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 韓彭英盧吳傳第四(2 / 3)

韓信派人向漢王劉邦報告,韓信說:“齊國人狡黠多變,反覆無常,容易再次反叛,而且齊國南邊緊靠楚國,現在齊國沒有一位齊王,很難控製住局麵。而如今臣在齊國,權力很輕,不足以穩定齊國,請求漢王允許,讓臣在齊國暫時代理齊王。”在當時,楚軍正在滎陽圍困漢王,韓信的書信到了,劉邦打開書信一看,大怒,罵道:“我現在被困在滎陽,日夜盼望著他能前來救援,他卻在那裏做著代理齊王的好夢!”張良、陳平在旁邊踩住劉邦的腳,伏在耳邊說:“漢軍現在處境不利,你能阻止韓信在齊國稱王嗎?不如順水推舟,把這個好處送給他,讓他在齊國控製好局麵。否則,情況會有變化。”劉邦頓時省悟,遂假意罵道:“大丈夫平定敵國,就是真王,何須還要代理!”遂派張良到齊國封韓信為齊王,然後調走齊國的軍隊,前來支援抗擊楚軍的前線。

看到龍且帶去的楚軍全軍覆沒,項王頓時感覺情況不妙,於是派出盱眙人武涉前往齊國遊說韓信,說:“足下為何不在此時叛漢,與楚國聯合起來?楚王項羽與足下曾經有過交情。漢王此人不可相信,劉邦數次被項王圍困,數次僥幸逃脫,每次逃脫後都會違背協約,重新回過頭來進攻項王,這樣反複無信的小人,怎麼能被人相信。現在足下以為與漢王有著金石般的交情,最終還是會被漢王所擒獲,置於死地。足下之所以能夠在今天得意,是因為還有項王在。項王一旦不在,足下就該倒黴了。足下為什麼不能與楚國聯合起來,三分天下?到那時,大王可以在齊國名正言順地稱王。一旦錯過今天的機會,足下隻能跟隨漢王打敗楚國,一個聰明人,在關鍵時刻,為什麼要這樣執迷不悟!”韓信謝道:“臣也曾經侍奉過項王三年,項王給予臣的職務,不過是一位郎中,權力就是執戟守衛。臣為項王獻上的計策,項王從來沒有采用過;謀劃的方略,項王也從來沒有理會過。所以臣才背楚歸漢。漢王授予我大將軍印信,交予我數萬漢軍,脫下自身的衣服,穿在我身上,分出自己的飯食,與我分享,言必聽,計必用,我才會有今天的成就。一個人對你那麼信任,你還要背叛他,這樣做人,不吉祥。請為韓信謝謝項王的好意。”武涉隻好回去。蒯通在旁邊看得很清楚,當今天下,韓信的力量,可謂是舉足輕重,於是向韓信深入剖析三分天下的重要性,勸韓信鼎足而立,稱王於天下(詳情記載在《蒯通傳》中)。韓信不願意背叛漢王,又自以為功勞很大,漢王不會剝奪自己的權力,終於沒有聽進蒯通的勸告。

漢王率領漢軍追擊楚軍,在固陵縣被項羽再次打敗,隨後采用張良的計策,調集韓信率領的齊國漢軍在下邳會合。最終在烏江邊逼迫項羽自殺,而後,漢王趕往韓信的大營中,奪去了韓信的軍權,改封韓信為楚王,在下邳設都。

韓信回到故鄉——楚國,找到曾經乞食過的漂洗婆婆,賜予婆婆千金。又召來曾經寄食過的下鄉亭長,賜錢一百,韓信說:“你是一個小人,做好事不能做得有始有終。”召曾經汙辱過自己,讓自己從褲襠底下爬過去的無賴少年,任命為中尉,然後韓信告訴楚國將相說:“這是一位壯士,我在當年受辱時,為什麼不殺他?殺之無名,所以忍了下來,才有了今天的韓信。”

