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七下 外戚傳第六十七下(3 / 3)

元帝駕崩後,傅昭儀跟隨兒子來到封國,號稱定陶太後。又過了十年,定陶恭王劉康去世,兒子劉欣繼承王位。兒子的母親是丁姬。傅太後親自撫養孫子,照看著劉欣一點點長大成人,成帝沒有兒子繼嗣。當時中山孝王劉興還在。成帝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中山孝王劉興和定陶王劉欣一起來到長安,朝見皇帝。傅太後送了許多珍寶,賄賂趙昭儀和成帝的舅舅驃騎將軍王根,私底下為定陶王劉欣謀求皇位的繼承權。大家都看出皇上沒有兒子,而皇位又需要繼承人,他們也在為自己做長遠打算,於是在成帝麵前極力稱讚定陶王劉欣。成帝也很看重定陶王,第二年,成帝立定陶王劉欣為太子(詳情記載在《哀帝紀》中)。一個月後,成帝又立了楚孝王的孫子劉景為定陶王,過繼給定陶恭王劉康,奉祀宗廟。太子計議,要上表向皇帝謝恩,少傅閻崇認為:“春秋》中記載,不因為父命,而不顧及祖父的恩義,既然做了他人的後嗣,就不能再顧及私親,因此不能表示感謝。”太傅趙玄認為應該謝恩,太子劉欣聽從了後者的意見。成帝此後有詔書,問太子為什麼要謝恩,尚書彈劾趙玄,趙玄因此而被貶為少府,成帝讓光祿勳師丹做了太子劉欣的太傅。成帝下詔傅太後和太子的母親丁姬,住在定陶國設在長安的官邸,成帝下詔詢問有關部門,皇太子是否可以與傅太後、母親丁姬見麵,有關官員經過討論,認為不可以相見。過了不久,成帝的母親王太後詔令傅太後、丁姬,每十日,可以到太子宮中看望太子一次,成帝說:“太子已經繼承了皇位大統,應當侍奉當今皇上,不應該再顧及私親。”王太後說:“太子的年齡還小,又是傅太後從小帶大的,現在她們到太子家,是以乳母的恩情見麵,與禮儀沒有衝突。”於是成帝詔令傅太後可以到太子家來看望太子。丁姬因為從小沒有撫育過太子,因此不能去見兒子。

成帝駕崩,哀帝劉欣即位。王太後詔令傅太後、丁姬,可以每十日到未央宮來看望哀帝。高昌侯董宏迎合太後的旨意,上書說,應該立丁姬為帝太後。師丹上書反對,說:“董宏心懷邪念,誤導聖朝,犯不道罪。”哀帝剛剛即位,表示謙虛,按照師丹的建議,沒有采納立母親為太後的建議。再後來哀帝稟請王太後下詔,尊父親定陶恭王為恭皇。而後哀帝下詔說:“春秋》中講‘母以子貴’,尊傅太後為恭皇太後,丁姬為恭皇後,為她們安排左右詹事,享受湯沐邑,按照長信宮、後宮的標準。追尊恭皇太後的父親為崇祖侯,恭皇後的父親為褒德侯。”又過了一年多,哀帝再次下詔,說:“漢家製度,推崇尊重親人,彰顯聖德,定陶恭皇稱號,不應該再稱為定陶。尊恭皇太後為帝太太後,丁皇後為帝太後。”後來又更改帝太太後的稱號為皇太太後,住的宮殿改稱為永信宮,帝太後住的宮殿改稱為中安宮,成帝的母親太皇太後住的宮殿仍然稱為長信宮,孝成趙皇後名稱為皇太後,四個太後,都安排有少府、太仆,他們的官職,均是中二千石官員。為恭皇在京師修建寢廟,按照宣帝父親悼皇考的標準,在宗廟前殿安排昭穆次序。

傅太後的父親有同父異母兄弟四人,他們是子孟、仲叔、子元、幼君。子孟的兒子傅喜在朝中擔任大司馬,受封為高武侯。仲叔的兒子傅晏擔任大司馬,受封為孔鄉侯。幼君的兒子傅商受封為汝昌侯,過繼給太後的父親崇祖侯,更改崇祖的封號為汝昌哀侯。太後的同母異父弟弟鄭惲,此前已經去世,哀帝封鄭惲的兒子鄭業為陽信侯,追封鄭惲為陽信節侯。鄭氏家族、傅氏家族受封為列侯的共有六人,在朝中擔任大司馬的有二人,擔任九卿二千石官員的有六人,擔任宮中侍從諸曹的有十幾人。

