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經(2 / 3)

《春秋》中記載,魯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郯(tán)國君主來魯國朝見。”《左傳》中記載,魯國大夫叔孫昭子問郯國國君,在少昊氏世代,鳥是什麼職務,郯國君主回答:“那是我的先祖,這件事情我知道。在上古時,黃帝以雲紀事,因此百官師長以雲命名;炎帝以火紀事,因此百官師長以火命名;共工氏以水紀事,因此百官師長以水命名;太昊氏以龍紀事,因此百官師長以龍命名。我的先祖少昊氏摯剛建國時,鳳鳥來儀,因此以鳥紀事,百官、師長以鳥命名。”叔孫郯子根據少昊氏是從黃帝傳承帝位,黃帝是從炎帝傳承帝位,炎帝是從共工傳承帝位,共工是從太昊氏傳承帝位,因此先說黃帝,再上溯至太昊氏。在《易經》中有記載,這即是庖犧氏、神農氏、黃帝之間的傳承關係。

太昊帝:《易經》中講:“庖犧氏統治天下。”意思是說庖犧氏接受天命後,統治天下,成為百王的首領。庖犧氏以木德接受天命,也叫做太昊帝,享有木德。在當時,庖犧氏率領百姓,製作漁網和魚罟,捕獲漁蝦,獵取野獸,用魚肉、獸肉供奉祖先,天下人稱太昊帝為庖犧氏。《禮經·祭典》中記載:“共工氏稱霸九州。”意思是說共工氏雖然享有水德,水德是在木德、火德之間,位序不對。因此說,共工氏通過武力,通過殺戮而變得強大,共工氏雖然稱霸天下,但共工氏不可能成為統治天下的王。如同秦朝享有水德,處於周代、漢代的木德、火德之間。周人搞亂了位序,《易經》中沒有記載。

炎帝:《易經》中說:“庖犧氏衰落之後,神農氏興起。”這是說共工氏雖然稱霸,但是不能成為天下人的王,即使享有水德,在排序上也不對。應該以火德繼承木德,接下來應該是炎帝。炎帝領導百姓學習農耕稼穡,天下人稱炎帝為神農氏。

黃帝:《易經》中說:“神農氏衰落之後,黃帝氏興起。”火生土,接下來是黃帝,黃帝享有土德。黃帝與炎帝在阪泉大戰後,統治天下。黃帝采取無為而治的統治方式,有軒車和冕服,天下人稱黃帝為軒轅氏。

少昊帝:《考德》中說,少昊氏的名字叫做清。清者,據說黃帝的兒子名字叫做清陽,黃帝的子孫中有一位名字叫做摯立。土生金,少昊帝享有金德,天下人稱少昊帝為金天氏。周人改換了少昊帝的音樂,《易經》中沒有記載,隻記下了排序。

顓頊帝:《春秋外傳》中講,少昊帝衰落後,九黎族開始作亂,顓頊帝在此時接受天命,重用重、黎。他是蒼林昌意的兒子。金生水,因此說顓頊帝享有水德。天下人也稱顓頊帝為高陽氏。周人改換了顓頊帝的音樂,《易經》中沒有記載,隻記下了排序。

帝嚳:《春秋外傳》中講,顓頊帝建立的製度,帝嚳全部接受。帝嚳是清陽玄囂的孫子。水生木,因此說帝嚳享有木德。天下人稱帝嚳為高辛氏。繼而帝嚳的兒子帝摯繼承帝位,具體年代不詳。周人改換帝嚳的音樂,《易經》中沒有記載。周人祭祀帝嚳。

唐堯帝(公元前2311-前2241年):《帝係》中說,帝嚳有四位妃子,陳豐生下堯帝,封國在唐地。高辛氏衰落之後,天下歸於唐堯。木生火,因此說唐堯帝享有火德,天下人稱唐堯為陶唐氏。唐堯將帝位禪讓予虞舜,讓兒子朱到丹淵做了諸侯。唐堯帝在位七十年。

虞舜帝(公元前2240-前2191年):《帝係》中說,顓頊帝生下窮蟬,經曆五代人,生下瞽叟,瞽叟生下舜帝,住在虞地的媯水彎部,唐堯帝將帝位禪讓予虞舜帝。火生土,因此說虞舜帝享有土德,天下人稱虞舜帝為有虞氏。

虞舜帝將天下禪讓予大禹,讓兒子商均做了諸侯。虞舜帝在位五十年。

伯禹帝(公元前2190-):《帝係》中說,顓頊帝經曆五代人,生下鯀,鯀生下禹帝,虞舜帝將天下禪讓予大禹。土生金,因此說伯禹帝享有金德。天下人稱伯禹為夏後氏。此後夏朝後人繼承大禹,先後有十七位王在位,夏朝一代享國四百三十二年(注:夏曆以元月為歲首)。

成湯(公元前1757-前1745年):《書經·湯誓》中說,商湯討伐夏桀。金生水,因此說成湯享有水德。天下人稱成湯為商,後世人又稱為殷商。

《三統曆》中說,從上元到商湯討伐夏桀這一年,經曆了十四萬一千四百八十歲,這一年是在大火星、房宿五度,古人講:“大火星,是閼(yān)伯之星,對應的是商人。”在成湯時,接受天命,建立商國,作為天子,成湯在位十三年。在商的紀年十二月乙醜朔旦冬至這一天駕崩。《書序》中講:“成湯去世,在太甲元年,詔命伊尹作《伊訓》。”在《伊訓》這一篇文告中講:“太甲元年十二月(注:殷曆以十二月為歲首)乙醜初一,伊尹祭祀先王,諸侯在明堂詢問相關事宜。”談到商代已經經曆了成湯、太丁、外丙三位先王,先王去世之後,在冬至這一天,在明堂上祭祀上帝,同時讓先王配享祭祀,這一天是冬至朔旦。商代已經過去了九十五年,商的紀元在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沒有餘分,是一個甲申統。從商湯討伐夏桀,再到武王伐紂,商代共計經曆六百二十九年,古人講,殷商“享受祭祀六百年。”