項王的敗將鍾離眛住在伊廬,與韓信的關係一直很好。項王兵敗自殺後,鍾離眛逃亡到韓信家裏。漢王劉邦非常痛恨鍾離眛,聽說鍾離眛躲藏在楚國,遂詔命韓信逮捕鍾離眛。韓信剛回到封國,出去巡行楚國屬下的縣邑,每次都要擺出軍陣來伺候。有人趁機告發韓信有謀反意圖,告發的書信送到長安,高皇帝看了,內心憂慮,後來采用陳平獻出的計謀,假意巡遊雲夢澤,實際是要逮捕韓信,韓信還蒙在鼓裏。高祖到了楚國邊境,韓信此時猶豫,想要發兵,又想自己無罪,便沒有采取措施,前去拜謁高皇帝,又擔心被高皇帝擒獲。有人勸說韓信:“殺了鍾離眛,送給皇上,皇上一定會高興,這樣就可以保證無憂。”韓信去見鍾離眛,商議此事,鍾離眛說:“漢軍之所以不來進攻楚國,是因為還有我鍾離眛在。公如果要殺我,去討好劉邦,我今天死,公明天就會被劉邦殺頭。”鍾離眛破口大罵韓信:“公不是一個可交的厚道人!”遂拔劍自刎。韓信帶著鍾離眛的首級,去陳縣謁見高皇帝。高祖命令武士當場將韓信綁縛,丟在後麵的傳車裏。韓信歎氣道:“果然像人們所說的,”狡兔死,走狗烹。高祖說:有人告發你謀反。又給韓信戴上刑具。然後帶回洛陽,在洛陽,高祖赦免韓信,封為淮陰侯。

韓信知道高祖擔心自己的軍事才能,遂聲稱有病,不去上朝,也不陪侍。從此以後,隻是每天發發牢騷,在家中鬱鬱不樂,更不願意與絳侯周勃、灌嬰,這些過去的部下在一起。有一次偶然到樊噲將軍家裏,樊噲恭恭敬敬地迎客、送客,口中對韓信隻是稱臣,說:“大王怎麼肯光顧臣下的家裏。”韓信出了門,不免自嘲道:“我這輩子,竟然混到了與樊噲這樣的人為伍!”

高皇帝曾經在閑談中,與韓信聊起漢軍將領的能力,以及優缺點。皇帝問:“像我這樣子,可以指揮多少軍隊?”韓信說:“陛下可以指揮十萬軍隊。”皇帝又問:“像你這樣呢?”韓信答道:“像臣這樣子,越多越好。”皇帝笑了,說:“越多越好,你怎麼還會被我擒獲呢?”韓信說:“陛下不善於指揮軍隊,卻善於駕馭將領,這就是韓信為什麼會被陛下擒獲的原因。而且陛下的能力是上天賦予的,非人力所能左右。”

再後來,陳豨被任命為代國相,負責監察北部邊郡的防衛,臨行前,向韓信辭行,韓信拉著陳豨的手,在庭園中來回踱步,走了幾圈,韓信仰天長歎道:“我能和君談談心裏話嗎?我心裏有些話,真地想和君談談。”陳豨說:“請將軍吩咐。”韓信說:“公而今所處的位置,是天下精兵會聚的地方,而公,是陛下所信任的近臣。有人說公要造反,陛下一定不會相信;有人再講,陛下就會產生懷疑;有人再三地講,陛下就一定會惱羞成怒,而後率領大軍前去討伐。我在京師做你的內應吧,如果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奪取天下也可以考慮。”陳豨非常了解韓信的軍事才能,也相信韓信的判斷力,就說:“按照將軍所說的辦!”

