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窗玻璃(3 / 3)

劉伯爾斯費了好大的勁解決了這些難題,新的問題又來了:圓筒變了模樣,變成了梨狀,上麵粗下麵細,越往下越細。原來,在提升過程中,裏麵的空氣熱脹冷縮導致了這種狀況。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不斷增加吹入的空氣數量,為此,劉伯爾斯又費盡了心思。

當這一問題解決了以後,他又遇到了更凶的攔路虎:玻璃圓筒學會了“喘息”,一會兒脹大,一會兒縮小,使得圓筒壁上產生許多皺褶。為此,劉伯爾斯又是加壓,又是減壓,又是加速提升,又是減速提升……結果仍然不理想。

老板失望了,他要劉伯爾斯放棄試驗,重新拿起吹管。但劉伯爾斯不願讓多年的心血功虧一簣,他說服老板讓他繼續試驗。

有一次,發生了一點意外事故,輸送壓縮空氣的管道裂了一條縫,裏麵的壓縮空氣直往外漏,此時正是提升玻璃圓筒的關鍵時刻,更換管道顯然不可能了;劉伯爾斯當機立斷,命令增加空氣壓力,補充漏掉的空氣!誰知這一招卻治好了“喘息”,圓筒十分光滑,沒有一點皺褶。原來,當圓筒內的空氣和外界接通後,“喘息”就消失了,為此,劉伯爾斯設計了一個特別的活門,他終於成功了。

令人遺憾的是,劉伯爾斯在連續奮鬥了12年以後,終於病倒了,病魔奪去了他的生命。工人們集體為他送葬,悼念這位將他們從“地獄”裏解救出來的恩人。

與劉伯爾斯相比,比利時發明家伏爾柯就幸運多了。

伏爾柯出生在比利時名城布魯塞爾的郊外,是一個手工作坊主的兒子。從兒童時代起,伏爾柯就親眼目睹父親和哥哥們含辛茹苦的工作情景,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感到了手工勞動的艱辛。

伏爾柯長大以後,不願留在鄉村過父兄那樣的生活,他要到城市裏去駕駛機器。

他來到了一家玻璃廠。那高大的玻璃熔爐以及劉伯爾斯發明的玻璃吹管機使伏爾柯激動不已。他對玻璃製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可是,幾年以後,當伏爾柯真正有能力操縱玻璃吹管機的時候,他又感到了不滿足。雖然,劉伯爾斯發明的這種機器當時是最先進的,但也存在著不足之處,那就是提拉出來的巨大的玻璃圓筒還不能直接應用。必須先切割剖開,再加熱軟化後壓平,最後才能切割成一塊塊窗玻璃。在加工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變成一堆隻能回爐的碎玻璃。

有沒有更好的製造平板玻璃的辦法呢?這一問題始終縈繞在伏爾柯的心中。

有一天,他在用肥皂洗衣服時,偶然發現手和肥皂水之間有時會形成一層薄膜。這種方法能不能用在玻璃製造上呢?這一小小的發現給伏爾柯很大的啟發,他決心用熔化的玻璃液試一試。

小規模的試驗十分成功。當伏爾柯將一塊平板玻璃浸到玻璃液中,然後慢慢向上提升時,玻璃液果真像肥皂液那樣跟了上來,而且也是平展展的。伏爾柯發現,向上提升的速度不能快,否則會越來越窄,最終變成一根玻璃棒。

積累了這些經驗以後,伏爾柯設計了一種新的平板玻璃製造機。用這種機器製造平板玻璃,可以在牽引機的帶動下,晝夜不停地製造帶狀玻璃。這種方法看上去很慢,實際上每小時能提升五六十米呢!當玻璃升高時,溫度不斷下降,等到玻璃冷卻以後,就可以切割成一塊塊寬大的玻璃板了。

以後,伏爾柯又進一步改進了他的機器,可以通過控製提升速度製造出厚度不同的平板玻璃。

很快,伏爾柯發明的機器在世界各地推廣開來,至此,平板玻璃才真正成了大眾產品,窗玻璃再也不是富有的象征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