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下 郊祀誌第五下(3 / 3)

此後成帝一直沒有生下兒子,沒有了皇位繼承人,皇太後頒下詔書予有關部門,說:“人們常說,王者接受天命,奉祀天地,交通泰一神靈,尊崇莫大於祭祀。孝武皇帝聖德通明,為天地建立祭祀,在甘泉宮修建泰一祠廟,在汾陰縣設立後土祠廟,神祇安享祭祀,國運長久,子孫茂盛,先後幾代帝王遵循祭祀的製度,福祚延續至今。而今皇帝寬厚仁孝,繼承帝業,遵循製度,沒有大的過錯,卻沒有了子女繼嗣。反思做得不到的地方,就是將祭祀遷到了長安的南北郊,違背了先帝的祭祀製度,改變了神祇的舊位,失去了天地的護佑,以至於妨害到繼嗣。我今年已經春秋六十,仍然看不到皇孫,真是食不甘味,寢不安席,心中非常難過。《春秋》大義,崇尚複古,重視祭祀。重新恢複甘泉宮的泰一祠廟,恢複汾陰縣的後土祠廟,還有雍縣的五帝祠廟、陳倉縣的陳寶祠廟。”成帝又親自前往這些地方祭祀。還將長安、雍縣以及郡、諸侯國中比較著名的祠廟恢複了一半。

成帝末年特別相信鬼神,也是因為沒有繼嗣的緣故,隻要是上書談論祭祀方術的人,均任命為待詔,在上林苑中長安城旁邊舉行祭祀,花費很多,仍然看不出效果。穀永諫言成帝,穀永說:“臣聽說通曉天地法理的人,不會受到神怪的蠱惑;了解萬物性情的人,不會受到災異的迷惑。那些違背仁義正道,不遵循《五經》法言的人,才會熱衷於談論鬼怪神靈,崇尚祭祀的道術。為求得福瑞祥應,甚至妄言世間還有仙人存在,幻想著服食不老仙藥,即可以白日升天,迷戀神仙,觀覽縣圃(昆侖九層,上有縣圃,縣圃上麵就是閶闔天門),遊曆蓬萊,耕耘五德,(東方甲,南方丙,西方庚,北方壬,中央戊。種五色禾可以收獲五德)幻想著朝種暮收,與山嶺同壽,寄托於丹砂變金,令堅冰融化,夢幻身上具有化色五倉的仙術(身上有五色,腹中有五倉神;有五色則不死,有五倉則不饑),這些傳聞均為奸人妖言惑眾,旁門左道之術,胡言妄語,這些奸人內懷奸詐,欺騙君主。假若聽了他們的話,無不是洋洋灑灑,其實是滿嘴謊言,似乎這些奸人真地可以遇到神仙,還可以訪求到仙術,其實這些奸人的言辭,均為空洞無物的謊言,隻是望風捕影而已,世上怎麼會有這種可能。明王對於這些,應該堅決拒絕采信,聖人其實也絕不談論這些。在古時,周代的史官萇弘想以鬼神術來輔佐周靈王,以挾製諸侯前來朝覲,周王室卻變得更加衰弱,諸侯也越來越反叛。楚懷王熱衷於祭祀,崇尚鬼神,想以此來獲取福佑,打退秦國的進攻,結果是喪師辱國,國土遭到侵占,最終身死異國,致使國家蒙羞。秦始皇兼並天下後,最初熱衷於神仙道術,派遣徐福、韓終等方士帶著童男童女入海訪求神仙,尋求仙藥,結果是去而不返,逃之夭夭,為此國家耗費了大量的錢財,致使天下怨恨。漢朝建國之後,新垣平、齊國人少翁、公孫卿、欒大等人,均是以所謂仙人、丹砂可以變成黃金,來欺騙君主,通過祭祀,奉祀鬼神,可以役使萬物,入海求仙,訪求仙藥,從而得到皇帝信任,繼而獲得富貴,得到的賞賜累計達千萬金。欒大尤其獲得尊崇,甚至娶了公主,享受很高的爵位,一時間震動海內。在武帝元鼎、元封年間,燕國、齊國的方士無不是瞋目扼腕,競相吹噓訪求神仙,可以求得神仙護佑之術的人,成千上萬。這以後,新垣平等術士以謊言詐術敗露,遭到滅族橫死的慘禍。在元帝初元年間,又有天淵玉女、巨鹿神人、轑陽侯江仁向張宗學習仙術,這些奸人作奸犯科,無不是蠢蠢欲動。在周代、秦朝末世,漢代的三位帝王隆盛之時,均做過這種耗費錢財,厚賞爵祿,耗神費力,聳動天下,訪求神仙的事情。曠日持久,經年累月,沒有絲毫靈驗,這些鏡鑒足以警示天下世人。《尚書·周書·洛誥》中講:‘祭祀之道,在於虔誠,隻有祭物,沒有虔誠,神靈還是不會享用。’《論語》中也說:‘孔子不談論神怪。’奏請陛下拒絕這些無妄荒謬的東西,不要讓奸人再次獲取機會,窺伺朝廷,以謀求個人私利。”成帝讚賞穀永的見解。

