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 韓彭英盧吳傳第四(1 / 3)

卷三十四韓彭英盧吳傳第四

韓信,淮陰縣人。韓信家境貧寒,加之品行不好,在地方上,不能通過舉薦擔任官吏。韓信從未想過謀一份職業,比如說做一位商販,來養活自己,隻好寄人籬下。韓信母親去世得早,無錢下葬,隻好找塊高地,地勢空曠幹燥,在此安葬母親。韓信臆想,將來在此地,可以安置萬家。韓信在下鄉南昌亭長的家中寄食,時間久了,亭長的妻子討厭韓信。一天早晨,全家人坐在床上吃飯,吃完飯後,韓信趕過來,亭長的妻子卻沒有為韓信留下早飯。韓信知道主人家不歡迎,以後不再去乞食。韓信曾經在城外的河中釣魚,有一位漂洗絲綿的婆婆,可憐韓信沒有飯吃,讓韓信吃自己帶來的飯,一連吃了幾十天。韓信對婆婆講:“我將來一定要報答婆婆。”婆婆生氣地說:“一個男人,不能自食其力,我可憐你,分你一口飯吃,誰指望你報答!”淮陰縣一位無賴少年欺侮韓信,對韓信說:“我看你長得身材高大,身上還帶著佩劍,其實沒有什麼膽量。”當著眾人的麵,這位無賴竟然挑釁韓信,說:“你如果有膽量,就用佩劍來刺我,如果沒有,就從我的褲襠底下爬過去。”韓信看著這位無賴,注視良久,然後匍匐在地上,從這位無賴的褲襠底下爬了過去。圍觀的人大笑,認為韓信膽子小。

當項梁率領義軍渡過淮河北上時,韓信杖劍參加義軍,在項梁麾下做了一名小官吏,默默無聞。項梁兵敗被殺,韓信又來到項羽帳下,擔任郎中。韓信多次向項羽建言,項羽不予采用。劉邦被封為漢王後,率領漢軍前往蜀郡,韓信逃出楚營,來到劉邦軍中,但仍然是默默無聞,僅做了一位管理糧倉的小官吏。由於觸犯軍法,要被殺頭,同案犯有十三人先後被殺,輪到韓信,韓信揚起頭來,看著滕公夏侯嬰,激昂地說:“漢王不是要奪取天下嗎?為何還要殺壯士!”滕公對韓信的話很驚奇,又看到韓信相貌堂堂,於是為韓信鬆開綁繩,與韓信交談,很欣賞韓信的見解,此後將韓信推薦給漢王劉邦。劉邦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還是沒有重用他。

韓信與蕭何交往較多,在與蕭何的交談中,蕭何對韓信的見解頗為欣賞。漢軍撤往南鄭,已經有很多將領在途中逃亡,前後有幾十人。韓信想,蕭何等人已經向漢王推薦過自己,卻仍然得不到重用,於是也想逃走。蕭何得知韓信逃亡的消息,來不及向劉邦報告,親自騎馬追趕韓信。有人向漢王報告:“丞相逃了。”漢王聞言大怒,感覺如同失去了左右膀臂。過了二天,蕭何返回,謁見漢王。漢王劉邦且喜且怒,看到蕭何就罵:“你也會逃跑,為什麼?”蕭何說:“臣哪裏敢逃跑,我這是去追逃跑的人。”劉邦問:“你追的是誰?”回答:“是韓信。”劉邦大罵:“逃亡的將軍有幾十位,你不去追;卻去追一個韓信,你是不是在放屁。”蕭何說:“別的將領跑,很容易再得到,至於韓信,那是國士無雙。大王要想在漢中稱王,可以不用韓信;大王要想奪取天下,那就非要用韓信不可,除此人外,沒有第二位將領,可以幫助大王實現願望。這就要看大王如何打算。”劉邦說:“我肯定要東歸,怎麼會在這裏呆一輩子?”蕭何說:“大王決計要東歸,那就一定要重用韓信,韓信也才會留下來;如果大王不能重用韓信,韓信還是會逃走。”漢王說:“我看在你的麵子上,拜他為將軍。”蕭何說:“拜他為將軍,韓信也不會留下。”漢王說:“那我就拜他為大將軍。”蕭何說:“這樣最好。”於是劉邦就要把韓信召來,拜韓信為大將軍。蕭何說:“大王對人素來侮慢無禮,今天要拜大將軍,就像是在召喚一個孩子,這也是韓信為什麼要逃走的原因。大王要拜韓信為大將軍,首先要擇日,齋戒沐浴,還要設立壇場,準備必要的儀式,然後再拜韓信為大將軍,隻有這樣做,才會顯得莊重。”劉邦也答應了。諸位將軍很高興,人人都認為自己是做大將軍的材料。等到拜將時,才知道拜的是韓信,全軍震驚。

