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嫫母與鏡子(2 / 2)

人類使用鏡子在中華民族的曆史上,從此就開始了。

相關鏈接

鏡子的發展史

在漫長的遠古時代,人類沒有鏡子,但人類還是用“土”辦法看到了自己的身形,那就是在平靜而清澈的水麵上觀看自己的倒影。後來,原始人類在打製石器工具時,發現有一種叫“黑曜岩”的石頭可以磨平照人,這就是所謂的“石鏡”。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掌握了青銅(銅錫合金)的生產技術,同時,他們發現把青銅板打磨光滑後,可以照出人形來,這樣,就發明了“青銅鏡”。

13世紀初,意大利的玻璃工業格外發達,特別是威尼斯城生產的玻璃馳名世界。1317年,他們在試製彩色玻璃的過程中,偶然發現加入二氧化錳以後,會使混濁的玻璃液變得清澈,從而發明了透明玻璃。

有了透明玻璃,玻璃工匠們便開始摸索用玻璃製造鏡子的方法。他們先將金屬板磨得既平整又光滑,然後將它和玻璃合在一起,試圖製成玻璃鏡子。剛做好的時候確實不錯,光潔照人。可是沒過多久,鏡子裏麵的人像就變得模糊不清了。原來這是由於水分和空氣從金屬與玻璃之間極細的縫隙中鑽了進去,金屬板被氧化了。後來,他們又開始將各種金屬熔化後倒在玻璃上,以期與玻璃結合而製成鏡子,結果都失敗了。

1508年,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達爾卡羅兄弟終於研製成功了實用的玻璃鏡子。他們先把錫箔貼在玻璃麵上,然後倒上水銀,水銀是液態金屬,能夠很好地溶解錫,隨後,玻璃上形成了一層薄薄的錫與水銀的合金(稱為“錫汞齊”),這種錫汞齊的本領高強,能夠緊緊地粘附在玻璃上而成為真正的鏡子。

然而,製造水銀玻璃鏡子需要花上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這太費事了。況且,水銀有毒,鏡麵也不太光亮,於是,人們又設法對它進行改進。1843年,德國科學家發明了鍍銀的玻璃鏡子。這種水銀玻璃鏡子背麵發亮的東西,是一層薄薄的銀層,這層銀不是塗上去的,也不是靠電鍍上去的,而是利用一種特殊而有趣的化學反應——“銀鏡反應”鍍上去的,它是在硝酸銀溶液裏,加上一些氫氧化銨和氫氧化鈉,再加上一點葡萄糖溶液。由於葡萄糖具有\\\"還原\\\"的本領,能夠把硝酸銀中的銀離子還原成金屬銀微粒,這些銀微粒沉積在玻璃上就製成了銀鏡。為了增強鏡子的耐用性,通常還在鍍銀以後,再在銀層上麵塗刷上一層紅色的保護漆,這樣,銀層便不容易脫落和損壞。

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又發明了鋁鏡,其製造方法是:在真空中使鋁蒸發,讓鋁蒸汽凝結在玻璃麵上而成為一層薄薄的鋁膜。這種鍍鋁的玻璃鏡,比鍍銀的玻璃鏡便宜、耐用,也更為光彩照人,在鏡子的曆史上寫下了嶄新的一頁。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