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五 西南夷兩粵朝鮮傳第六十五(2 / 3)

高祖平定天下後,考慮到連年戰爭,國內百姓疲憊不堪,因此沒有對趙佗用兵。漢朝建國初,漢紀元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高祖派陸賈立趙佗為南粵王,與趙佗剖符通使貿易,讓趙佗在南粵繼續統治百姓,不要危害漢朝南部邊境,南粵國與長沙國接壤。

在高後執政時期,有關部門奏請禁止向南粵國出售鐵器。趙佗說:“高皇帝立我為南粵王,雙方互通使節,交易貨物,而今高後聽信讒言,視蠻夷為異類,阻斷貨物貿易,這種做法一定是長沙王想出來的,長沙王想倚靠中國,滅亡南粵國,而後兼並南粵國土地,以此來立功。”於是趙佗在南粵國幹脆自立為武帝,發兵攻打長沙國邊界,襲擾幾個縣。高後派出將軍隆慮侯周灶反擊,天氣暑熱潮濕,漢軍有很多士卒患病,漢軍被阻隔在南嶺以外。一年後(公元前180年),高後駕崩,漢軍隻好撤軍,趙佗又以軍威財物,恩威並施,拉攏閩越國,拉攏西甌國,迫使他們與自己結為盟國。南粵國的勢力一時間東西達萬餘裏。趙佗出門即是黃屋左纛,行帝王禮,與漢天子一樣。

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文帝即位初,君臨天下,詔告諸侯四夷,文帝從代國來到長安,即皇帝位,將以恩德施惠於遠方。還為趙佗在真定縣的父、母親整修墳塋,安排祭掃民戶,每年按時祭祀。文帝召趙佗在國內的昆弟,賜予官職、賜予財物。文帝下詔丞相陳平,推薦可以出使南粵國的使者,陳平推薦了陸賈,陸賈在高祖朝曾經出使過南粵國。文帝召陸賈,拜為太中大夫,還派了一名謁者,作為副使,賜趙佗詔書,詔書中說:“皇帝真誠地問候南粵王,苦心勞意。朕,是高皇帝側室所生的兒子,在代國擔任藩王,路途遙遠,加上朕愚鈍閉塞,未曾與大王互通信息。高皇帝棄群臣,孝惠帝已經離世,高後主持朝政,不幸有病,病情加重,因此朝政悖亂,近乎酷虐。呂氏家族在此期間,禍亂朝政,但還不能掌控朝綱,篡奪漢廷,於是將他人的孩子作為孝惠帝的後嗣。托庇宗廟神靈護佑,朝中大臣齊心合力,將亂臣呂氏全部翦除。漢朝的諸侯王、列侯、官員堅持,朕不得不登上皇帝尊位,現在已經即位。此前聽說南粵王交予將軍隆慮侯周灶一封書信,請求尋找在中原的兄弟,請求撤回長沙國的兩位將軍。朕按照大王書信中的請求,撤回將軍博陽侯陳濞,大王的兄弟現在住在真定縣,已經派人前去慰問,而且維修了大王先人的墓塚。此前聽說大王發兵,侵略漢朝邊境,不斷地製造禍端。在當時,長沙國為此而困苦不堪,南郡更是如此,大王的國家,因此而獲取利益了嗎!在戰場上,士兵交戰,一定會有許多人傷亡,軍中將吏受到傷害,妻子兒女即會失去照顧,兒子失去父親,妻子失去丈夫,父母親失去兒子,殺死對方一人,自己損失十人,朕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再繼續下去。朕希望劃定犬牙交錯的雙方邊界,為此問了有關官吏,有關官吏說‘高帝在世時,已經劃定了長沙國領土。’朕不敢擅自改動。有關官吏說:‘得到大王的土地,漢朝不會因此而更加強大,獲得大王的財產,漢朝不會因此而更加富有,服嶺以南,由大王來治理。’那麼,大王現在的稱號也是帝。兩帝並立,沒有通使的車輛來往,傳遞信息,這樣做,大王是否要爭奪天下?爭而不讓,不是仁者所為。希望與大王捐棄前嫌,從今以後,仍然相互交通時節。特地派出漢朝使者陸賈前去曉諭大王,闡明朕的誠意,希望大王能夠接受朕的誠意,不要再製造邊患。向大王送上五十件上好綿衣,三十件中厚綿衣,二十件較薄的綿衣,這是送予大王的禮物。希望大王多欣賞音樂,排解憂愁,代向鄰國問候。”