再後來,成都侯王商在朝中擔任大司馬衛將軍,輔佐朝政。杜鄴勸說王商,杜鄴說:“東鄰殺牛祭祀,不如西鄰煮菜祭祀(《易經·既濟》九五爻辭。東鄰:指商紂王。西鄰:指周文王)。‘意思是說祭祀天地,重要的是要有誠意,要能夠贏得民心。行為汙濁,即使祭祀豐盛,神靈也不會享用;隻要注意品行修養,即使祭品微薄,也會有神靈來護佑。古時候的祭壇,在規定的地方,焚燒薪柴,瘞埋祭物,這些均有著相應的規定,對於神靈祭祀的祝辭,也有著一定的規範要求;即使準備了很多玉帛犧牲,也不會影響到國庫的開支。雖然動用了很多的車輛勞役,也不會影響到民眾的生活。因此每次舉行祭祀,參加的眾人均是歡欣喜悅,天子乘坐的大輅(lù)車經過,甚至不會驚擾黎民百姓。現在皇帝在甘泉宮、河東郡祭祀天地,舉行郊祀,已經失去了方位,違背了陰陽。雍縣的五帝祠廟,距離那麼遙遠,祭祀的活動此起彼伏,地方上需要供給祭祀用的帷帳、用具,可謂是沒完沒了,皇天昭顯的異象,已經顯示出端倪。上次陛下去甘泉宮,先驅車迷失道路;祭祀月亮的那天晚上,前邊的導引車迷失方向。祭祀後土神返回時,到了黃河邊,要渡過黃河時,河上的疾風湧起巨浪,渡船難以駕禦。陛下在雍縣祭祀時,天上下大雨,把平陽宮垣衝毀(平陽宮:秦宮名。在陝西省鳳翔縣)。這還隻是三月甲子,雷電將林光宮門劈裂(林光宮,胡亥建造,長寬各五裏,在雲陽縣,今陝西省淳化縣西北)。祥瑞還沒有看到,災禍的異兆卻接踵而至。根據三個郡的報告,他們那裏均有變故。神靈沒有享受祭品,也不賜予福瑞,為什麼會是這樣!《詩經》中講:’遵循舊章。舊章,即是先王的法度,文王就是這樣做的,以至誠祭祀神靈,後來的子孫千萬,奏請按照此前公卿們的朝議,恢複長安城南北郊的祭祀。”

又過了幾年,成帝駕崩(公元前7年),皇太後詔令有關官員,說:“皇帝即位,順應天心,遵循經義,製定郊祀祭禮,天下人歡欣喜悅。隻是擔心沒有皇孫,才恢複了甘泉宮的泰一祠廟、汾陰縣的後土祠廟,希望能夠得到神靈福佑。皇帝勉為其難,最終也沒有獲得福佑,生下皇子。現在恢複長安城南北郊的郊祀,以順應皇帝生前的心願。”

哀帝即位,身體有病,廣泛地征求方士、術士,京師諸縣均有專門的祭祀使者,又恢複了此前的祠廟,共計七百餘處,一年中祭祀三萬七千次。

第二年(哀帝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太皇太後再次下詔予有關官員,說:“皇帝孝順,奉承聖業,不敢懈怠,卻長期患病,不能痊愈。日夜思慮,可能是繼位的君王不宜改變前朝的製度。恢複甘泉宮的泰一祠廟、汾陰縣的後土祠廟。”哀帝不能親自前往祭祀,派有關官員前往代行祭祀。又過了三年,哀帝駕崩(公元前1年)。