韓信被拜為大將軍後,劉邦坐下來與韓信交談。漢王問:“丞相講了將軍很多好話,將軍有什麼奇計妙策,可以教寡人?”韓信拜謝,問漢王:“如果大王欲向東爭奪天下,麵臨的對手應該是項王吧?”劉邦說:“是的”。韓信又問:“大王與項王比較,誰的軍隊更為強大,更加勇猛?”漢王沉思良久,說:“漢軍不如楚軍。”韓信起身再拜,向漢王謝道:“韓信也認為大王率領的漢軍不如楚軍強大。然而臣韓信曾經在楚軍中待過,接觸過項王,請讓臣分析一下項王。項王怒喝一聲,千萬人恐懼,不敢妄動,但項王不能選賢任能,隻是匹夫之勇。項王為人謙恭,待人接物,彬彬有禮,人患有疾病,項王會涕淚交流,還會與人分享飲食,但項王手下的將領殺敵立功,應該論功行賞時,項王卻將印信拿在手中,玩的沒了棱角,也不願意授予立功受賞的人,項王的作為,隻能說是婦人之仁。項王雖然號稱霸王,王天下而臣諸侯,可是項王卻沒有選擇在關中建都,而是選擇了在彭城建都;項王違背與義帝的約定,分封諸侯王不公,自己親近的人,即分在好地方,因為此而引起諸侯王不滿。諸侯王看到項王將義帝驅趕至江南,也紛紛效仿,驅趕自己領地上的封王,擅自選擇好的領地。項王戰後殺戮太重,所過之處,無不剿滅,結怨百姓,失去民心,百姓不願意歸附,隻是畏懼項王殘暴,才違心歸附。因此說,項王雖然身為霸王,其實早已經失去民心,項王的強很容易轉化為弱。大王隻要反其道而行之,重用天下勇士,何愁不能滅亡項王!大王首先要製定政策,此後占領城邑,將會拿出來封賞功臣,這樣做,那位將領不願意為之效命!除此之外,漢軍東歸心切,大軍所指,將是所向披靡!項王封在三秦的諸侯王,均為秦人原來的叛將。他們率領秦中子弟,在數年時間內,戰死在沙場上的,難以計數。他們又欺騙秦軍投降諸侯聯軍,在新安縣,項王設計坑殺二十萬秦軍,隻留下章邯、司馬欣、董翳,秦地父兄恨透了這三位叛將,將他們恨之入骨。今天楚軍強大,項羽將他們三位封為諸侯王,可是秦地百姓並不擁戴他們三位。大王進入武關之後,秋毫無犯,廢除秦法,與秦地的百姓約法三章,秦地百姓無不翹首以盼,希望大王能夠在關中稱王。諸侯原來約定,先進入關中者,在關中稱王,關中百姓早已經是家喻戶曉。大王未能如願,結果被貶黜至巴、蜀,秦地百姓無不為此感到遺憾。今天大王高舉義旗向東,三秦之地,將會傳檄而定。”漢王劉邦聽了韓信的分析,非常高興,恨自己沒有能早日重用韓信。隨即按照韓信設計的方略,部署手下將領,準備打出漢中。

漢王劉邦率領大軍東出陳倉,平定三秦。漢紀元二年(公元前205年),漢軍走出函穀關,收複西魏國、河南等地,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卬先後投降。劉邦命令齊國、趙國出兵,而後率領聯軍一舉攻下楚國都城——彭城,接下來,漢軍又被楚軍打敗,隻好退了回來。韓信率領漢軍在滎陽與劉邦會合,此後,漢軍在楚國領地的京縣、索邑之間抗擊楚軍,使楚軍始終不能再向西,進入漢國領地。