漢紀元十年(公元前197年),陳豨果然造反,高皇帝親自率領漢軍前往討伐,韓信此時佯裝生病,沒有隨同前往。暗地裏卻派人與陳豨聯絡,韓信與家臣謀劃,夜晚假傳詔令,赦免關押在官府中的刑徒和家奴,而後發兵襲擊呂後、皇太子。部署已經完畢,就等著陳豨那邊的消息,韓信的一位門客得罪了韓信,韓信將這位門客關押起來,要殺掉他。門客的弟弟上書,奏報有緊急情況,隨後向呂後告發韓信有造反的圖謀。呂後就要召韓信進宮,又擔心韓信的同黨不肯就範,於是與蕭相國商量,佯稱有人從前線回來,報告陳豨已經被殺,朝廷大臣都要進宮祝賀。相國蕭何欺騙韓信說:“你就是有病,也硬撐著,勉強來一下。”韓信一進宮,呂後即命令武士,當場將韓信綁縛,在長樂宮的鍾室,將韓信絞死。韓信臨死前,說:“隻恨當初沒有聽從蒯通的建議,今天死在女人手中,這真是天意啊!”呂後隨即誅殺了韓信的三族。

高祖鎮壓了陳豨的反叛,返回長安,聽到韓信的死訊,心中且喜且悲,問呂後:“韓信臨死前,留下什麼話嗎?”呂後把韓信臨死前講的話,告訴高祖。高祖說:“這個蒯通是齊國辯士。”遂逮捕蒯通,要烹殺他。蒯通被抓來後,講了他當初為何要勸說韓信,高祖認為,蒯通講的話也有道理,就赦免了蒯通(詳情記載在《蒯通傳》中)。

彭越,字仲,昌邑縣人。年輕時彭越在巨野縣的湖沼中打魚謀生,後來做了強盜。陳勝舉事起義,有人對彭越講:“現在天下豪傑,紛紛起兵叛秦,你怎麼還不動手,起兵造反。”彭越說:“現在是二龍相爭,再等等。”

一年過後,巨野縣的湖沼中,聚積了一百多年輕人,他們前來請求彭越出山,“請彭越做首領”,彭越謝絕了他們的請求。這些年輕人執意懇求,彭越最終答應了。與他們約定,在第二天早上,日出時分集合,遲到的人要斬首。第二天,太陽出來了,有十餘人遲到,最後一個人,直到中午才趕到。彭越向大家謝道:“彭越年紀大,朋友們看得起,推舉我為首領。今天第一天集合,就有這麼多的人遲到,不能都殺,就殺最後一人。”命令值日官殺最後一人。大家笑起來,說:“怎麼認起真來!以後不敢再遲到。”彭越上前,拉出最後一位遲到者,當場斬殺。而後設立祭壇,祭拜天地,向眾人發號施令。眾人見狀,大驚失色,開始敬畏彭越,不敢仰視。接著彭越率領眾人舉事起義,攻占地盤,收編諸侯中被打散的士卒,又聚積起一千餘人。

沛公劉邦從碭縣向北進攻昌邑縣,彭越出兵相助。昌邑縣沒有攻下來,沛公又率軍向西。彭越也帶領手下部眾,在巨野縣的湖沼中,紮下營盤,彭越不斷地收編在魏地被打散的遊兵散勇。項籍率領諸侯大軍進入函穀關,而後分封諸侯王,繼而返回楚國領地,彭越率領一萬多軍隊,不屬於任何諸侯王。齊王田榮背叛項王,漢王派人賜予彭越將軍印,命令彭越率軍攻陷濟陰郡,抗擊楚軍。項羽命令蕭公角率領楚軍反擊彭越,彭越大敗楚軍。漢紀元二年(公元前205年)春天,漢軍與魏豹及五路諸侯聯軍,向東進攻楚國,彭越也率領屬下三萬餘人,在外黃縣歸附劉邦。劉邦說:“彭將軍率領義軍收複魏地,占據十餘座城邑,想立一位真正的魏王後裔。現在的西魏王魏豹,是魏咎的表弟,他是魏王的真正後裔。”於是劉邦拜彭越為魏國相,專門掌握兵權,繼續占領梁(魏)地。