《殷曆》中講,成湯即位執政第十三年(公元前1745年),在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這一天,在六蔀(bù)首駕崩。到周公五年,距離商湯討伐夏桀,已經過去了四百五十八年,中間少了一百七十一年,不滿六百二十九年。以夏代的乙醜作為甲子,計算其年份,應該在孟統後邊第五章,是癸亥朔旦冬至。現在以甲子蔀首,年數有差距,此處出現謬誤。殷代先後共有三十一位王在位,享有天下六百二十九年。

《四分》:上元到商湯討伐夏桀,有十三萬二千一百一十三年,這是八十八紀,以甲子蔀首,記入商湯討伐夏桀後的一百二十七年(清代學者錢大昕說:《四分曆》,七十六歲為一蔀,二十蔀為一紀,合在一起即是一千五百二十歲)。

《春秋曆》:周文王四十二年十二月丁醜朔旦冬至,是孟統的二次會首。又經過八年,武王伐紂(注:孟統,甲申統,周曆以十一月為歲首)。

武王:《書經·牧誓》中講,武王討伐商紂(公元前1128年)。水生木,因此說是木德。天下人稱周族為周室。

《三統》:從上元到武王伐紂這一年,有十四萬二千一百零九年,這一年在鶉火星、張星十三度。文王接受天命後第九年駕崩,又經過二年,在一個吉祥的大日子,武王伐紂,因此《書序》中講:“第十一年,武王伐紂,製作《太誓》。”八百諸侯在孟津聚會。又經過二年,武王伐紂克殷成功,再到箕子歸降,前後共計十三年。因此《書序》中講:“武王克殷,以箕子歸降為標誌,寫作《洪範》。”在《洪範》第一篇中記錄:“在第十三年祭祀的時候,武王拜訪箕子。”從文王接受天命,到此時為止,前後共計有十三年,這一年在鶉火星。古人講:“歲星在鶉火星的位置,這是周的分野。”武王伐紂的大軍出征,在殷曆的第十一月戊子,太陽在析木星、箕星七度的位置。古人講:“太陽在析木星。”這一天晚上,月亮在房宿五度的位置。房宿也叫做天駟星。古人又講:“月亮在天駟星。”再經過三天,即是周曆的正月辛卯初一,日月在北鬥前一度交會,這是鬥柄的位置。古人又講:“日月在鬥柄交會。”第二天是壬辰,水星在早晨出現。在癸巳這一天,武王率領大軍出發,到了丙午,大軍前行,到了戊午,從孟津渡過黃河。孟津距離周的出發地有九百裏,大軍每天行進三十裏,經過三十一日,開始渡河。渡河第二天已經是己未冬至,水星與婺女宿隱伏,經過建星和牽牛星,到了婺女宿天黿星的首部。古人又講:“水星在天黿。”《周書·武成》中講:“一月初二,月亮昏暗無光,第二天是癸巳,武王在早晨從周的鎬京出發,率領大軍伐紂。”《序傳》中講:“一月戊午,大軍在孟津渡過黃河。”到了庚申,這是二月的朔日。到了四日癸亥,大軍到了牧野,連夜擺開戰陣,在甲子拂曉,戰陣已經擺列有緒。《外傳》中講:“周武王在二月癸亥的夜裏布陣。”《武成》篇中講:“接下來是三月,朔日月亮無光,在五日甲子,殺死商紂王。”這一年,閏數餘十八,時間是大寒的中間,是周曆的二月己醜晦。第二天是閏月庚寅朔。三月二日是庚申驚蟄。四月己醜天上月亮無光。月亮無光,是在朔日。月亮有光,是在望日。這一個月是申辰望日,乙巳,就是十七日。因此《武成》篇中講:“四月望日,六天後是二十二日,武王在周廟祭祀。第二天是二十三日,祭祀上天。五天後是二十七日,在周廟獻俘,用戰爭中斬殺敵人的左耳祭祀祖先。”文王十五歲(公元前1214年)生下武王,文王接受天命九年(公元前1131年)後駕崩,駕崩四年(公元前1128年)後武王克殷。克殷這一年,武王應該是八十六歲的老人,又過了七年駕崩。因此《禮記·文王世子》中講:“文王享壽九十七歲而終,武王享壽九十三歲而終。”武王在位十一年(公元前1122年),周公攝政五年(公元前1117年),正月丁巳朔旦冬至,《殷曆》是六年戊午,距離魯煬公二十四年(公元前1041年)七十六年,記入甲申統二十九章首。又過了二年,到了周公七年(公元前1115年),這一年,周公“將帝位交還予成王”。這一年的二月乙亥朔,是庚寅望,此後六天,是乙未。因此《召誥》中說:“二月既望,六日是乙未。”這一年的三月是甲辰朔,三日是丙午。《召浩》中講:“三月丙午,月亮露麵了。”古文《月采》中講:“三月,月亮出來了。”這一年的十二月是戊辰晦,周公將朝政交還予成王。因此《洛誥》中講:“戊辰,成王在新邑,在這一天祭歲,詔命製作策文,周公繼承文王、武王遺誌,接受天命,前後輔政七年。”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