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大司馬王莽上奏,王莽說:“君王以尊崇父親的禮儀奉祀上天,因此才稱為天子。孔子說:‘人的德行莫大於孝,孝行莫大於尊敬父親,尊敬父親莫大於配享上天。’君王尊奉祖先,在祭祀上天時,讓父親配享,尊崇父親的本意,即是為了尊奉祖先,由此往上推,一直推到始祖。因此周公在郊祀上天時,以後稷配享,在明堂祭祀上帝時,以文王配享。《禮記》中記載,天子祭祀天地和山川,每一年祭祀一次。《春秋榖梁傳》中記載,在十二月辛卜,正月上辛舉行郊祀禮。高皇帝接受天命,在雍縣的四帝祠廟旁,又設立了北帝祠廟,而後就開始了五帝祠廟同時祭祀,沒有供奉天地祭祀。孝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重用新垣平,在渭陽縣修建了五帝祠廟,祭祀泰一神、地祇神,以太祖高皇帝配享祭祀。在冬至這一天郊祀泰一祠廟,在夏至這一天祭祀地祇,與祭祀五帝的禮儀一樣,都是供奉一頭牛的犧牲,皇帝親自前往祭拜。後來新垣平犯下欺君罪被殺,文帝就不再親自前往祭祀,派有關官員代行祭祀。到了武帝朝,在雍縣祭祀,武帝說:‘上帝祠廟現在由朕親自來祭祀,後土祠廟卻沒有祭祀,祭祀的禮儀還不完備。’於是在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十一月甲子,開始在汾陰縣設立後土祠廟。有人說,五帝,是泰一神的輔佐,應該設立泰一祠廟。在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十一月癸未,武帝詔令在甘泉宮設立泰一祠廟,每二年舉行一次郊祀,與雍縣的郊祀交替進行,以高祖配享祭祀,不是每一年都祭祀上天,這些均不符合古製。成帝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將甘泉宮的泰一祠廟、河東郡的後土祠廟,都遷到了長安城的南北郊。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三月,因為王太後一直沒有皇孫,又恢複了甘泉宮、河東郡的祠廟。成帝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成帝駕崩,最終沒有得到上天的福佑,朝廷又恢複了長安城南北郊的祭祀。哀帝建平三年(公元前3年),王太後擔心孝哀皇帝的病一直不能痊愈,再次恢複甘泉宮、汾陰縣的祭祀,最後也沒有得到神靈的福佑,哀帝駕崩。臣與太師孔光、長樂少府平晏、大司農左鹹、中壘校尉劉歆、太中大夫朱陽、博士薛順、議郎國由等六十七人商議,均認為應該按照成帝建始年間丞相匡衡等人的建議,恢複長安城南北郊的祭祀。”

