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落而知秋(2 / 2)

明朝洪武元年,浙江嘉定安亭有一個叫萬二的人,他在安亭一帶堪稱首富。一次,有人從京城辦事歸來,萬二問他在京城的見聞。這人說:“皇上最近作了一首詩,詩是這樣的:‘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蓋被。’”萬二一聽,歎口氣說:“唉,跡象已經有了!”他馬上將家產托付給仆人掌管,自己買了一艘船,載著妻兒和家中細軟,向江湖泛遊而去。

兩年不到,江南大族富戶都被朝廷以各種名目沒收了財產,門庭破落,隻有萬二幸免。

4.究之情理

所謂究之情理,就是考察事物和行為是否合乎規律。人世間事物的存在和運行都是有規律的,當你發現一個事件或行為是不合乎規律的、是反常的,其中肯定另有原因,如果找到了這個原因,便發現了事物的本來麵目。

春秋時期,齊國攻打宋國,宋王派臧孫子求救於楚國。楚王很高興,答應得也很爽快。然而,臧孫子卻滿懷憂慮地回去了。他的車夫問:“你求救成功了,怎麼還麵帶憂色?”臧孫子說:“宋是小國,齊是大國,為救一個小國而得罪一個大國,這是人們所不願意的。然而,楚國卻很高興地答應了,這不合情理。他們不過想以此堅定我們的信心,讓我們拚死抵抗齊國而已,以此削弱齊國,這樣就對楚國有好處了。”

果然,臧孫子回國後,齊國接連攻占了宋國的5座城池,而楚國允諾的援軍連個影子都沒有見到。

5.由近察遠

事物的運行和發展,其實都有其一定的秩序和規律性,無緣無故、雜亂無章的事物應該說是不存在的。如果我們善於發現、收集並分析整理事物的現象,就能見人所未見,知人所未知,對事物的發展趨勢和結局就會有一個清晰的把握,即高瞻遠矚、預知未來。

戰國時期齊國握有實權的田常,通過武裝政變,擁立了順從自己意願的君主,他自己做了相國。在事變之前,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一天,齊國的重臣隰斯彌到田常家拜訪,田常和他一起登上高台,向四周眺望。東、西、北三麵什麼障礙物也沒有,視野十分開闊,隻有南麵,因為隰斯彌家前的大樹擋著而望不遠,田常對此什麼也沒說。

隰斯彌回到家後,馬上叫家奴們把大樹砍掉。但還沒砍幾下,隰斯彌又突然改變了主意,急令停止砍樹。家奴們都驚訝地問他原因。他答道:“古人說:‘知道深淵處藏著烏龜是十分危險的。’你們還記得這句話嗎?我感覺到現在田常好像在謀劃什麼大事,如果我們砍了大樹,他就會認為我是個很細心的人,可能察覺到他心中的計劃,這是很危險的。不伐樹,不會被怪罪,但若是知道了別人心底的秘密,其罪過可就大了!所以我才讓你們住手的。”

這是由近察遠的典型例證,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偉人和凡人、眼光長遠與短視的人,差別隻在咫尺之間。即便是在那些很微小的地方,有的人發現了重要的甚至是石破天驚的事件,有的人卻視而不見。因此,我們活在世上,絕不可忽略小事,往往就在對眼前的一件小事上,就在對一個人舉手投足的認識上,一失足成千古恨!對此,不可不慎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