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九 馮奉世傳第四十九(2 / 3)

元帝繼位(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後,馮奉世擔任執金吾。上郡屬國投降漢朝的部分匈奴,大約有一萬餘人逃回匈奴。在此前,昭帝朝末年,黃河以西屬國,胡伊酋若王也曾經率領手下部眾幾千人叛逃,馮奉世持皇帝授予的符節,率領漢軍追趕。右將軍典屬國常惠去世後,馮奉世代替常惠擔任右將軍典屬國,加諸吏稱號。幾年後,擔任光祿勳。

元帝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秋天,隴西郡的彡(xiǎn)姐羌旁支造反,元帝下詔,召丞相韋玄成、禦史大夫鄭弘、大司馬車騎將軍王接、左將軍許嘉、右將軍馮奉世共同商議。在當時,莊稼連年歉收,京師的穀米每石賣到二百餘錢。邊郡的糧食更加昂貴,賣到四百錢。崤山以東的糧食賣到五百錢。全國很多地方發生饑饉,朝廷為此事而焦慮,又遭遇羌人叛亂。丞相韋玄成等人不知所措。馮奉世說:“羌虜在靠近漢朝邊郡叛亂,不及時加以剿滅,將無法控製遠方的蠻夷。臣願意率領漢軍,前往征伐。”元帝問需要多少軍隊,馮奉世回答:“臣聽說善用兵者,不二次用兵,不三次征糧,軍隊出征,不能長久地駐留在外,戰事不能久拖不決,而要速戰速決。以往用兵,對敵人分析得不夠,出師受到損失;以至於再三調運軍糧,曠日持久,耗費巨大,使得漢軍威望受損。此次造反的羌虜,不會超過三萬人,按照兵法,應該使用兩倍的兵力六萬人。可是羌人使用的武器隻是弓矛之類,武器並不犀利,四萬漢軍足夠,一個月解決問題。”丞相、禦史大夫、還有兩位將軍均認為百姓正在收獲莊稼,不應該調動太多的軍隊;一萬漢軍在邊郡駐紮防守,即足夠。馮奉世說:“不行。天下正在遭受饑饉,軍隊馬匹也正處於疲憊狀態,如果僅是在邊郡駐軍防守備戰,軍隊駐守的裝備很久沒有整修,夷狄早就有輕視邊郡守將的心態。羌人此次造反,如果僅使用一萬漢軍分兵駐守,羌虜看到漢軍的兵力少,一定不會懼怕,假若交戰,肯定會挫傷漢軍的銳氣,駐守也難以救援百姓。這樣一來,漢軍怯敵畏戰的形態將會暴露無遺,羌人乘此機會聯合各個部落,造反的羌人將會形成燎原之勢,到那時,臣擔心中國再派出去的軍隊就不再是這四萬人,也不是花錢就可以解決問題。用兵太少,戰事一定會曠日持久,這與一舉解決叛亂相比,其結果相差萬倍。”雙方爭執不下,互不相讓。元帝最後下詔,再增加二千漢軍。

在當時,元帝派馮奉世率領一萬二千騎兵,屯兵駐守在邊郡。典屬國任立、護軍都尉韓昌擔任偏將,抵達隴西郡,漢軍分為三處駐紮。典屬國任立為右軍,駐紮在白石縣;護軍都尉韓昌為前軍,駐紮在臨洮縣;馮奉世為中軍,駐紮在首陽縣西極山上。前軍韓昌抵達降同阪,先派出校尉率軍前出,與羌虜爭奪地利,又派出校尉在廣陽穀,救護百姓。羌虜人數很多,派出去的兩隻漢軍先後被打敗,兩位校尉被殺。馮奉世向朝廷上報戰況,對比雙方的人數,要求再增加漢軍三萬六千人,否則難以解決問題。元帝看了上書後,為馮奉世幹脆增加漢軍至六萬人,拜太常弋陽侯任千秋為奮武將軍,協助馮奉世。馮奉世上書,說:“增兵就行了,不需要再派將軍。”繼而申請運輸的費用。

元帝以璽書形式慰勞馮奉世,同時責備他,說:“皇帝問候右將軍,將軍率軍在外征戰,辛苦備至。羌虜侵犯我國邊境,殺害我邊郡官吏百姓,逆天背道,因此派出將軍率領士大夫,代天行使討伐。以將軍的本領,率領精銳漢軍討伐叛逆的羌虜,完全有百戰百勝的把握。而今將軍畏敵避戰,實在是讓中國丟臉。是此前久不習戰陣的結果?還是認為朝廷的恩賞不夠,答應給予的賞賜,心中還沒有底?朕感到奇怪。將軍的上書中說,羌虜盤踞在深山,山上有許多小路,不得不分兵把守要害,需要增加援軍,才能解決問題,部署已經確定,不需要再派大將,這些我都知道了。此前認為將軍兵少,不足以駐紮守衛,於是征調附近的騎兵,日夜兼程,配合將軍守衛。此次又征調三輔、河東郡、弘農郡的越騎、跡射、佽飛、彀者、羽林孤兒和呼速累、嗕種所屬的部隊,迅速趕往前線。用兵,自古以來就是凶器,一定會有成敗利鈍。擔心的,是謀劃不夠,料敵不明,所以朝廷此次再派奮武將軍協助將軍。在古時,人們常講,大將出征,戰場上應該有偏將輔佐,為的是耀武揚威,偏將可以為將軍參謀計劃,將軍又何必猜忌?將軍愛護將士,贏得軍心,料敵準確,擒敵果斷,這些是將軍需要做的。至於運輸所需費用,有關部門會做出安排,將軍不必掛慮。奮武將軍率領的漢軍抵達前線後,即刻合擊羌虜。”