王莽又修改了祭祀的禮儀,王莽說:“周官》中記載的天地祭祀,使用的音樂,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同的地方。相同的音樂有:‘六律、六鍾、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六律:黃鍾、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五聲:宮、商、角、徵、羽。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六舞:《雲門》、《鹹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祭祀天神,祭祀地祇,祭祀四望,祭祀山川,以先妣先祖配享祭祀。在演奏六樂時,唱六歌,天地神祇各路神靈紛至遝來。四望,即是人們常說的日月星海。日月星三光太高,難以企及,大海廣闊,無邊無際,這時候奏響的祭祀音樂是一樣的。祭祀上天時同天文一起祭祀,祭祀大地時同地理一起祭祀。日月星三光,屬於天文。山川,屬於地理。天地在同一時間合祭,以先祖配享上天祭祀,以先妣配享大地祭祀,道理是相同的。天地相會,夫婦一體。在南郊祭祀天,以地來配享,表明合為一體。祭祀天地的時候,麵向南,天地同席,地的位置在東,共同享受祭品。高帝、高後在祭壇上配享祭祀,麵向西,高後的位置在北,也是同席,共同享受祭品。犧牲用的牛犢,牛角像蠶繭、像栗子,用陶匏盛著玄酒。《禮記》中記載,天子的籍田有一千畝,收獲的莊稼用來祭祀天地,由此看來,應該還有黍稷。天地合祭時用一頭牛犢祭祀,而後將牛犢焚燒瘞埋,高帝、高後合用一頭牛犢祭祀。祭祀上天時用一頭犧牲的牛犢,位置在左邊,在南郊焚燒黍稷;祭祀大地時用一頭犧牲的牛犢,位置在右邊,在北郊瘞埋黍稷。到了黎明時分,祭祀的人向著東邊對著朝陽祭拜二次;到了晚上,祭祀的人向著西邊對著月亮祭拜二次。祭祀完畢後,孝悌之禮完成。神靈降臨,享用祭品,福瑞臻至,萬福彙聚。這即是祭祀天地時合祭的禮儀,以祖妣配享祭祀。奏響的音樂有:‘冬日到了,在地上的圓丘奏響六種不同的音樂,天神降臨;夏日到了,在湖中的方丘奏響八種不同的音樂,地祇出現。’天地均有其常位,不能經常會麵,因此要分別加以祭祀。在冬至、夏至的時候,陰陽即要分開,天地的會麵在孟春正月的上辛若丁。天子親自在南郊合祭天地,以高帝、高後配享祭祀。陰陽有離有合,《易經》中說:‘分陰分陽,迭用柔剛。’在冬至這一天,皇帝派出有關官員到南郊舉行祭天,高帝配享祭祀,以求得到群陽,在夏至這一天,皇帝派出有關官員到北郊祭祀地祇,高後配享祭祀,以求得到群陰,借此幫助陰陽氣息,通導幽微。在這個時辰,皇帝不露麵,因此有天子不親臨,派出有關官員代替,為的是承天順地,恢複聖王的製度,彰顯太祖的功德。渭陽縣的祠廟不必修複。其他祠廟還沒有最終確定,確定後再上奏。”太後批準奏議。三十幾年內,天地祠廟的祭祀,五次遷徙。

再後來,王莽又上奏,王莽說:“尚書》中記載:‘類祭上帝,禋祀六宗。’歐陽、大小夏侯三家解釋六宗,都說是上不及天,下不及地,旁邊不及四方,在六者之間,以助陰陽變化,其實是同一件事情,有六個名字,名實不相符。《禮記》中解釋祭祀的典禮,隻要有功勞,施惠於百姓,即可以享受祭祀。天文日月星辰,都是高懸在天空,為人們所敬仰;地理山川湖沼,為人們提供生活中的必需用品。《易經》中有八卦(《乾卦》天、《震卦》雷、《兌卦》澤、《離卦》火、《巽卦》風、《坎卦》水、《艮卦》山、《坤卦》地)。《乾》、《坤》有六子(《震卦》為長男,《巽卦》為長女,《坎卦》為中男,《離卦》為中女,《艮卦》為少男,《兌卦》為少女)。水火不相容(《坎卦》、《離卦》),雷風不相悖逆(《震卦》、《巽卦》),山澤通氣(《艮卦》、《兌卦》),然後才有了千變萬化,形成萬物。臣此前上奏,說將甘泉宮的泰一祠廟、汾陰縣的後土祠廟遷至長安城的南北郊。按照《周官》中所記載:‘五帝的祭壇在四郊’(青帝在東郊,赤帝和黃帝在南郊,白帝在西郊,黑帝在北郊),山川各有其方位,現在五帝的祭壇均在雍縣的五帝祠,這樣做同樣不符合古製。還有日月雷風山澤,《易經》八卦中解釋,說它們是六子之氣,就是所謂的六宗。星辰水火溝瀆,均屬於六宗。現在沒有特別地祭祀,或者沒有祭壇。臣與太師孔光、大司徒馬宮、羲和劉歆等八十九人商議,都說天子應該像對待父親一樣奉祀上天,像對待母親一樣奉祀大地,現在稱呼天神為皇天上帝,泰一的祭壇叫做泰畤,地祇的祭壇叫做後土,與中央的黃靈一樣,北郊的祭壇還沒有尊稱。應該詔令地祇為皇地後祇,祭壇為廣畤。《易經》中講:‘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將群神按照同類劃分為五部,天地以外的神靈分別建造祭壇:中央是帝黃靈後土祭壇,以及太陽祠廟、北辰、北鬥、填星(土星)、中宿中宮星,在長安城的未地建立祭壇;東方是帝太昊青靈勾芒祭壇,以及雷公、風伯、歲星(木星)、東宿東宮星,在長安城的東郊建立祭壇;南方是炎帝赤靈祝融祭壇,以及熒惑星(火星)、南宿南宮星,在長安城的南郊建立祭壇;西方是帝少皞白靈蓐收祭壇,以及太白星(金星)、西宿西宮星,在長安城的西郊建立祭壇;北方是顓頊帝黑靈玄冥祭壇,以及月廟、雨師廟、辰星(水星)、北宿北宮星,在長安城的北郊建立祭壇。”奏議得到批準。長安城內外的帝祠、祭壇達到極盛。

