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炸藥的發明(1 / 1)

炸藥源於中國,大約在唐代,我國已發明火藥(黑色炸藥),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炸藥。宋朝時,黑色炸藥已經用於戰爭,它必須用明火點燃,爆炸力也不大。

1831年,英國人比克福德發明了安全導火索,使炸藥的應用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黃色炸藥威力較大,它是由瑞典化學家、工程師和實業家諾貝爾發明的。1846年,意大利人索布雷羅合成硝化甘油,製成了液體炸藥。這種液體炸藥,爆炸力強,但使用時極不安全。1859年,諾貝爾父子又對硝化甘油進行研究,最後用“溫熱法”對硝化甘油進行了較為妥善的處置。1862年,他們建起了一座炸藥加工廠,專門生產經過處理的炸藥。但投產不久工廠就發生了爆炸,諾貝爾的父親被炸成重傷,弟弟被炸死。為此,政府禁止重建炸藥工廠。為了尋求減少搬動硝化甘油時發生危險的方法,諾貝爾把試驗室搬到了一隻駁船上,在船上進行試驗。1865年,他發明了雷汞雷管,與比克福德發明的安全導火索並用,成了硝化甘油炸藥等高級炸藥的引爆手段。在試驗過程中,他發現硝化甘油被幹燥的矽藻土所吸附以後的混合物運輸時很安全,而後又經過反複研究,不斷改進,終於研製出了運輸安全、性能可靠的黃色炸藥——矽藻土炸藥。隨後又開發成功一種威力更大的同類型炸藥——爆炸膠。10年後,他又研製出了第一批硝化甘油無煙火藥彈道炸藥。

此後,各個國家的科學家研製出了一代代更高級的炸藥,炸藥的用途也越來越廣,爆炸力越來越大,但安全度和可靠性也越來越高,用量也越來越少。時至今日,炸藥除了軍事以外,在其他各個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相關鏈接

最早的火藥配方

迄今為止,可以考證的最早的火藥配方,保存在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清虛子撰寫的《鉛汞甲庚至寶集成》卷二之中,稱“伏火礬法”。其內容為:“硫二兩,硝二兩,馬兜鈴(草藥,燒燋即炭)三錢半。……入藥於罐內與地平。將熟火一塊、彈子大,下放裏麵,煙漸起。”中唐時期的《真元妙道要略》一書裏記載:“以硫黃、雄黃合硝石並密燒之,焰火燒手麵及燼屋舍者”;“硝石……生者不可合三黃(即硫黃、雄黃和雌黃)等燒,立見禍事。”可見當時人們已經知道火藥燃燒和爆炸的性能。中國人民最早在公元9世紀已發明了火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