到了十月份,漢軍抵達隴西郡。十一月份,齊頭並進。大破羌虜,斬殺首級數千級,其餘的羌人逃出塞外。戰事仍然在持續,朝廷又增派漢軍一萬人,任命定襄郡太守韓安國擔任建威將軍。諸路漢軍齊頭並進,徹底打垮了反叛的羌虜,諸路大軍隨後凱旋撤回。元帝說:“羌虜經過此次打擊,已經逃出塞外,撤回出征的漢軍,留下部分兵力在當地屯田,防守要害地區。”

元帝永光三年(公元前41年)二月,馮奉世班師凱旋,返回京師,改任為左將軍,仍然擔任光祿勳。再後來以功勞受賜爵位,元帝下詔,說:“羌虜狡黠,殘害官吏百姓,攻打隴西郡官衙,燒毀設置的驛亭,阻斷道路橋梁,背逆天道。左將軍光祿勳馮奉世此前率領漢軍前往征討,斬首捕獲羌虜八千餘級,捕獲馬牛羊數上萬隻。賜馮奉世關內侯爵,食邑五百戶,黃金六十斤。”此次出征的裨將、校尉有三十餘人,均受到賞賜。

元帝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馮奉世因病去世。馮奉世在元帝朝前期十年,是元帝朝最重要的將領之一,馮奉世的功勞僅次於趙充國。

奮武將軍任千秋,他的父親名字叫做任宮,任宮在昭帝朝以丞相征事身份捕殺造反的左將軍上官桀,得以受封為列侯,在宣帝朝擔任太常,去世以後,任千秋繼承爵位,再後來任千秋擔任太常。在成帝朝,樂昌侯王商代替馮奉世擔任左將軍,任千秋擔任右將軍,後來又繼任為左將軍。任千秋的兒子孫子繼承爵位,一直到王莽篡漢,爵位才斷絕。

馮奉世去世二年後,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公元前36年),西域都護甘延壽在西域誅殺匈奴郅支單於,受封為列侯。當朝丞相匡衡認為甘延壽矯製詔命,在西域滋事,依據的就是蕭望之此前的議論,認為不應該封賞甘延壽,朝中參加討論的官員均讚賞甘延壽的功勞,元帝根據大家的廷議,封甘延壽為侯爵。在當時,杜欽上書,又追述馮奉世此前的功勞,杜欽說:“在前朝,莎車王殺害漢朝派出的使者,聯絡西域小國背叛漢朝。左將軍馮奉世以衛候身份,根據當時的情況,調動西域各國軍隊誅殺莎車王,安定了西域小國,對穩定漢朝邊境做出極大貢獻。功成返回後,朝中廷議的大臣們卻有人認為,馮奉世出使西域,是奉皇帝詔命出使,《春秋》要義,認為使者在外,不能滋生事端,漢家製度規定,在外的使者不得擅自行動,因此沒有得到封侯。此次匈奴郅支單於殺害漢朝使者,逃亡至康居國,都護甘延壽征發西域軍隊,還有屯田的漢軍,共四萬餘人,斬殺郅支單於,並因此而受封為列侯。臣愚以為,對比前後兩件事情,郅支的罪惡輕於莎車王,莎車國的軍隊多過郅支單於,漢朝動用的軍隊,馮奉世少於甘延壽,最終的結果,馮奉世建立的功勳,使得邊境得以安寧,考慮到矯詔違命,甘延壽征發軍隊的後果,可能會更加嚴重。均為矯詔違命,在西域擅自采取行動,甘延壽得到了封侯,享受食邑,而馮奉世卻沒有得到封賞。臣聽說功勞相同,賞賜有差異,大臣們則會心存疑慮,罪惡相同,處罰有差異,百姓們則會產生困惑;疑慮使得大臣工作懈怠,困惑會使得百姓漠視法律;工作懈怠會影響到國家治理,漠視法律,百姓則會變得無所措手足。馮奉世為了國家,舍生忘死,二者的封賞卻有著如此大的差異,為國家建立功勳,為世人做出表率,還要受到壓製,不能得到表彰,這不是聖王鼓勵忠臣,消除朝臣疑慮的本意。奏請陛下將此事交予有關部門討論。”元帝認為這是先帝朝的事情,沒有再交予下麵討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