之功,應該受賜!”

公孫捷很快把金桃咽下肚裏去,傲眼左右橫掃。古冶子不服,站起來說:“打虎有什麼了不起,我在黃河的驚濤駭浪中,浮沉九裏,怒斬驕龜之頭,救了主上性命,你看這功勞怎樣?”

景公說:“真是難能,若非將軍,一船人都要溺死!''''''''說著便把金桃和酒賜給他。可是,另一位勇士田開疆卻說:“本人曾奉命去攻打徐國,俘虜五百多人,逼徐國納款投降,威震鄰邦,使他們上表朝貢,為國家奠定盟主地位。這算不算功勞?該不該受賜?”

晏嬰立刻回奏景公說:“田將軍的功勞,確比公孫捷和古冶子兩位將軍大十倍,但可惜金桃已賜完了,可否先賜一杯酒,待金桃熟時再補?”

景公安慰田開疆說:“田將軍!你的功勞最大,可惜你說得太遲。”

田開疆再也聽不下去,按劍大嚷:“斬龜打虎,有什麼了不起?我為國家跋涉千裏,血戰功成.反受冷落,在兩國君臣前受辱,為人恥笑,還有什麼顏麵立於朝廷之上?”說完便拔劍自刎而死。

公孫捷大吃一驚,亦拔劍而出,說:“我們功小而得到賞賜,田將軍功大反而吃不著金桃,於情於理絕對說不過去!”手起劍落,也自刎了。古冶子跳出來,激動得幾乎發狂地說:“我們三人是結拜兄弟,誓同生死,今兩人已亡,我又豈可獨生?”

話剛說完,人頭已經落地,景公想製止也來不及了。齊國三位武夫,無論打虎斬龜,還是攻城略地,確實稱得上勇敢,但是隻有匹夫之勇。兩個桃子便殺了三個武士。因為他們不能忍耐自己的驕悍之勇,才會被晏嬰利用。

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晏嬰可謂是一個造勢做局的高手。他的高明在於利用兩個桃子三人無法分的客觀事實,不顯山不露水地將三個武士巧妙地置於一個互相競爭的局勢之中,無論這三個武士如何解決這起“金桃事件”,晏嬰始終都處於一個很安全、很隱蔽的位置。晏嬰僅僅做了這個局,自己就可以作壁上觀了。這個局對於晏嬰來說,最壞的結果無非是三個武士中有一人甘願放棄而換來三人的和平,可以接受的結果是三個武士因分桃而彼此怨恨、心生芥蒂。而“二桃殺三士”的結果,對於晏嬰來說肯定是最佳的結果了。

從這個人盡皆知的曆史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勢”的強大力量。本來是義結金蘭的兄弟,隻是因為處於一個特殊的局勢之下,居然就會做出如此匪夷所思的事情來。所以,在非常之時,做一些巧妙之局,也不失為一種克敵製勝的高招。

但對於做局,最忌諱的就是把局做得生硬、突兀。因為人人皆有防備之心,一旦感覺出異常就會凡事三思。這好比獵人挖了陷阱,要盡量從表麵上看不出絲毫破綻,稀鬆平常卻殺機暗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