陸賈來到南粵國後,南粵王趙佗惶恐不安,頓首謝罪,願意接受明詔,作為漢的藩臣,貢獻禮物,謹守職責。於是對南粵國中下令,趙佗說:“我聽說兩雄不並立,兩賢不同世。漢皇帝是當今賢天子。從今以後,南粵國去掉帝王用的黃屋左纛。”又給文帝回信,趙佗說:“蠻夷大長老,臣趙佗昧死再拜,上書皇帝陛下:老夫原來是粵地官吏,高皇帝賜予臣趙佗印璽,詔命臣為南粵王,作為漢的外藩,按照時間向朝廷貢獻,恪盡職守。孝惠皇帝即位,仍然沒有斷絕恩義,賜予老夫的東西更為豐厚。高後主持朝政後,接近小人,聽信佞臣,將南粵國蠻夷作為異類來看待,發布詔令,說:‘不要供給南粵蠻夷鐵器農具;與南粵國貿易馬牛羊,隻能交易雄的,不能交易雌的。’老夫地處偏僻,馬牛羊均已經衰老,老夫知道,祭祀不周到,是死罪,因此派內史藩、中尉高、禦史平三批使者向朝廷上書,表示認罪,服從朝廷,均沒有得到回音。又聽說老夫的父母墳墓已經遭到毀壞,兄弟宗族已經被朝廷官員殺害。南粵國的官吏們紛紛議論,他們說:‘現在對內不能得到漢朝承認,對外不能表明尊貴身份,彰顯自己。’因此老夫才將稱號更改為帝,將南粵國號更改為帝國,並不敢有害於天下。高皇後聽到後,大怒,削去了南粵國的屬籍,斷絕使者來往。老夫懷疑這是長沙王在背後譖毀臣,所以才敢發兵,騷擾長沙國的邊境。而且南方濕熱,蠻夷居住的地方,西邊有甌越國,那裏的越人半身裸體,還能南麵稱王;東邊有閩越國,那裏的民眾不過幾千人,也能稱王;西北有長沙國,他們的人民一半都是蠻夷人,也能稱王。老夫因為此才竊取帝號,聊以自娛。老夫親自平定百邑之地,東西南北廣闊,達數千裏之廣,帶甲的士兵,有百萬之多,還要向漢朝北麵稱臣,這是為什麼?因為老夫不敢背叛先人。老夫在南粵已經有四十九年,今天已經是抱孫子的年齡。還要夙興夜寐,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敢視華麗之色,耳不願聽鍾鼓之音,是因為還不能與漢朝搞好關係。而今陛下哀憐臣,恢複老夫原來的王位稱號,還像原來一樣雙方通使,老夫即使死了,骨頭即使朽爛,也不敢再稱帝啦!一定北麵稱臣,現在通過使者謹獻上白璧一雙,翠鳥一千,犀角十對,紫貝五百,桂蠧器皿一付,翡翠四十雙,孔雀公母二對。臣趙佗昧死再拜,聽命於皇帝陛下。”

陸賈出使南粵國返回後彙報,文帝聽了出使的結果,大喜。接下來到了景帝朝,南粵國繼續稱臣,派遣使者入長安朝請。但是在南粵國內,仍然暗自使用帝號;使者來到長安朝見天子時,才稱王,與各諸侯王一樣朝拜皇帝。

到了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趙佗的孫子趙胡為南粵王。登上王位三年後。閩越王郢發兵向南進攻南粵國邊境。南粵國派出使者,向朝廷上書,說:“兩粵均為漢的藩臣,不應該擅自興兵,相互攻伐。而今東越國擅自興兵,侵略臣的邊境,臣不敢舉兵反擊,等候天子明詔。”武帝認為,南粵國謹守朝廷詔命,能夠遵守約定,恪盡職守,於是武帝發兵征伐,派遣兩位將軍,率領漢軍討伐閩越國。漢軍還未抵達南嶺。閩越王的弟弟餘善已經殺了郢,率領閩越國投降,漢軍隨即撤回。

武帝派嚴助前往南粵國曉諭朝廷旨意,南粵王趙胡叩頭謝恩,趙胡說:“天子發大軍討伐閩越國,臣眛死難以報答皇上的恩德!”遂派出太子趙嬰齊入長安,在宮中宿衛。趙胡對嚴助說:“南粵國剛剛遭受戰亂,請使者先行一步。趙胡在近日整裝後,再入長安來朝見天子。”嚴助走後,南粵國大臣勸諫趙胡,他們說:“漢朝舉兵討伐閩越國,殺掉閩越王郢,也是以此來警告南粵國。先王生前囑咐過,事奉漢天子,不要失去做臣子的禮儀就行了,重要的是不能聽信漢朝使者的好言,輕易地入長安朝謁皇帝。一旦入長安朝覲皇帝,就難以返回,到那時離亡國也就不遠了。”趙胡聽了這些話,遂佯裝生病,最終沒有來到長安覲見皇帝,又過了十幾年,趙胡病得很厲害,請求朝廷讓太子趙嬰齊返回南粵國繼位。趙胡去世後,諡號為文王。