傅太後已經尊貴,此後變得越發驕橫,在談到成帝母親時,就說那個老太婆。傅太後當年與中山孝王的母親馮太後共同侍奉孝元帝,因為多年前的怨恨,竟然誣陷馮太後犯了詛咒皇上(哀帝)的罪行,迫令馮太後自殺。傅太後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駕崩,與元帝合葬在渭陵,號稱孝元傅皇後。

定陶丁姬,是哀帝的母親,是漢朝《易經》學派的祖師丁寬將軍的玄孫。丁姬的家族原來住在山陽國瑕丘縣,父親曾經是廬江郡太守。定陶恭王最早是山陽王,丁氏將女兒送入王宮,被納為山陽王的姬妾。山陽王的王後姓張,王後的母親是鄭禮,是傅太後的同母異父妹妹。傅太後以親戚原因,想讓王後為山陽王生下一個兒子,可是始終不能如願。隻有丁姬在成帝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生下哀帝。丁姬當了帝太後之後,丁太後有兩個哥哥丁忠、丁明。丁明以哀帝的舅舅受封為陽安侯。丁忠去世得早,哀帝封丁忠的兒子丁滿為平周侯。丁太後有兩個叔父丁憲、丁望。丁望被拜為左將軍,丁憲被拜為太仆。丁明擔任大司馬驃騎將軍,在朝中輔政。丁氏家族受封為列侯的有二人,擔任大司馬的有一人,擔任將軍、九卿、二千石官員的有六人,擔任宮中侍從諸曹的有十幾人。丁氏家族、傅氏家族在一二年間突然興盛。可是哀帝並沒有讓外戚掌握太多的權利,他們的權勢不如王氏在成帝朝那樣飛揚跋扈。

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丁太後駕崩。哀帝說:“詩經》中講:‘生則異室,死則同穴。’春秋時魯國季武子修建寢墓,他的妻子杜氏的墳墓在西階下,請求合葬,得到魯國國君同意。合葬的禮儀,從周代興起。孝子事死如事生,帝太後應該在恭皇的陵園起陵。”於是派大司馬驃騎將軍丁明將丁太後送回定陶國安葬,一時間崤山以東郡國震動。

哀帝駕崩,王莽在朝中執掌朝政,暗示有關官員彈劾丁氏、傅氏家族的罪惡。王莽奏請太皇太後下詔,將丁氏、傅氏家族在朝中的官職、封爵全部免去,丁氏家族被貶回原籍。王莽還奏請太皇太後,貶傅太後的稱號為定陶恭王母,貶丁太後的稱號為丁姬。

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又說:“恭王母、丁姬此前不遵守臣妾之道,恭王母葬在渭陵,墓塚和元帝的山陵一樣高,身上佩帶有帝太後,皇太太後的璽綬一起下葬,不符合禮製。按照禮製,應該改葬,發掘恭王母和丁姬的墓塚,將其璽綬取走銷毀,將恭王母和丁姬改葬在定陶國,葬在恭王墓塚的旁邊位置,丁姬的墓塚恢複原樣。”王太後認為這些都是已經過去的事情,不要再去擾動死人的墓塚。王莽堅持要這樣做,太後隻好下詔:“原來的棺外加上槨,另外安葬,以太牢禮祭祀。”一位叫護的謁者,帶領眾人發掘傅太後的墓塚,墓塚塌方,當場壓死幾百人。打開丁姬的墓壙後,從墓壙中冒出火焰,達四五丈高,挖掘的吏卒用水澆滅,才能夠進入墓壙,大火燒毀了棺槨中所有的陪葬品。

王莽又奏請王太後:“此前恭王母在長安時僭越製度,住在桂宮,以至於皇天震怒,雷電燒毀正殿;丁姬去世之後,葬禮又逾越禮製,於是天火把她的墓壙焚燒。由此可見這是上天的報應,應當將她們改稱為媵妾。臣此前奏請將丁姬的墓塚複原,看來這樣做不對。恭王母和丁姬的棺槨都是梓宮,珠玉衣服也不是藩國的媵妾能夠穿的,臣奏請將其棺槨改為普通木棺,脫去身上穿的珠玉衣服,將丁姬貶為媵妾的身份改葬。”奏請得到批準。於是打開傅太後的棺槨,棺材裏的屍臭傳到數裏以外。朝中的公卿,在位的官員,都阿諛逢迎王莽的旨意,捐錢捐物,派出子弟和門生,還有域外的蠻夷,達十幾萬人,操著各式工具,幫助挖掘恭王母、丁姬的墓塚,二十幾天時間,挖掘後又填平。王莽還命令用荊棘將兩處墓塚的周圍栽滿,以告誡世人。當時有幾千隻燕子在空中飛翔,銜著土塊投在丁姬的墓塚上。丁氏、傅氏家族遭到徹底地毀敗,孔鄉侯傅晏的家屬被流放至合浦,兩家的親屬全部被貶回到原籍。隻有高武侯傅喜得以保全,傅喜有自己的傳記。

