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下 高帝紀第一下(3 / 3)

漢紀元十一年二月,皇帝劉邦下詔:“朝廷希望減少百姓賦稅。上繳國家的算賦,現在還沒有具體章程,下邊的官吏常常多收賦稅,將算賦也包括在其中,諸侯王在封國內也這樣做,百姓們多有怨言。此後,諸侯王、通(列)侯每年十月歲首向朝廷上繳算賦,按照人口繳納,各郡、諸侯國每年每人上繳六十三錢,作為朝廷的獻費(每人每年算賦為一百二十錢,抽出六十三錢,作為獻費)。”又下詔說:“人們常說,上古時的帝王,周文王的仁德最高,春秋五霸中,齊桓公做得最好,因為他們都是選擇賢士來輔佐朝政。難道隻有古代才會有賢士嗎?人們所擔心的,是帝王不能發現人才,使用人才!托庇上天護佑,賢士曾經與我共同平定天下,現在海內一統,要使天下長治久安,宗廟社稷得到永久祭祀。賢士既然能夠與我共同平定天下,難道不能與我共同治理天下嗎?願意為國效勞的賢士,我會給予很好地待遇。布告天下,讓天下人知道朕求賢若渴。禦史大夫周昌督促諸侯國相,相國酂侯蕭何督促諸侯王,禦史中丞督促郡守,在轄區內,發現有才能的,願意做官的賢士,將他們請出來為國效力,用政府的傳車,把他們送至長安,先在相國府集中。要登記候選人的品行,才能、特長、年齡。有人才而隱瞞不報,一旦被發覺,撤銷職務。年紀太大,有病的,不要送上來。”

漢紀元十一年三月份,梁王彭越謀反,被誅滅三族。皇帝劉邦下詔說:“選擇新的梁王、淮陽王人選。”燕王盧綰、相國蕭何等人奏請封皇子劉恢為梁王,皇子劉友為淮陽王。撤銷東郡,合並到梁國;撤銷潁川郡,合並到淮陽國。

漢紀元十一年夏天四月份,皇帝劉邦從洛陽返回長安。詔令從豐邑遷徙至關中的百姓,一律免除終身徭役、田賦。

漢紀元十一年五月份,皇帝下詔說:“粵人的習俗,喜歡械鬥、相互攻擊,前朝秦廷將中原百姓遷徙至嶺南三郡,讓他們與百越雜處。等到秦末天下大亂,南海郡尉趙佗作為嶺南的主要官員,在嶺南治理百姓,很有成就,中原百姓留居在嶺南的沒有減少,粵人間相互械鬥、攻擊的習俗也在改變,這些成就均是趙佗治理的結果。封趙佗為南粵王。”詔令陸賈為趙佗頒授璽印、綬帶,趙佗叩頭稱臣。

漢紀元十一年六月,皇帝頒發詔令:軍隊裏最早跟隨皇帝進入蜀郡、漢中郡、關中的官兵,一律免除終身田賦、徭役。

漢紀元十一年秋天七月,淮南王英布造反。高皇帝劉邦詢問諸將,應該如何應對此次叛亂,滕公夏侯嬰說原楚國令尹薛公有平叛謀略。劉邦召見薛公,薛公向劉邦分析形勢、提出平叛的建議,劉邦完全讚同,封薛公為千戶。下詔諸侯王、相國選擇合適人選,立為淮南王,群臣請求立皇子劉長為淮南王。劉邦調動上郡、北地郡、隴西郡的戰車部隊和騎兵部隊,征調巴郡、蜀郡的步兵,駐軍霸上,由中尉率領三萬漢軍護衛皇太子。英布果然像薛公所分析的那樣,向東進攻,殺了荊王劉賈,收編劉賈的部隊,而後渡過淮河進攻楚國,楚王劉交逃往薛縣。劉邦大赦天下死罪以下罪犯,將這些罪犯編入漢軍;又調遣各諸侯國的軍隊,劉邦親自率領大軍,前往征剿英布叛軍。