趙嬰齊繼承王位,隨後將先王鑄造的武帝、文帝印璽收藏起來。趙嬰齊在長安時,娶了邯鄲人摎(liáo)氏的一位女兒,生下兒子趙興。即位之後,上書請求立摎氏的女兒為王後,立趙興為太子。漢朝多次派出使者,委婉地勸說南粵王到長安來朝覲天子,趙嬰齊在王位上,正在享受著擅自專斷生殺的權利,害怕來到長安,覲見皇帝,留在長安,還要接受漢廷法律的約束,與內地諸侯王一樣,於是稱病,不願意到長安來朝覲天子。隻是派了兒子趙次公入長安,在宮中宿衛。趙嬰齊去世後,諡號為明王。

太子趙興繼承王位,趙興的母親即是王太後。太後在還沒有成為趙嬰齊的妻子前,即與霸陵(文帝的陵寢)縣人安國少季私通。趙嬰齊去世後,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派安國少季作為漢使,曉諭南粵王、王太後到長安來朝覲皇帝,讓辯土、諫議大夫終軍等人隨同前往南粵國,宣讀皇帝詔令,勇士魏臣等人作為輔助,衛尉路博德率領漢軍,駐紮在桂陽郡,等待漢朝使者。南粵王趙興年少,王太後又是中國人,安國少季來到南粵國後,繼續與王太後私通,南粵國人幾乎都知道這件醜事,因此不願意服從王太後。王太後擔心國內動亂,就想倚仗漢朝軍威,勸南粵王和比較受信任的大臣,內附漢朝。南粵王通過使者上書,奏請按照內地諸侯王的慣例,三年入長安朝覲皇帝一次,撤除漢朝與南粵國的邊關。武帝答應了請求,賜南粵國丞相呂嘉銀印,賜予南粵國內史、中尉、太傅印綬,其餘的人,由南粵國自己安排。撤消南粵國還在施行的黥刑、劓刑,統一施行漢朝法律。派去的使者,留在南粵國安撫。南粵王趙興、王太後整理好行裝,還有貴重禮物,準備到長安來覲見皇帝。

南粵國丞相呂嘉,此時已經很老,曾經在三位南粵王手下做過丞相,呂嘉的宗族當中,有七十餘人在王國身居要職,家族中的男子,娶的均為南粵王的女兒,女兒嫁的均為王室子弟或者宗室子弟,又與南粵國中的蒼梧秦王聯姻。在王國中地位非常尊貴,南粵國人對呂嘉也很尊敬,大多數是呂嘉的耳目,呂嘉在民眾中的威望,已經超越南粵王。南粵王上書後,丞相呂嘉多次勸阻南粵王,南粵王趙興不聽。呂嘉遂有叛亂的想法,多次稱病,不願意再麵見漢朝使者。使者此時也已注意到呂嘉的反常舉動,但是形勢還不允許漢朝使者動手。南粵王趙興、王太後也擔心呂嘉會先下手為強,就想借助朝廷來的使者,布置機會,殺掉呂嘉等人。於是擺下酒宴,宴請漢朝使者,大臣們環坐在席上陪侍飲酒。呂嘉的弟弟擔任將軍,安排軍隊在王宮外守衛。酒喝到一半,王太後對呂嘉說:“南粵國要內附朝廷,這是對國家有利的大事,丞相對此卻堅決反對,這是為什麼?”以此來挑動激怒漢朝使者。漢使此時卻猶豫不決,太後遂不敢再繼續追問下去。呂嘉看到酒宴中氣氛不對,隨即慌忙起身,要離開酒宴。太後大怒,用長矛向呂嘉投去,南粵王急忙製止太後。呂嘉遂脫身離去,在弟弟軍隊的保護下,回到家中,而後稱病,不肯再來麵見南粵王和使者。也在暗中準備,陰謀叛亂。南粵王趙興並沒有殺掉呂嘉的意思。呂嘉心中也清楚這一點,幾個月過去後,雙方相安無事,太後卻堅持要殺嘉呂等人,可是自己的力量又不夠。

