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諸侯王表第二(2 / 2)

但諸侯國的權利實在是太大,到後來更是弊端百出。小的諸侯國,君王荒淫無道;大的諸侯國,君王橫行不法,最終導致身死國滅。為此文帝采納了賈誼的建議,將齊國、趙國再細分成更小的諸侯國;景帝采用晁錯的建議,削奪吳國、楚國的領地;武帝采納了主父偃的諫言,頒布“推恩令”,讓諸侯王將封國內的土地,繼續分封給下麵的子弟。這些措施的實施,使得諸侯王雖然沒有受到懲罰,但是諸侯國的勢力,在不斷地遭到朝廷削弱。從此以後,齊國分為七個小諸侯國,趙國分為六個小諸侯國,梁國分為五個小諸侯國,淮南國分為三個小諸侯國。以後的皇子再被立為諸侯王,大的諸侯國僅擁有十幾個縣。長沙國、燕國、代國雖然還是舊的名稱,可是在諸侯國的南邊、北邊,朝廷已經設置了郡縣。景帝遭遇七國之亂以後,隨即抑製諸侯國的權利,減少諸侯國官員的數量。武帝朝又遇到了衡山國、淮南國的未遂謀反,武帝為此製定“左官法”,進一步貶低諸侯國中官員的地位,設立“附益法”,避免朝廷任命的官員與諸侯王相互勾結,以後的諸侯王隻是從封國中獲取衣食租稅,不能再參與政事。

到了哀帝、平帝年間,尚存的諸侯王已經是先帝所封立諸侯王的後代子孫,與在位皇帝的血緣關係變得疏遠。這些諸侯王生活在深宮之中,失去了顯赫的地位,也不再受到官吏、百姓們的敬畏,其身份與一位富家翁差不多。而漢末的哀帝、平帝在位的時間又很短,加上成帝,三位皇帝沒有後嗣,王莽此時看出,漢室朝廷已經是內外交困,本末孱弱,於是無所顧忌,頓時有了篡位的野心。通過姑母太皇太後王政君賦予的權利,假借伊尹、周公輔政的旗號,在朝堂上作威作福,不顧尊卑,號令天下。等到王莽虛偽的麵具幫助自己達到篡漢的目的後,便撕下假麵具,南麵稱帝,派出五威官吏,號令天下,王莽宣稱這是上天的符命,要改朝換代,要登上帝位。漢朝封立的諸侯王,此時也隻好俯首稱臣,奉上代表身份的諸侯王印璽和綬帶,惟恐落在他人身後,有些還為新朝皇帝歌功頌德,表現出諂媚的醜態,可謂悲哀!從漢朝封立諸侯國的過程,從強弱變化,到最終結局,給予分析,以作為曆史的鏡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