漢王劉邦在彭城兵敗,漢軍潰散,向西撤軍,彭越占據的梁(魏)地城池,也相繼一座座丟失,最後彭越隻好帶著屬下軍隊,向北駐紮在黃河沿岸。漢紀元三年(公元前204年),彭越作為漢軍的遊擊部隊,在楚軍後方騷擾楚軍的後勤補給,在梁(魏)地斷絕楚軍的糧草供應。項王與漢王在滎陽對峙期間,彭越攻下睢陽縣、外黃縣等十七座城池。項王看到梁(魏)地情況緊急,命令曹咎駐守在成皋,自己親自率領楚軍收複彭越占領的梁(魏)地城邑,這些被彭越占領的城邑,又重新回到楚軍手中。彭越率軍向北退往穀城。項王率軍向南抵達陽夏縣,彭越又率軍返回,拿下昌邑附近二十餘座城池,獲得軍糧十餘萬斛,用來補充漢軍的軍糧。

漢王劉邦在追擊楚軍時,又一次兵敗,派出使者,召彭越前來會合,圍殲楚軍,彭越說:“魏地初定,百姓還沒有從驚恐中走出來,仍然害怕楚軍,我此時不能與漢王一起圍殲楚軍。”這是漢王率領漢軍在追擊楚軍時,發生在固陵縣的事情,漢軍被項羽再次打敗。漢王對留侯張良講:“現在諸侯不聽調動,這該如何是好?”留侯張良說:“彭越率領的軍隊,平定梁(魏)地,功勞很大,大王最初讓魏豹作了魏地的魏王,隻是拜彭越為國相。魏豹死後,彭越就想在魏地稱王,大王遲遲不能下定決心。臣建議將睢陽縣以北至穀城的土地,許諾封予彭越,作為彭越封王後的領地。”又談了當初封韓信的經過(詳情記載在《高帝紀》中)。劉邦於是派出特使,去見彭越,按照留侯張良的計謀,答應封彭越為諸侯王。使者一到,彭越即刻發兵,在垓下與漢軍會合,圍殲楚軍。項籍兵敗自殺後,漢王劉邦正式封彭越為梁王(魏王),在定陶設都。

漢紀元六年(公元前201年),彭越到陳縣朝見高皇帝劉邦。漢紀元九年(公元前198年)、十年,彭越來長安朝見高皇帝。

陳豨在代地造反,高皇帝親自率領漢軍前往平叛,到了邯鄲,派人征調彭越的部隊。梁王彭越稱自己有病,派出手下將領,率軍前往邯鄲,與漢軍會師。高皇帝很生氣,派人責備彭越。梁王彭越害怕了,要親自去向高皇帝請罪。彭越的手下將領扈輒說:“大王開始不去,現在受到責備才去,去了一定會被皇帝擒拿,不如現在就舉兵造反。”梁王不聽,說自己有病。梁國太仆犯了罪,逃跑到皇帝那裏,向高皇帝告發梁王彭越與扈輒密謀造反。於是高皇帝派人,將梁王彭越突然逮捕,囚禁在洛陽。有關部門調查後,認為有謀反跡象,請求按照漢律斬首。高皇帝赦免了彭越,貶為庶人,將彭越流放至蜀郡青衣縣。在押送的途中,彭越向西走到鄭縣,碰上呂後從長安返回,向東要到洛陽去,與彭越迎麵相遇。彭越向呂後哭訴,說自己沒有謀反,希望能夠返回故鄉,回到昌邑居住。呂後答應了,讓彭越和自己一起走。來到洛陽,呂後對高皇帝說:“彭越是一位豪傑,皇帝把他流放至蜀郡,等於是留下一個禍患,不如就此殺掉。妾把他帶回來了。”於是呂後詔令彭越的門客,告發彭越謀反,廷尉按照法律奏請皇帝,將彭越與宗族一起,按照謀反罪誅殺。