劉邦在彭城兵敗,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隨即叛漢降楚,齊國、趙國、西魏國也先後叛漢,與楚國項羽講和。劉邦派出特使酈食其前往西魏國遊說魏王豹,魏豹不聽,於是劉邦派出韓信以左丞相身份,率領漢軍進攻西魏國。韓信問酈食其:“魏國現在的大將軍是周叔嗎?”酈食其說:“魏國使用的是柏直。”韓信說:“這是一個笨蛋。”韓信遂率領漢軍進攻西魏國。西魏國在蒲阪縣設置重兵,封鎖黃河臨晉渡口。韓信在黃河岸邊設置疑兵,安排船隻,做出要從臨晉渡河的樣子,暗中卻派出精兵,從夏陽縣用木盆等渡河工具渡過黃河,奇襲安邑縣。魏王豹大驚,急忙調集魏軍前來迎擊韓信。在亂軍中漢軍擒獲魏豹,至此,漢軍平定了河東(西魏國),韓信派人向劉邦請示:“希望大王能撥予臣三萬漢軍,臣願意向北繼續平定燕國、趙國,向東進攻齊國,向南斷絕楚軍糧道,而後向西在滎陽城下,與漢王會師。”漢王撥予韓信三萬漢軍,派張耳與韓信一起,向北進攻趙國、代國。代國被打敗後,韓信在閼與縣擒獲夏說。攻下西魏國、代國後,劉邦派人將韓信的這支漢軍部分精銳調走,抵達滎陽前線,抗擊楚軍。

韓信、張耳以數萬漢軍,東下井陘進攻趙國。趙王歇、成安君陳餘聽說漢軍將要到來,遂將趙軍擺在井陘隘口,對外號稱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為成安君陳餘獻上奇計,廣武君說:“聽說漢將韓信渡過黃河向東,俘虜西魏王,擒獲夏說,新破閼與縣,現在與張耳一起,想一鼓作氣地再攻下趙國,這支漢軍乘勝而來,遠離後方,其兵鋒銳不可擋。臣聽說‘千裏饋糧,士有饑色;砍柴做飯,師不宿飽。’趙國的井陘隘口非常狹窄,車不能並行,騎不能成列,漢軍遠道而來,長途奔襲數百裏,糧食一定會落在後邊。希望將軍能撥予臣三萬奇兵,從小路截斷漢軍糧道;將軍則深溝高壘,暫時不與韓信交鋒,致使漢軍前不能戰,後不能退,臣率領奇兵截斷漢軍後路,讓漢軍在野外得不到糧草補充,不出十天,臣保證可以將這兩位漢將的首級擺在將軍帳下。懇請將軍認真考慮臣的建議,否則我們很有可能會成為這兩位漢將的俘虜。”成安君陳餘,是一位書呆子,總說義兵不用奇謀,陳餘強辯道:“兵法上講‘十倍的兵力,可以包圍敵人,兩倍的兵力,可以與敵人決戰。’韓信這次帶來的漢軍,號稱數萬,其實並沒有那麼多,千裏奔襲趙國,漢軍已經是疲憊不堪,如果我們再怯敵畏戰,以後再有更強大的敵軍前來,將如何應對?諸侯知道我們怯戰,也將會對我們肆意淩辱。”對廣武君提出的建議,陳餘沒有采納。

韓信派出的奸細了解到陳餘拒絕了廣武君的建議,回來後向韓信報告,韓信大喜,隨即下定決心,率領漢軍直撲井陘。距離井陘隘口還有三十餘裏,韓信紮下漢軍大營。半夜裏,韓信傳令漢軍出發,先挑選二千名輕騎,每人攜帶一麵漢軍赤旗,沿著小路攀上山頂,隱蔽在暗處觀察趙軍。臨行前,韓信告誡他們:“趙軍看見我軍退走,一定會傾巢出動,追趕我軍,到那時,你們要迅速衝進趙營,拔掉趙軍的旗幟,換上漢軍的旗幟。”然後韓信命令副將傳令吃飯,韓信說:“今日打敗趙軍後,再與諸位將軍一起會餐。”眾位將領聽了這樣的安排,均感到莫名其妙,假意應承道:“好。”韓信又對值日官說:“趙軍已經占領有利地形,沒有看見漢軍旗幟、戰鼓前,不會進攻,還以為我們會知難而退。”韓信先派出一萬部隊,抵達攻擊地域,背水設陣。趙軍看見漢軍的布陣,哈哈大笑。天一亮,韓信豎起將軍旗,擂起戰鼓,命令士兵們隨著鼓聲向井陘隘口前進。趙軍打開營寨,迎擊漢軍,雙方激戰很久。此時韓信、張耳突然命令漢軍丟棄戰鼓、軍旗,率領漢軍向水邊的營地撤退,抵達水邊後,又回過頭來再戰。趙軍的營帳此時已經空虛,趙軍士兵們蜂擁而出,爭奪漢軍丟棄在戰場上的軍旗、戰鼓,一邊窮追韓信、張耳。韓信、張耳率領漢軍逐步退入營寨,背水而戰,此時的漢軍將士個個奮勇,人人爭先,沒有人再敢怯戰。韓信安排在山頂的兩千名騎兵,乘著趙軍傾巢出動之機,馳入趙軍營寨,拔去趙軍的旗幟,插上漢軍的赤旗。在水邊,由於漢軍的頑抗,趙軍已經沒有再打敗漢軍的可能,於是撤軍回營。返回來一看,整個營寨插滿了漢旗,趙軍驚慌失措,以為營寨已經被漢軍攻占,遂軍心大亂,四散奔逃。趙國將軍斬殺逃兵,製止逃亡,但是無濟於事。漢軍此時從後邊追殺上來,前後夾擊,將趙軍打得落花流水,俘虜無數,在泜(chí)水河邊,斬殺成安君陳餘,捕獲趙王歇。