孝哀傅皇後,是定陶太後的堂孫女。哀帝還是定陶王時,傅太後想要親上加親,讓定陶王娶了傅皇後。成帝征定陶王來到長安,立為太子,成為皇太子,傅氏成為太子妃。哀帝即位後,成帝的靈柩還放置在前殿,傅太後即奏請哀帝封傅妃的父親傅晏為孔鄉侯,與哀帝的舅舅陽安侯丁明同日受封。當時師丹諫言,認為:“天下已經是帝王所有,親戚還用發愁富貴嗎?何必這樣倉猝地封侯,看來日子難以長久!”傅晏受封為列侯一個月,哀帝立傅妃為皇後。傅氏在朝中最尊貴時,傅晏也最受尊重。哀帝駕崩,王莽奏請太皇太後,太皇太後下詔說:“定陶恭王太後和孔鄉侯傅晏齊心合謀,忘恩背義,圖謀不軌,與至尊享受同一尊號,死了,還要配享宗廟,放置在左邊位置,真地是悖逆無道。詔令孝哀傅皇後退位,住在桂宮。”一個月後,又與孝成趙皇後一起,被貶為庶人,住在哀帝的陵寢地義陵寢園中,傅皇後隨後自殺。

孝元馮昭儀,是平帝的祖母。元帝即位後第二年,馮昭儀被選入後宮。當時馮昭儀的父親馮奉世,在朝中擔任執金吾。馮昭儀開始時是長使,幾個月後升為美人,入宮五年後在就館生下一名男嬰,受封為婕妤。當時馮奉世在朝中擔任右將軍光祿勳,馮奉世的大兒子馮野王擔任左馮翊,父子兩人都是朝中的高官。輿論認為,他們是因為自己的才能,在朝中才擔任這樣重要的職務,並不因為是外戚身份、因為女兒是皇上的女寵才受到重用。馮婕妤受到元帝的寵幸,與傅昭儀一樣。

元帝建昭年間(公元前38-前34年),元帝在虎圈上觀看鬥獸,後宮嬪妃坐在旁邊觀看。有一隻熊躍出熊圈,攀著欄杆,要爬上殿來。左右的貴人傅昭儀等人,嚇得紛紛逃竄,隻有馮婕妤站起身來,立在前邊,擋住撲過來的熊,左右的武士將熊殺死。元帝問:“別人都嚇得驚慌失措,你怎麼敢站在前邊,擋住熊?”馮婕妤回答:“猛獸捕獲一個人,即會停下來,妾擔心熊撲到禦坐前,所以用身體擋住。”元帝聽了,嗟歎不已,此後更加敬重馮婕妤。傅昭儀等人則慚愧萬分。第二年夏天,元帝立馮婕妤的兒子為信都王,此後元帝尊馮婕妤為昭儀。元帝駕崩以後,馮昭儀成了信都王太後,與信都王劉興一起住在儲元宮。成帝河平年間(公元前28-前25年),太後跟隨信都王來到封國。再後來劉興改封至中山國,馮昭儀又成了中山孝王太後。

此後成帝征定陶王為太子,封中山王劉興的舅舅馮參為宜鄉侯。馮參,是馮太後的小弟弟。這一年,中山孝王劉興去世,留下一個男孩兒,繼位為中山王,即位當年還不到兩歲,有哮喘病,馮太後親自照看,多次到廟中為孩子祈禱。

哀帝即位之後,派中郎謁者張由,帶著醫生來到中山國為中山小王治療。張由一向有狂躁病,一旦發病,就會氣急敗壞地離去,回到長安。尚書為此行文,指責張由擅離職守,張由因此害怕,就借口誣陷中山王太後,說她詛咒哀帝和太後。太後就是傅昭儀,此前一直怨恨馮太後,於是哀帝派禦史大夫丁玄調查此案,將中山國的侍者、官吏以及馮氏兄弟,凡是住在中山國、有關聯的人全部收押,共逮捕一百餘人,分別關押在洛陽、魏郡、巨鹿縣的監獄裏。案情審查幾十天,仍然查無實據,又派出中謁者令史立和丞相府長史、大鴻臚丞,參與審理。史立來審案之前,得到傅太後旨意,也試圖從辦案中撈取好處,希冀得到封侯,遂嚴加審訊馮太後的妹妹馮習,還有守寡的弟媳君之,嚴刑逼供,受刑而死者達幾十人。巫師劉吾招供,有詛咒皇上和太後的事情。醫生徐遂成招供說馮習、君之曾經講過:“在武帝朝,醫生修氏用針灸治好了武帝的病,得到了兩千萬的賞賜,現在治好皇上的病,卻得不到封侯,不如加害皇上,讓中山王繼位,可以得到封賞。”史立等人於是向朝廷彈劾馮太後詛咒皇上,企圖謀反,犯下大逆罪。接下來審問馮太後,卻得不到任何供詞。史立說:“當年熊撲上來時,你表現的那麼勇敢,現在怎麼膽怯了!”馮太後回去後,對身邊人講:“這些事都是當年宮中發生的事情,而且發生在前朝,這些官吏怎麼會知道?明顯是想陷害我,致我於死地!”遂服藥自殺。