黥布,六安人,姓英。少年時,有客人為英布相麵,說英布要先受刑,然後受封為王。等到壯年,因為犯法英布被黥麵,英布欣然笑道:“過去有人為我相麵,說我要先受刑,然後受封為王,真地要被說中嗎?”大家聽了,拿這個與英布開玩笑。英布因為犯罪而被送往驪山服刑,驪山有幾十萬服刑的刑徒,英布在服刑期間,與刑徒首領以及當地豪傑很多人有交往,乘機會率領同夥,逃出服刑地,流落在江湖上為寇。

陳勝舉兵起義,英布去番陽縣見縣令吳芮,此時英布率領的義軍已經有了數千人。番陽縣令吳芮,把女兒嫁予英布。章邯率領秦軍鎮壓了陳勝的義軍,又打敗了呂臣的義軍,英布率軍北上,向秦軍左右校部隊發起進攻,在青陂將秦軍打得大敗,然後引軍向東。英布聽說項梁已經平定會稽郡,遂西渡淮河,與項梁會師。會師之後,英布將自己率領的軍隊交予項梁指揮。項梁率軍向西攻打景駒、秦嘉,英布率領的義軍常擔任先鋒,衝鋒陷陣。項梁聽到陳涉的死訊後,與眾諸侯一起,擁立熊心為楚懷王,楚懷王封英布為當陽君。項梁兵敗戰死,楚懷王與英布以及眾將領在彭城集合。在當時,秦軍正在猛攻趙國,趙國派人向楚懷王多次求救。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籍和英布擔任副將,率領楚軍北上救援趙國。在漳河邊,項籍斬殺宋義,自立為上將軍,項籍命令英布率領楚軍先行渡河進攻秦軍,英布與秦軍交戰數次,略有小勝。項籍率領全部楚軍渡過漳河,猛攻秦軍,最終將秦軍打敗,逼迫章邯投降,楚軍一路凱歌。在曆次交戰中,楚軍常能夠打勝仗,在諸侯聯軍中功勞最大。諸侯之所以聽命於楚軍指揮,也是看到英布率領楚軍作戰,常常能夠以少勝多。

項籍率領諸侯聯軍和投降的秦軍抵達新安縣,項藉命令英布乘著夜色,將章邯率領的二十餘萬、已經投降的秦軍全部坑殺。到了函穀關,楚軍被阻擋在關外不能進去,項羽命令英布等人,從小路繞到關後攻破函穀關,聯軍隨即浩浩蕩蕩地進入關中,到了鹹陽。英布因為擔任楚軍先鋒,在戰場上衝鋒陷陣,項王在分封諸侯王時,立英布為九江王,在六安設都。項羽尊懷王為義帝,將楚懷王遷至長沙郡,又暗中指使英布追殺楚懷王。英布派出手下將領,在郴縣殺害懷王。

齊王田榮叛楚,項王親自率領楚軍前往齊國鎮壓反叛,征調九江國軍隊,英布佯稱有病不能前往,隻是派出手下將領率領幾千人跟隨項羽大軍。漢軍攻陷楚國都城——彭城,英布又再次稱病,不願意幫助楚國。項王為此而惱恨英布,數次派出使者嚴厲斥責英布,英布看到已得罪項羽,不敢再去見項羽。此時的項王,北邊憂慮齊國、趙國的叛亂,西邊時時防備漢軍的襲擾,能夠與項王分憂的,隻有英布。項王又特別欣賞英布的軍事才能,想繼續重用英布,沒有與英布翻臉。