漢紀元十二年冬天(公元前195年)十月,皇帝劉邦在會甀(kuài zhuí)邑(在今安徽省宿縣),殲滅英布叛軍,英布逃走,劉邦命令手下將領繼續追剿英布。

劉邦在平叛返回的途中,經過沛縣,在沛縣駐留,在沛宮中大擺酒宴,招待沛縣的父老鄉親和過去的鄰居、故舊。又安排專人訓練沛縣的一百二十名兒童,教他們唱歌。酒宴中喝到高興時,皇帝一邊擊築,一邊歌唱:“大風起兮雲飛場,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百二十名兒童伴隨著節拍,一起合唱。皇帝邊舞邊歌,情緒激昂,兩行悲喜的老淚從腮邊流淌下來。劉邦對沛縣父老們說:“遊子悲故鄉。我雖然在關中建都,萬歲之後,我的魂魄還是會思念沛縣——我的故鄉。這是當年我率領義軍反抗暴秦,最終獲取天下的出發地,我要將沛縣作為我的湯沭邑,免除沛縣百姓的田賦,徭役,世代享受。”沛縣的父老鄉親、老鄰居、故人,在劉邦駐留沛縣期間,歡宴聚會,晝夜不息,眾人聚在一起回憶當年發生過的各種故事,每人都是興奮異常。一連十多天,劉邦要告別了,沛縣的父老鄉親們殷勤挽留。劉邦說:“我帶的人太多,會把你們吃窮的。”終於離開。沛縣萬人空巷,到縣城西邊送客。劉邦一再請求鄉親們留步,又架設起營帳,與鄉親們喝了三天。沛縣的父老鄉親跪在地上,向劉邦叩頭。他們說:“沛縣由於陛下恩賜,得以時代免除田賦、徭役,豐邑——陛下的出生地還沒有享受這樣的恩惠,請陛下一起免了吧。”劉邦說:“豐邑,是我出生、長大的地方,我怎麼會忘記。隻是恨雍齒,當年率領豐邑子弟背叛我,投降了魏國。”沛縣的父老鄉親們一再懇求,劉邦遂將豐邑的田賦、徭役,與沛縣一樣,全部免了。

漢將率領漢軍在洮水兩岸(在今安徽六安縣境)與英布殘軍大戰,連戰連勝,最終在番陽縣斬殺英布。

周勃平定代國,在當城縣斬殺陳豨。

皇帝劉邦下詔說:“吳地,古時候即已經建國,此前荊王擁有吳地,現在荊王已死,沒有繼承人。我想要重新立吳王,再選一位合適的人選。”長沙王吳臣等人說:“沛侯劉濞穩重厚道,奏請立劉濞為吳王。”皇帝於是立劉濞為吳王,封王之後,劉邦又召吳王劉濞囑咐:“我看你的麵相有反相。”劉邦撫摩著吳王的後背,說:“漢立國五十年後東南有叛亂,會不會是你?天下劉姓是一家,你可不要造反。”劉濞叩頭說:“不敢造反。”

漢紀元十二年十一月,皇帝劉邦從淮南返回長安。經過魯地(曲阜),以太牢(牛羊豕三牲全備為“太牢”)禮祭祀孔子。

漢紀元十二年十二月,皇帝下詔說:“秦始皇、楚隱王(陳勝)、魏安釐王、齊湣王、趙悼襄王去世後,均沒有後代祭祀。安排二十家,為始皇帝守護墓塚,為楚、魏、齊、三位諸侯王;各安排十家,守護墓塚,為趙悼襄王和魏公子無忌(信陵君);各安排五家,守護墓塚,詔令這些守護墓塚的人家,負責祭掃陵墓,免除田賦、徭役。”

陳豨的降將說,陳豨在造反期間,燕王盧綰曾經派人到陳豨處,參與陰謀。皇帝劉邦派辟陽侯審食其前往燕國,接盧綰來長安,盧綰佯稱有病,不肯前來。審食其說盧綰反相已露。漢紀元十二年春天二月份,劉邦派樊噲、周勃率領漢軍攻打盧綰。劉邦下詔說:“燕王盧綰是我的舊友,二人的關係,如同親兄弟,有人說盧綰與陳豨造反有牽連,我還認為是謠傳,不相信,因此特地派人接盧綰到長安來,盧綰竟然托病不來,造反的形跡已經顯露無遺。燕國的百姓、官吏沒有罪,賜燕國六百石以上官吏爵位,每人一級。現在還與盧綰在一起,願意離開盧綰歸降的,赦免無罪,加封一級爵。”然後下詔諸侯王討論,再立燕王,長沙王吳臣等群臣奏請立皇子劉建為燕王。

皇帝劉邦下詔說:“南武侯織是南粵王的後裔,立為南海王。”

漢紀元十二年三月,皇帝下詔說:“朕登上天子寶座,享有天下,至今已經有十二年。朕與天下豪傑、賢士共同打下天下,同享太平。對於功臣,功勞高的,朕封為諸侯王,次一等的朕封為通(列)侯,最低的也享有食邑。重要大臣的親屬,也封為通(列)侯,準許他們設置官吏,享受封邑中的賦稅。朕的女兒封為公主。通(列)侯享受食邑的,可以佩帶印綬,賞賜豪宅府邸。二千石官吏,住在長安的,賞賜宅邸。跟隨朕早期進入蜀郡、漢中的,跟隨朕平定三秦的,均免除他們後代的賦稅、徭役。對待天下的賢士與功臣,朕可以說已經做到問心無愧。如果還有敢違背天意,背叛天子造反的,天下共誅之。布告天下,讓天下人明白朕的心意。”