武帝了解了南粵國的情況後,責備使者臨陣怯懦,當斷不斷。又認為南粵王、王太後已經歸附漢朝,隻有呂嘉叛逆,不足以再讓朝廷派出大軍,於是派了莊參帶二千人前往助陣。莊參說:“如果是前去示好,幾個人就夠了,如果是以武力鎮壓,二千人絕對不夠。”就推辭,不願意前往,武帝撤消了原來的計劃,沒有讓莊參帶兵前去。此時,郟縣人原濟北國相韓千秋,是一位勇士,挺身而出,韓千秋說:“以一個區區南粵國,又有南粵王作為內應,何須擔心呂嘉叛逆,臣願意率領三百勇士前往,一定斬殺呂嘉,以報效朝廷。”武帝派遣韓千秋與王太後的弟弟摎(liáo)樂,率領二千漢軍前往南粵國。剛剛進入粵境,呂嘉造反,對國人下令,呂嘉說:“南粵王年少。王太後是中國人,還與漢朝來的使者淫亂,他們一心想的就是內附漢朝,帶著先王留下來的財寶獻予天子,以謀取個人利益,帶去的隨從人員,進入長安後,即會被賣為奴婢。他們隻顧個人從中取利,卻不顧趙氏的江山社稷,為後世人考慮。”呂嘉派弟弟,率領軍隊殺了太後、南粵王趙興,並且將漢朝派往南粵國的使者全部殺害。呂嘉派人通知蒼悟秦王和南粵國屬下郡縣,立明王趙嬰齊的長子——術陽侯趙建德為南粵王,這是粵人妻子生下的兒子。韓千秋率領二千漢軍剛進入南粵國,連續攻下幾個小縣邑。再後來南粵國人打開道路,提供糧食,在離番禺還有四十裏的地方,粵軍圍殲漢軍,韓千秋率領的二千漢軍,全軍覆沒。然後呂嘉派人將漢朝使者帶來的符節密封,送到邊關要塞上,用謙卑的言辭謝罪,繼而呂嘉發兵把守住通向南粵國的關隘。武帝下詔,說:“韓千秋此次出兵南粵國,雖然無功遇難,也是漢軍之冠。封韓千秋的兒子韓延年為成安侯。摎樂的姐姐身為王太後,首先提出歸附漢朝,封摎樂的兒子摎廣德為龍亢侯。”而後武帝大赦天下,武帝說:“天子衰弱,諸侯國相互攻伐,《春秋》中以此來譏諷大臣不能為君王討伐逆賊。呂嘉、趙建德等人謀反,竟敢自立為南粵王,詔令越國人和長江、淮河以南的樓船水軍,共十萬漢軍出師,前往討伐南粵國。”

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天,衛尉路博德擔任伏波將軍,從桂陽郡出兵,沿湟水而下;主爵都尉楊仆擔任樓船將軍,從豫章郡出兵,經過橫浦關;原歸義侯二位越人將軍擔任戈船、下瀨將軍,從零陵郡出兵,漢軍一路沿著漓江下行,還有一路抵達蒼梧郡;另外一路由馳義侯赦免巴郡、蜀郡的罪人補充漢軍,再征發夜郎國的軍隊,沿著牂柯江,順流而下,各路大軍,在番禹會齊。

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天,樓船將軍楊仆率領的精銳漢軍,首先攻陷尋狹,打破石門,獲取南粵國人的航船,糧食,而後向前推進,屢次挫敗南粵國人的軍鋒,有數萬南粵國人組成的軍隊等待著伏波將軍。伏波將軍路博德率領由赦免罪人補充的漢軍,因為路途遙遠,延期抵達,與樓船將軍楊仆會合時,僅剩下一千餘人,遂二路並進。樓船將軍楊仆在前,抵達番禹,趙建德、呂嘉率領的叛軍據城堅守。樓船將軍楊仆選擇有利地形,在東南麵紮下營帳,伏波將軍路博德在西北麵紮下營盤。黃昏時分,樓船將軍首先挫敗南粵軍人,而後縱火焚城。南粵軍人早就風聞伏波將軍,天色昏暗,不知漢軍此次究竟來了多少人。伏波將軍路博德紮下營盤後,即開始以政策攻心,凡是臨陣歸降者,即賜予叛軍將領印綬,而後讓受降的南粵將領返回,繼續招降其他人。樓船將軍楊仆則傾力放火燒城,投降的南粵軍人紛紛湧入伏波將軍路博德的營盤中。第二天黎明時分,城中的投降者已經過半,彙聚在伏波將軍路博德的軍營中。呂嘉、趙建德乘著夜色,與數百名親信僚屬坐船逃到海上。伏波將軍路博德詢問投降的南粵軍人,知道了呂嘉等人的去向,隨即派人追趕。原校尉,司馬蘇弘擒獲趙建德,戰後受封為海常侯;南粵軍人郎官都稽擒獲呂嘉,戰後受封為臨蔡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