韓信命令漢軍不要殺害廣武君,有生擒廣武君的,賞千金。很快,有士兵綁縛著廣武君,送往韓信的營帳,韓信解開廣武君的綁繩,為廣武君在東向設置座位,自己西向麵對著廣武君,以弟子禮向廣武君行禮。

漢軍將士將斬首的數字和抓獲的俘虜獻上,紛紛向韓信祝賀漢軍大捷,但也有不明白的地方,向韓信請教:“兵法上講‘擺設軍陣,要右靠山陵,左靠水源。’將軍此次交戰卻是背水列陣,還說打敗趙軍後,再與大家舉行會餐,我等當時迷惑不解。結果我軍大勝,這叫做什麼戰法?”韓信說:“這叫做活用兵法,隻是諸君沒有留意。兵法上不也曾經講過嗎?‘置之死地而後生,投於亡地而後存。’韓信率領的這支漢軍,沒有經過很好地訓練,是人們常講的‘投入戰場上的烏合之眾。’隻有讓他們有置於死地而後生的感覺,迫使他們為生存而戰,才不敢退卻。如果讓他們有選擇生死的自由,他們將會爭相保命,人人脫逃,到那時,再想要調動他們,就會非常困難!”將軍們聽了,無不佩服,說:“我們想不到這些。”

韓信向廣武君請教:“我想向北邊進攻燕國,向東邊討伐齊國,怎樣做才能成功?”廣武君謝道:“臣聽說‘亡國大夫不可談論存續,敗軍之將不敢談論勇敢。’像我這樣的亡國之臣,怎麼敢與將軍談論大事!”韓信說:“我聽說,百裏奚在虞國而虞國滅亡,百裏奚至秦國而秦國稱霸,這並不是百裏奚在虞國愚蠢,在秦國就聰明,而是在於國君能否很好地重用他,能否正確地采納他的意見。假若當初成安君陳餘能夠采納您的意見,那麼被擒的可能就是韓信。我誠懇地向您征求意見,請您不要推辭。”廣武君說:“臣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亦有一得。’也可以說是‘狂夫之言,聖人擇焉。’隻是擔心臣的意見不能讓將軍滿意,臣竭力表達愚忠吧。成安君陳餘本來有取勝的機會,卻棄之不用,趙軍敗於鄗城下,成安君也死在泜水河邊。將軍活捉魏王豹,擒獲夏說,不到半天時間,即打敗二十餘萬趙軍,斬殺成安君。將軍的英名,已經傳遍海內,威懾諸侯,敵國境內的農夫,此時隻好放下田間的耕作,吃點好的,穿點好的,等待接下來命運的安排。然而漢軍此時確實已經非常疲憊,將軍率領這支疲憊之師,將難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假若將軍指揮這支漢軍,困頓在燕國的堅城之下,隻能將漢軍的疲憊暴露在外,要想拔城,卻是萬難。曠日持久,糧草耗盡,燕國攻不下來,齊國一定會出兵,前來迎擊漢軍,到那時,齊國大軍擺在邊境。楚漢二國相爭,對峙的局麵將會難以打破。以臣愚見,這是最糟糕的結果。”韓信問:“那麼我該怎麼辦?”廣武君回答:“最好的辦法,將軍暫且按兵不動,在百裏之內,讓人每天為漢軍送上牛酒,犒賞漢軍將士,擺出一副向燕國進攻的架勢,而後派出使臣,帶上一封勸降書信,出使燕國,燕國一定會俯首稱臣。再從燕國向東,大軍直指齊國,到那時,再有計謀的人,也不知道齊國該如何應對。有了這樣的結果,天下大勢,就可以分出眉目。古代兵書上講,首先擺出虛張聲勢的架勢,然後再采取行動,指的就是這個。”韓信說:“講得好。多謝指教。”於是采取廣武君的策略,向燕國派出使者,燕國聞風而降。韓信派出使者報告漢王劉邦,請求立張耳為趙王,以安撫趙國民心。漢王批準請求。