王莽又說:“帝王建立社稷神廟後,此後的百王不再加以改變。社廟,是土地神廟。宗廟,是帝王神靈安居的地方。稷神廟,是百穀王廟,在祭祀宗廟時,以豐盛的黍稷作為貢品祭祀,因為這是人賴以生存的糧食。君王莫不親臨社稷神廟祭祀,以示尊重,帝王須親自主持,禮儀與祭祀宗廟一樣。《詩經》中講:‘設立太廟。’又說:‘祭祀社稷神,祈求天降甘霖。’《禮記》中又說:‘隻有在祭祀宗廟和祭祀社稷神廟時,才能拋開自家的喪事。’聖漢建國以來,初步製定了禮儀,已經有了官社神廟,還沒有設立官稷神廟。”此後在官社後麵設立官稷神廟,以夏禹配享官社神廟,以後稷配享官稷神廟。在官稷神廟處種植楮樹。徐州牧每年上貢五色土,每種顏色的土上貢一鬥。

王莽篡漢第二年(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大興祭祀神仙,按照術士蘇樂的建議,在宮中建起八風台。八風台花費萬金,在台上作樂,按照風向製作湯液,又在殿中種植五色禾,按照五色土的顏色,在上麵種植五色禾,用仙鶴的骨髓、玳瑁、犀玉二十幾種藥物浸泡五色禾的種子,長成的粟米一斛(十鬥)價值一金,據說這是黃帝穀,吃了以後可以成仙。王莽任命蘇樂為黃門郎,由蘇樂負責相關事宜。王莽迷信鬼神淫祀,到了新朝末年,從天地六宗以下到各種小鬼小神,均要設立祭祀,祭祀的地點多達一千七百餘處,每次祭祀要用去三牲鳥獸三千餘種。後來這些東西很難備齊,就以雞來代替騖雁,以犬來代替麋鹿。王莽多次下詔,說自己要成仙了(詳情記載在《王莽傳》中)。

讚辭如下:漢建國初年,各種禮儀製度均還在草創中,叔孫通初定禮儀製度。但類似確立正朔、改變服色、祭祀等,經過幾代帝王,都還沒有形成完備的製度。在文帝朝,夏天開始舉行祭祀,張蒼認為漢朝是水德,公孫臣、賈誼認為漢朝是土德,一時間也沒有得出結果。到了武帝朝,禮儀製度逐漸完善,太初年間改變正朔,倪寬、司馬遷等人讚成公孫臣、賈誼的主張,服飾顏色改為黃色,漢朝應該為土德。按照五德相傳,相克相勝的道理,秦朝應該是水德,漢朝以土德克水。劉向父子認為帝王繼承的解釋來自於《震卦》,上古時的庖羲氏是木德,再後來以母傳子(木生火,所以是母傳子),終而複始,從神農氏、黃帝以下,經曆了唐堯、虞舜,再經曆夏商周三代,到了漢朝建國,則應該是火德。高祖在起兵初期,有神母在夜間哭嚎,指明高祖是赤帝之子,後來漢軍的旗幟也是以赤色,這即是得到了天統。在上古時,共工氏以水德夾在木德、火德之間,像秦朝一樣,同樣具有短壽的命運,因此不按照次序向下排列,德祚時運不長。由此看來,帝王、祖宗繼承的製度有其傳統,順應時事,才能夠獲取成功。再來看方士和祭祀官員們對於祭祀的所作所為,穀永的話,是很有道理的!很有道理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