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中國書寫——五筆字型(1 / 1)

在人類文明史上,文化工具和書寫方式發生過四次大的變革。第一次是公元100年,由我國東漢蔡倫發明的造紙術。第二次是我國宋朝的畢昇,於1048年發明的活字版印刷術,以及1452年由德國人古登堡發明的用於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活字印刷機。第三次,是1829年,由美國人伯特發明的英文字母打字機。第四次,也即現在的這一次,是用電腦處理文字的技術。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字數多、筆畫複雜的漢字難以用電腦處理日益成為事關漢字命運的世界難題。從20世紀70年代起,國內外形成了強大的輿論:中國的漢字必須廢除,否則中國便不能廣泛地使用計算機,中國也不可能實現四個現代化。一時間,“漢字不亡,中國必亡”、“中國文字注定要走拉丁化”的論調比“五四”時期更加高漲起來。漢字,這一記錄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似乎成了中國現代文明的攔路虎和絆腳石。

王永民似乎聽到了命運的叩門聲,他慶幸自己早在幾年前已選定了個人一生中最大的“大事”,那就是解決“漢字輸入電腦”的這一世界難題,登上了中國文化史上的又一個巔峰。

他要挽救漢字的命運。這一莊嚴的使命感,是從王永民對中國文化的樸素感情中生發出來的。當他從“一二三”開始學習漢字時,那優美的筆畫、奇妙的結構以及古典詩文中所包含的深邃內涵,把他一步步導入了中國文化的美幻境界。從上小學開始,他就背古詩、刻圖章、練書法、寫古體詩詞。那婀娜多姿的漢字造型、那抑揚頓挫的詩詞韻律,在他幼小的心田裏形成了華夏文化的基礎旋律。那以橫、豎、撇、捺、折為基本筆畫的漢字,記載了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書寫過盛唐氣象,並作為中華文化的遺傳密碼,融入到世界上每個華人的血液之中。

漢字文明的血脈長河,絕不能在我們這代中國人身上斷流!難道中國的漢字還要等外國人來拯救嗎?王永民由此看到,自己的課題,遠不隻是一個鍵盤的問題,而是一個涉及麵更廣、影響更深遠的嶄新的學科。他在極為簡陋的10平方米工作間裏,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一邊治病,一邊以驚人的毅力抄錄編寫了摞起來有12米高的10萬張卡片。從甲骨文到簡化漢字,王永民對漢字進行了浩繁的曆史研究和分析,公布了世界上第一個《漢字字根組字頻度表》和《漢字字根實用頻度表》,以他文、理兼備的學科優勢,在多學科的接壤處,對漢字電腦化的基礎理論做了開創性的研究。

1982年6月,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當時的河南省副省長兼科委主任羅幹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王永民以實幹家的魄力,當場給羅幹立下了“軍令狀”:一年為期,拿出成果。

1983年8月29日,麵對信手每分鍾打出100多個漢字的測試結果,來自全國40多位專家教授鑒定:五筆字型是一項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漢字輸入方案。與會的著名學者鄭易裏先生激動地宣布:“從今天起,漢字輸入不能與西文同日而語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在我國民眾心中,誰是最有影響的發明人?國家知識產權局與中國發明家協會聯合開展的發明與專利問題調查活動統計顯示,在被調查會選擇的20世紀中國最有影響的前五位發明人依次是:雜交水稻的發明人袁隆平、五筆字型輸入法的發明人王永民、激光照排的發明人王選、散貨抓鬥的發明人包起帆和“倪誌福鑽頭”的發明人倪誌福。

五筆字型,這是一項石破天驚的重大發明!這是漢字文明史上的一次輝煌壯麗的當代涅槃。世人把五筆字型譽為“王碼”。此後的10年之間,中國的書報公文的印刷告別了“鉛與火”,以五筆字型這一劃時代意義的發明為橋梁邁入了“光與電”,實現了中國文字工具的曆史性變革!

相關鏈接

五筆字型字根表

11G王旁青頭戔五一

12F土士二幹十寸雨

13D大犬三羊古石廠

14S木丁西在一四裏

15A工戈草頭右框(匚)七

21H目具上止卜虎皮

22J日早兩豎與蟲依

23K口中一川三個豎

24L田甲方框四車力

25M山由貝骨下框幾

31T禾竹一撇雙人立,反文條頭共三一

32R白手看頭三二斤

33E月彡(衫)乃用舟家衣下

34W人八登祭把頭取

35Q金勺缺點無尾魚,犬旁留叉兒一點夕,氏無七

41Y言文方廣在四一,高頭一捺誰人去

42U立辛兩點六門病

43I水旁三點小倒立

44O火裏業頭四點米

45P之寶蓋,摘示衣

51N已半巳滿不出己,左框折屍心和羽

52B子耳了也框向上

53V女刀九臼山朝西

54C又巴馬,丟矢矣

55X慈母(糸)無心弓和匕,幼無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