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曼哈頓工程”(1 / 2)

1939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丹麥偉大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波爾獲悉德國科學家正在研製原子彈,並企圖用於戰爭。不久,波爾前往美國,將這一信息告訴了流亡美國的著名科學家費米和司濟拉德,建議美國立即研製這一新型武器。3月17日,費米前往華盛頓遊說,以失敗而告終。7月,一些流落美國的科學家一致認為必須直接說服白宮首腦。為此,司濟拉德等前往普林斯頓大學,說服已在美定居的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請他寫信勸告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在德國之前研製出原子彈。8月2日,愛因斯坦給總統寫了一封信。羅斯福總統在仔細研究之後,隨即下令成立原子能研究委員會。開始,由於經費缺乏,進程十分緩慢。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珍珠港的恥辱,使美國上下,尤其是國會和總統懂得集中力量研究原子彈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從1942年8月13日起,在紐約以東的曼哈頓地區建立了一個研究機構,並把原子彈的研製計劃命名為“曼哈頓工程”,列為國家“絕密”項目。1942年12月2日,在芝加哥大學斯塔格運動場的看台下麵,由費米領導建成了曆史上的第一座鈾-石墨反應堆。由於這個裝置像堆一樣,又為了保密,故把它叫“堆”,並沿用至今。當天下午3時36分,裂變反應開始,鏈式反應持續28分鍾,從這個實驗堆中製造出了0.5克鈈,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實現人工控製的核反應,為原子彈的製成提供了可靠基礎。經過不斷的試驗、研究,到1945年7月終於製出三枚原子彈,並在新墨西哥州阿拉默果爾多空軍基地的沙漠進行了一次試驗。7月16日,人類曆史上第一顆原子彈開始起爆。爆炸的巨響在160公裏以外都可聽到,高大的蘑菇雲上升到10668米高空。麵對著這個強大的爆炸,參與試驗的每一個人都感到恐懼。試驗成功後,美國迫不及待地將之用於實際戰爭。其時,德國已宣布投降,日本卻仍作困獸之鬥。為了迫使日軍早日投降,減少美軍傷亡,同時威懾蘇聯,美國決定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彈。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一枚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導致廣島67%的建築被摧毀或損壞,當時傷亡竟達144000人。8月9日,另一枚名為“胖子”的原子彈在日本長崎爆炸,導致13298人遇難,30000人受傷。麵對這史無前例的毀滅性的打擊,日本天皇不得不宣布無條件投降。可見,原子彈自其誕生之日起就顯示出無與倫比的巨大威力。

相關鏈接

廣島原子彈事件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

1945年秋,日本敗局已定。美國總統杜魯門和美國政府想盡快迫使日本投降,也想以此抑製蘇聯,於是杜魯門決定在日本的首都和長崎投擲原子彈,因日本首都東京霧太濃所以選擇了廣島。在此之前,美國、英國和中國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出於軍事和政治的原因,美國政府便按照原定計劃,對日本使用原子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