服毒後馮太後並沒有馬上死去,有關官員奏請將馮太後斬殺,哀帝不忍心,將馮太後貶為庶人,遷至雲陽宮居住。隨後馮太後去世,有關官員奏請:“太後死前還沒有被廢黜。”哀帝下詔,以諸侯王太後禮下葬。宜鄉侯馮參、君之、馮習的丈夫和兒子,都受到牽連,有的自殺,有的被處以死刑。馮參的女兒馮弁是中山孝王的王後,生有兩個女兒,有關官員奏請將她們貶為庶人,與馮氏家族一起,貶回原籍。張由因為首先告發有功,受賜關內侯爵。史立升任為中太仆。

哀帝駕崩(公元前1年)之後,大司徒孔光上奏:“張由此前誣告皇上的骨肉,史立誣陷馮太後,致人於死罪,使得國家結怨於天下,以撈取個人利益,為此而增加俸祿,升官發財,獲得封爵、食邑,幸蒙大赦令。奏請將他們貶為庶人,流放到合浦。”

中山衛姬,是平帝的母親。衛姬的父親是衛子豪,中山國盧奴縣人,衛子豪曾經官至衛尉。衛子豪的妹妹是宣帝的婕妤,生下楚孝王劉囂;長女又是元帝的婕妤,生下平陽公主。在成帝朝,中山孝王還沒有兒子,成帝認為衛氏吉樣,將衛子豪的小女兒許配予中山孝王劉興。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生下平帝劉衎。

平帝在兩歲時,中山孝王劉興去世,劉衎繼位為中山王。哀帝駕崩之後,沒有留下兒子,太皇太後和新都侯王莽迎立中山王,繼承皇位。王莽妄圖在朝中專權,把持朝政,鑒於丁氏、傅氏在前朝的教訓,讓平帝作為成帝後嗣,母親衛姬和外戚不準到京師來。重新立皇室宗親桃鄉侯的兒子劉成都為中山王,作為中山孝王劉興的後嗣,奉祀宗廟,派少傅左將軍甄豐賜予衛姬璽綬,拜為中山孝王後,以苦陘縣作為孝王後的湯沐邑,又賜予平帝的舅舅衛寶、衛寶的弟弟衛玄關內侯爵。賜平帝劉衎的三個妹妹封號,劉謁臣為修義君,劉哉皮為承禮君,劉鬲子為尊德君,每人享受食邑二千戶。王莽的嫡長子王宇反對王莽隔斷衛氏親屬和皇帝的聯係,擔心日後會遭受禍殃,私下裏與衛寶暗通書信,教衛太後上書謝恩,附帶控訴丁氏、傅氏在前朝的惡行,借此請求來京師,看望兒子平帝。王莽奏請太皇太後,太皇太後下詔書予有關部門,說:“中山孝王後深明大義,在來信中,逐條陳述此前定陶博太後,丁姬悖逆天理,僭越尊號,將定陶王遷於信都,在京師為定陶恭王立廟,按照天子的禮儀,違抗天命,褻瀆聖人的教誨,破壞製度,居位不合身份,封號不合尊稱。因此皇天震怒,用大火焚燒她們的宮殿,六年時間,難以遂願,災禍頻仍,竟然連累到孝哀皇帝蒙受餘災,失去上天的護佑,夭亡暴崩,又使得定陶恭王祭祀斷絕,靈魂無所歸依。朕希望中山孝王後深明經義,以聖法作為明鑒,畏懼古人禍敗的教訓,以及近事鑄成的災禍,順應天命,謹奉聖言,才能夠永保封國,獲得上天護佑,讓中山孝王永享祭祀,這是最大的福祉祥瑞。朕讚許這種做法。褒獎義舉,賞賜善行,這是聖王留下來的製度,將中山國故安縣七千戶,作為中山孝王後的湯沐邑,加賜中山孝王後和中山王黃金,每人一百斤,增加中山國太傅和國相以下官員的俸祿。”