漢王劉邦與楚軍在彭城大戰,不利,退至梁地(魏地),到了虞縣。劉邦對左右人說:“與你們這些人,談不了大事。”謁者隨何問:“不知道陛下要談什麼大事?”劉邦說:“你們誰能為我出使淮南國,說服英布叛楚,讓楚軍在齊國滯留幾個月,我取得天下就有了希望。”隨何說:“臣願意去。”於是隨何帶上二十幾人,出使淮南。到了英布那裏,九江(淮南)國太宰接待他們,滯留了三天,沒有把他們引見給英布。隨何對太宰說:“九江王不願意見隨何,一定是認為楚軍仍然強大,漢軍力量太小,這也是臣此次出使九江國的原因。請引見隨何與九江王見麵,當麵為大王分析利害關係,大王一定也想知道。如果臣講得沒有道理,那麼隨何及帶來的二十餘人,願意被押赴至淮南市場上刀劈斧砍,毫無怨言,也借此表明大王下定決心,要與漢國徹底決裂,一心歸附楚國。”太宰把隨何的話轉告給九江王英布,英布遂召見他們。隨何說:“漢王派使臣送予大王一封書信,很奇怪,大王為何要與楚國如此親近。”九江王說:“寡人以臣事君,有什麼可奇怪的。”隨何問:“大王與項王都是諸侯王,怎麼能說是以臣事君呢,一定是認為楚軍強大,可以把國家托付於楚國。此前,項王討伐齊國,身先士卒,親自參與築城。大王應該與項王一樣,派出淮南國所有的將士,親自掛帥,充當楚軍先鋒,而大王僅派出四千人協助楚軍。這是北麵稱臣,以臣事君的態度嗎?漢王劉邦攻陷彭城後,項王在齊國苦戰,大王應該在淮南發兵,傾巢出動,日夜兼程,到彭城援助楚軍。可大王卻坐擁上萬虎賁將士,不發一兵渡過淮河,陽奉陰違,窺伺戰局發展。這是一個把國家命運托付於人應該持有的態度嗎?大王空談自己與楚國是生死同盟,將九江國命運與楚國綁在一起,臣以為,大王的態度不可取。大王之所以把九江國與楚國聯係起來,是認為漢軍勢利太弱。但楚軍雖然強大,卻負有不義的惡名,項王背棄盟約,誅殺義帝。項王隻是癡迷於武力,認為可以用武力戰勝一切。漢王聯合諸侯,雖然退守在成皋、滎陽一線,但背後還有蜀、漢,輸往前線的軍糧源源不斷,而今漢軍已經深溝高壘,分兵據守天下各重要關口要塞。楚軍的回旋餘地有限,想要進入漢國,中間還有梁(魏)地阻隔。漢軍的遊擊部隊,已經深入進楚地八九百裏,楚軍欲戰不能,欲罷不可;攻下城池,楚軍也難以守住;老弱轉運軍糧,補給楚軍糧草,需要走上千裏的路程。楚軍雖然在滎陽、成皋一線占有優勢,漢軍堅守不出,楚軍想要強攻,拿下滎陽、成皋,也是萬難。攻城不下,楚軍想要撤退,卻不能免除漢軍對楚國的威脅,其結果,隻能是疲於奔命。兩軍在對峙中,楚軍即使能夠一時打敗漢軍,各諸侯的軍隊,就會紛紛前來救援。楚軍雖然強大,終敵不過天下諸侯。由此看來,強弱對比,楚還是不如漢。天下大勢,已經看得很清楚。而今大王不與漢軍聯合,而是想求萬全之計,把自身的安危,與危亡的楚國聯係在一起。臣實在是不敢苟同。臣並不認為,有了九江國軍隊的幫助,就可以滅亡楚國。隻是希望大王能夠認清形勢,表明態度,背叛楚國。到那時,項王一定會顧忌後方,會分出部分兵力;隻要項王的楚軍,能夠在後方滯留幾個月,漢王奪取天下,就一定能大功告成。臣請大王高舉義旗,歸附漢王,漢王也一定會分裂土地,分封大王,況且九江國,現在已經屬於大王。此次漢王派出使臣向大王獻上愚計,也隻是希望大王能夠慎重地,做出選擇。”九江王英布聽到這裏,頓時省悟,說:“好吧,按照你所說的辦。”遂暗中叛楚,聯合漢軍,隻是還沒有完全暴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