皇帝劉邦率領漢軍在平定英布叛亂時,曾經被流箭射中,在返回的途中發病,病得很厲害。呂後請來名醫,醫生看過病情後,劉邦問醫生是否能夠治,醫生回答:“這個病可以治。”劉邦罵道:“朕一介布衣,提三尺劍,取得天下,這難道不是天命嗎?人命在天,即使扁鵲在世,又能如何!”遂不讓醫生再治療,賞賜醫生黃金五十斤,送走醫生。呂後問劉邦,呂後說:“陛下萬歲以後,蕭相國也死了,誰可以代替蕭何?”劉邦說:“讓曹參代替。”又問誰可以代替曹參,回答說:“王陵可以,然而王陵性情梗直,可以讓陳平輔佐。陳平智慧有餘,難以獨任。周勃忠厚,文化不高,但能夠幫助劉氏安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任命周勃為太尉。”呂後再問後邊的繼承人,劉邦說:“這後邊的事情,就不是你我所能知道的啦。”

盧綰率領數千人在塞下駐紮,等待觀望,希望劉邦能夠早日痊愈,自己準備親自到長安來請罪。漢紀元十二年夏天四月二十五日,劉邦在長樂宮駕崩。盧綰聽到消息,隨即逃亡至匈奴。

呂後與審食其商量後說:“諸位將軍與高皇帝均為平民出身。如今,這些將軍北麵稱臣,心中常不服氣,現在要讓他們來侍奉少主,如果不殺掉他們,恐怕天下難以太平。”於是不肯發喪。有人聽到消息,就去問酈商。酈商去見審食其,對審食其說:“大家都知道皇帝已經駕崩,停棺四天還不發喪,有人說,呂後還想殺掉各位將軍,如果此話當真,天下就危險了。陳平、灌嬰率領十萬大軍駐守在滎陽,樊噲、周勃率領二十萬大軍正在燕國、代國平叛,他們聽說皇帝駕崩,將軍們還要被殺,一定會聯合起來,殺回關中。大臣在裏邊組織叛亂,將軍們在外邊造反,亡國隻是蹺足可待之事。”審食其進入宮中奏報呂後,漢紀元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呂後開始發喪,大赦天下。

漢紀元十二年五月十七日,皇帝埋葬在長陵縣。葬禮完畢,皇太子與群臣回到太上皇廟。群臣說:“皇帝出身於平民,起兵造反,平定亂世,奪取天下,應該尊廟號為太祖皇帝,以尊其豐功偉績。”於是為劉邦上尊號為高皇帝。

最初,高祖不太重視讀書,性情豁達,但喜歡動腦子,能夠聽取不同意見,那些底層官吏,如監門(酈食其)、戍卒(婁敬),他們與高祖初次見麵,均能夠一見如故。在推翻秦朝的起義中,高祖順應民意,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天下平定之後,高祖詔令蕭何製定法律條令,韓信編修軍法,張蒼製定曆法、度、量、衡等製度,叔孫通製定禮儀,陸賈編著《新語》。高祖還與功臣們剖符宣誓,用丹書寫在鐵契上,藏在金匱石室,還有宗廟裏麵。盡管高祖日不暇給,但是生前所做出的一切,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讚辭如下:《春秋》中記載,晉國的史官蔡墨曾經說過,陶唐氏(堯的姓)衰落之後,陶唐氏的後代劉累,學習馴龍,在夏代夏王孔甲治下擔任大臣,範氏是劉累的後裔。晉國大夫範宣子曾經說:“我的祖先在虞舜帝以上是陶唐氏,到了夏代是禦龍氏,在商代是豕韋氏,在周代是唐杜氏,晉國稱霸時是範氏”。範氏是晉國的正卿,魯文公時期,範氏逃往秦國。後來又返回晉國,留在秦國的後裔將姓氏改為劉姓。劉向說,戰國時期,劉氏跟隨秦軍作戰,在魏國被俘。秦國在滅魏戰爭中,魏國將國都遷徙之大梁,在豐邑設都,所以才有魏將周市招降雍齒時說:“豐邑,曾經是梁國建的都城。”劉向在讚頌高祖的頌裏,這樣說:“漢帝本係,出自陶唐。降及周代,在秦作劉。涉魏徙東,遂為豐公。”豐公,是太上皇的父親。豐公遷來豐邑的時間並不長,劉氏宗族埋葬在豐邑的也很少。等到高祖登基,設置祭祀官,就有了秦、晉、梁、荊,共同祭祀祖先的禮儀,在祭祀天地時,同時祭祀祖先,由此推論,劉氏的祖先源遠流長!假若向上推,漢繼承的是堯運,漢的德祚昌盛,高祖斬殺白蛇,顯示符瑞,旗幟染成赤紅,崇尚的是火德,這是效法自然,最終漢統一天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