衛後日夜哭泣,思念兒子平帝,卻隻是增加了湯沐邑。王宇又教她上書,請求來京師看望兒子平帝。事情被發覺,王莽殺了兒子王宇,同時將衛氏家族老小全部殺害。衛寶的女兒是中山王後,被免去王後位,流放至合浦。隻有中山孝王衛後一個人還留在世上,王莽篡國之後,也將她廢黜,貶為家人,又過去一年多,去世,葬在中山孝王陵墓旁。

孝平王皇後,是安漢公太傅大司馬王莽的女兒。平帝即位後,年齡隻有九歲,成帝的母親太皇太後在朝中秉持皇帝的權利,由王莽在朝中執掌朝政。王莽想按照當年霍光的例子,將女兒許配予平帝,太後認為還早了些。王莽狡詐,使用欺騙手段,將女兒送入宮中,借此提高自己在朝中的地位(詳情記載在《王莽傳》中)。太後不得已,隻好允許,派遣長樂宮少府夏侯潘、宗正劉宏、少府宗伯鳳、尚書令平晏送去聘禮。太師孔光、大司徒馬宮、大司空甄豐、左將軍孫建、執金吾尹賞、代理太常太中大夫劉歆和太仆、太史令以下四十九人,按照古代禮儀,賜予王莽皮冠素衣,同時舉行卜筮禮,用太牢祭祀祖廟,選擇良辰吉日。第二年春天,太皇太後派大司徒馬宮、大司空甄豐、左將軍孫建、右將軍甄邯、光祿大夫劉歆,奉上皇帝的車駕和儀仗,來到安漢公王莽的府邸,迎接皇後。馬宮、甄豐、劉歆授予皇後璽綬,登車前進稱警蹕,再選擇良辰吉時來到上林苑延壽門,而後進入未央宮的前殿。群臣就位行禮,大赦天下。加賜皇後的父親安漢公王莽封地,達到一百裏,賞賜迎接皇後以及行禮的相關官員,從三公以下到車馬、膳食,還有住在長樂宮、未央宮、安漢公府第供事的人員,全部增加俸祿,賞賜黃金、絲帛多少不等。王皇後被立為皇後三個月,以正式禮儀拜謁高廟。朝廷尊皇後的父親安漢公王莽為宰衡稱號,位置在諸侯王以上。朝廷賜安漢公夫人功顯君稱號,享有食邑。封安漢公的兒子王安為褒新侯,王臨為賞都侯。

孝平王皇後被立為皇後僅有一年多,平帝駕崩(公元5年)。王莽立孝宣帝的玄孫劉嬰為孺子,王莽在朝中攝皇帝位,尊皇後為皇太後。三年後,王莽登基成為真皇帝,封劉嬰為定安公,改皇太後為定安公太後,太後當年隻有十八歲,為人賢淑而且有節操。自從王莽篡奪劉氏江山,定安公太後就常說自己有病,不參加朝會。王莽忌憚而又哀傷,就想把她改嫁,把她的封號改稱為黃皇室主,詔令立國將軍成新公孫建的兒子盛妝打扮,帶著醫生前來詢問診病。太後大怒,用鞭子抽打身邊的侍者。繼而發病,不肯起床,王莽也沒有再勉強她。等到漢軍殺了王莽,要火燒未央宮,太後說:“我還有何麵目再去見漢家的列祖列宗!”遂投身大火中,自殺身亡。

讚辭如下:《易經》在論述吉凶時,講了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天地間,鬼神世界,人間世界,其道理都是一樣的。受到恩寵的女子,遽然發跡,從卑微身份,突然上升至尊貴地位,由貧窮到富貴,不是以功勞、能力登上尊貴位置,這是道家一向所忌諱的,它也是禍福的淵源。從漢朝建國以來,到孝平帝結束,外戚借著後宮受寵的嬪妃發跡,最著名的有二十幾人,但是能夠保全地位,保全家族的,隻有文帝朝的薄太後、景帝朝的竇太後、武帝朝的王太後還有元帝朝的邛成太後四人。至於史良娣、王悼後、許恭哀後,都是在年輕時,即遭遇不幸。家族此後托庇舊恩,不敢再驕橫跋扈,肆虐朝堂,最終得以保全。其餘的家族,罪大者滅族,罪小者流放,嗚呼哀哉!以此作為鏡鑒,看來行事做人的道理,還是要謙遜謹慎,要認真地對待身份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