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電冰箱的由來(1 / 2)

對於現代家庭來說,電冰箱是不可缺少的。有了它,才能在炎熱的夏天保持食品的新鮮,才能造出各種清涼的飲料。

古時候,有錢人家讓人從高山上或結冰的江河湖泊把封凍的冰塊取來,貯存在地窖裏,作為食物保鮮之用。在過去的農村裏,也有一種把新鮮肉類或果品吊在深水井裏的辦法,利用水井中的低溫來延長保存的時間。

但這些方法都比較費事,不便於家庭使用。直到製冷機發明之後,才使人們找到了一種更為科學的保鮮方法。

製冷機是怎樣發明的呢?製冷原理的發現者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法拉第。他在1822年發現,給氨或氯之類的氣體加壓,就可以使它變成液體,取消壓力之後,它又重新變成氣體。

50年以後,德國化學家林德提出了一個設想:如果利用法拉第發現的現象,先加壓力使氨氣液化,然後將此液化物向一個狹小的空間放出,它會立即蒸發成氣體,同時吸收熱量,使周圍的溫度下降。如果使這一過程在密閉容器中反複進行,那就會實現人工冷凍。按照這一設想,林德進行了反複試驗,終於在1873年發明了冷凍機。

但這種冷凍機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一旦發生故障,氨氣外泄,就會臭氣逼人,影響左鄰右舍。

為了改進冷動機,1930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研究所所長凱特靈受一家冷凍公司的委托,開始研製新的冷媒。凱特靈把研製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得意門生米吉裏。米吉裏和他的另外兩位年輕的同事合作,經過有係統的研究,終於找到了二氟二氯甲烷這種最適宜的氣體化合物,並通過動物試驗,證明它無毒。他們給這種氣體化合物起了個商品名叫氟利昂,並成立了一個化學公司,專門進行氟利昂的生產。

隨著新冷媒氟利昂和小型製冷機的出現,電冰箱很快地進入了千家萬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方便。

相關鏈接

冰箱如何節能

1.遠離熱源,保持空隙。

冰箱周圍的溫度每提高5℃,其內部就要增加25%的耗電量。因此,應盡可能放置在遠離熱源處,以通風背陰的地方為好。熱食不要直接放進冰箱,達到室溫時再放入。冷凍室內的食品最好用塑料袋小包包裝,可以很快冷凍,既不易發幹,又免濕氣變成霜;食品不宜裝得太滿,與冰箱壁之間應留有空隙,以利於流動冷氣;冷凍的食品,在食用前最好有計劃地把它轉至冷藏室解凍。

2.開門忌頻繁。

如果開門過於頻繁,一方麵會使電冰箱的耗電量明顯增加,同時也會降低電冰箱的使用壽命。由於電冰箱的箱門較大,如果開門次數較多,箱內的冷氣外逸,箱外的暖濕空氣乘機而入,就會使箱內溫度上升。同時,進入箱內的潮濕空氣容易使蒸發器表麵結霜加快,結霜層增厚。由於霜的導熱係數比蒸發器材料的導熱係數要小得多,不利於熱傳導,造成箱內溫度下降緩慢,壓縮機工作時間增長,磨損加快,耗電量增加。若蒸發器表麵結霜層厚度大於10毫米時,則傳熱效率將下降30%以上,造成製冷效率大幅降低。另外,當打開箱門的同時,箱內照明燈就開啟,既消耗電能又散發熱量,顯然也是不利於節能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