楚軍數次派出奇兵渡過黃河襲擊趙國,趙王張耳、韓信往來救援,逐步安定了趙國城邑。又調集趙國漢軍,支援在滎陽前線的漢軍。漢軍與楚軍仍然在對峙。楚軍在滎陽周圍,將漢王團團圍困,漢王從滎陽城中逃脫出來,返回關中,而後從武關出兵,抵達南陽地區的宛縣、葉縣,派出使者勸降九江王英布,接下來劉邦率領漢軍返回成皋,項羽隨即率領楚軍包圍成皋。漢紀元四年(公元前203年),漢王逃出成皋,渡過黃河,與滕公夏侯嬰,駕駛單車,闖入張耳在修武的營地,抵達營地後,暫住在一個傳舍。在淩晨時分,佯稱漢王派來的使者,馳入張耳大營。張耳、韓信此時還未起床,就在二人睡覺的地方,將兩人統帥軍隊的印信和兵符,掌握在手中,隨即召集漢軍將領,重新調整部署。韓信、張耳起床後,才知道漢王已經單車馳入大營,大驚失色。漢王奪去兩人的軍權,命令張耳繼續鞏固趙國,而後再拜韓信為相國,征調趙國沒有派往楚漢前線的軍隊,跟隨韓信繼續進攻齊國。

韓信率領漢軍向東,抵達平原渡口,還沒有渡過黃河,就聽說漢王又派了酈食其作為特使,在齊國遊說成功,齊王已經投降。韓信就想停止渡河,蒯通此時以利害關係,勸說韓信,說服韓信繼續進攻齊國(詳情記載在《蒯通傳》中)。韓信采納蒯通的建議,率領漢軍渡河成功,奇襲駐紮在曆下邑的齊國守軍,然後大軍直指臨菑。齊王田廣率領殘軍逃往高密縣,派出使者向項羽求救。韓信平定臨菑,率領漢軍向東追至高密縣西邊。楚國派出龍且,率領二十萬楚軍,前來救援齊國。

齊王田廣、龍且合兵一處,與韓信大戰,大戰還未開始前。有人勸說龍且,說:“漢軍長途奔襲,可謂是窮寇,但是漢軍久經戰陣,其兵鋒仍然銳不可擋。齊軍、楚軍在自家領地上作戰,軍心容易渙散。不如深溝高壘,讓齊王派出親信,招降被韓信占領的齊國城池,被占領的齊國城池,知道齊王還在,又有楚軍前來救援,一定會在韓信的後方叛亂。漢軍從二千裏以外,前來占領齊國,齊國被占領的城池,又先後反叛,漢軍將會出現糧草受困的局麵,缺少糧草的漢軍,不用開戰,敗局就已經決定。”龍且說:“我了解韓信此人,容易對付。韓信過去窮的沒有飯吃,向漂洗婆婆乞食,沒有一樣養家糊口的本領,窮得受人欺負,甚至從別人的褲襠底下爬過去,還能有什麼作為,不用擔心。我們前來救援齊國,沒有打一仗就逼降漢軍,還有什麼功勞可言?今天,我要與韓信在戰場上決一勝負,能在戰場上打敗韓信,可以獲得齊國一半的土地,為何不在戰場上解決!”遂擺開陣勢,準備與韓信決戰,兩軍在濰水河兩岸布下陣來。韓信命令漢軍趁著夜色,背負上萬袋盛滿泥土的袋子,在濰水河上遊堵塞河水,然後指揮漢軍在下遊渡過濰水河,進攻龍且。在戰場上,漢軍佯敗,倉皇撤退。龍且見狀,大喜過望,說:“我早就知道韓信怯陣。”隨即率領楚軍,窮追漢軍,渡過濰水河。韓信注視著楚軍渡河的隊伍,命令上遊漢軍掘開堵塞河水的袋子,大水奔騰而下。龍且指揮的楚軍,大半還沒有過河,漢軍遂回過頭來猛攻楚軍,斬殺龍且。東岸的楚軍此時四散奔逃,齊王田廣也隨著亂軍逃走。韓信率領漢軍向北追至城陽縣,俘虜田廣,餘下的楚軍紛紛投降,漢軍平定齊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